太仓双凤公墓官网

墓园地址:双凤镇204国道凤北路交界口

官方热线: 400-616-7959

24小时热线:150-2115-4828

自驾车线路:

看墓请提前预约,以便安排工作人员接待。自驾车提前预约可报销500元油费。详情请拨打400-616-7959, 150-2115-4828(微信同号)咨询

公交车线路:

双凤公墓墓园班车:购墓免费接送。

冬至、清明期间全市设有多处祭扫专线班车,请提前一月购票。票价若有浮动,恕不另行通知。

潘伟斌:探秘曹操墓被盗事件

发布时间:2024-09-03 18 浏览: 42

众所周知,曹操是三国时期曹魏政权的建立者,他也是东汉末年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文学家、书法家、著名诗人和英雄人物。

据《三国志》等史料记载,公元220年,曹操在洛阳去世,灵柩葬于邺城西门堡庙西侧的小山丘上。

曹操墓为安阳高陵,位于河南省安阳市安丰乡西高穴村,距曹操都城邺北城西12公里。

曹操墓的争议_曹操墓视频_曹操陵墓

▲曹操墓发掘现场

从现存史料和考古证据看,曹操生前提倡简葬,不筑土丘,不植树,不埋金玉器,甚至在遗嘱中明确规定要穿便衣下葬,不得佩戴任何珠宝首饰。

因此曹操墓虽然规模宏大,但墓内装饰却十分简朴,没有任何壁画,尽显其古朴。不过即便如此,曹操墓也曾多次遭到盗墓,所幸一些重要文物并未遭到严重破坏。

曹操墓视频_曹操陵墓_曹操墓的争议

▲墓地内受损的墓碑

然而,在清理曹操墓内文物的时候,我们注意到一个很奇怪的现象:那些关系到曹操个人资料以及他生前身份、地位的重要文物,全部遭到了严重的毁坏。

比如,他生前象征崇高地位的圭、璧、鼎等均被砸碎,石碑破碎不完整,兵器毁坏,头骨、面部受损等。

这是偶然现象,还是有意为之?这是现代盗墓者所为,还是古代盗墓者所为?这一切究竟发生在何时?我们试图从中寻找线索,揭示隐藏在历史背后的深层次原因。

曹操陵墓_曹操墓的争议_曹操墓视频

▲头骨和脸部受损

异常损坏状态

曹操墓出土了不少文物,但这些文物出土时的保存状态让参与发掘的每个人都感到惊讶,大部分文物都遭到了严重破坏。我们成功修复了973件文物,但大量的画像石、铁器、漆木器由于数量庞大、破坏严重,未能完全修复。

墓内共出土铭文石碑62块,其中六角石碑55块,记载了随葬品的名称和数量,保存基本完好;还从盗墓者手中缴获了7块“魏武王常用”圭形石碑和一块“魏武王常用的断虎剑”石碑。这些“魏武王”圭形石碑均已破碎或残缺。

曹操墓的争议_曹操陵墓_曹操墓视频

▲曹操墓出土的圭形石碑

根据出土石碑记载,曹操墓中随葬有“一圭”和“四璧”,果然出土了一石圭、四璧,其中三件为石璧,一件为玉璧。

石碑记载的随葬品中,有“镜台”和“枕头”,还出土了一面镶金大铁镜,还从盗墓者手中缴获了一个石枕,上面刻有“魏武王常以石慰颈”的字样,这些都证明了石碑记载内容的真实性。

我们认为这些石碑并非全部,应该还有更多,但很多已在盗墓事件中丢失,它们应该是记载随葬品的文书,毫无疑问。

曹操陵墓_曹操墓的争议_曹操墓视频

▲“魏武王杀虎枪”刻石圭(左)和六角石碑(右)

值得注意的是,石圭从中间断成两截;四面石壁无一完整,均被砸碎断成数块,残缺不全;十二只陶鼎全部破碎,损毁严重;象征曹操权威的刀剑全部破碎,其中一把残缺,两把直柄刀断成数段,残缺不全。

环柄剑一把,虽能拼合,但剑头与剑身分离,剑刃断裂;画像石除少数残片保存完好外,大部分已破碎;墓内随葬品共三套,出土一男两女三具遗骸。三具遗骸有一个共同点,即面部毁损严重,随葬品、棺椁也不同程度受损。

曹操陵墓_曹操墓的争议_曹操墓视频

▲墓内石像已破损

起源假说——残缺的白皮刀

曹操墓出土的宝剑均为钢铁材质,为曹操本人所佩带。有学者推测其中一把极有可能是曹操生前所铸的白陂剑,是当之无愧的珍宝剑。这把环首剑的剑头上缠着一条用金丝织成的金丝带,足见其重要性,也足见曹操生前对其的喜爱。

白镞刀是什么?据史料记载,每锻造一次就叫一“璧”,经过数百次锻造才叫“白镞”,可谓千锤百炼。据曹操临终前所言,锻造白镞刀的目的就是“百炼利器,以避邪伏奸”。

当时铸了五把,它们的去向都是曹操亲自决定的,他向世人宣告,五把白陂刀的排列是这样的:“去年铸了五把白陂刀,分给五个大臣各一把。

曹操墓视频_曹操陵墓_曹操墓的争议

其余四把,则分给儿子中不爱武术,而爱文学的。“分别给了他最喜爱的儿子曹丕、曹植、曹霖。”这在曹植的相关文章中也可见一斑,如《宝剑赋》序:“建安年间,我父魏王令群臣造宝剑五把,以龙、虎、熊、鸟、麻雀为纹饰。太子得一把,我与弟饶阳修各得一把,余两把,父自留。”

这段文字不仅明确记载了五把白陂剑的下落,还提到了这些剑上的铭文。可见这些剑要么代表着曹操生前的权威,要么在保护曹操自身的安全方面发挥了重大作用,因此对曹操本人来说意义非凡。

这些剑能被折断,说明它们很硬,而且韧性应该也不错,一般不可能靠自然力折断,要断成几段,可不是件容易的事情,这毁剑者对曹操个人到底有多大的仇恨?

皇帝的典礼被打乱

出土石碑中,有“魏武王杀虎大戟”石碑两块,有“魏武王杀虎短枪”石碑三块,有“魏武王杀虎长盾”石碑一块,有“魏武王杀虎大刀”石碑一块已复原。

由于它们并不是单一的实体,而且这些兵器前面又加上了形容词“挌虎”,所以它们应该是指曹操生前使用的仪仗兵器,也就是魏王出征时所用的“挌虎”。其中一块六角石碑上明确记载着“白绢画挌虎一具,巡抚、灶房各一具”,这也证明了挌虎的存在。

那么白绢画对于曹操来说,究竟有何特殊意义呢?据《三国志·魏书·武帝纪》记载,建安二十二年夏四月,“帝令大王,立天子旗,出门召侍卫。五月,筑泮宫……冬十月,帝令大王,戴十二缨冠,乘金车,驾六马,设五辇……”由此可见,曹操生前已享受天子礼仪,其出行仪仗与皇帝无异。

据侍中陈群、尚书桓阶所言:“自汉安帝以来,政已脱离王室,国体已断,到如今只剩下名义,没有一寸土地,一个百姓是属于汉朝的。天命之期已尽,历史已尽,不只是今天。”所以在桓、灵二帝之间,天下贤人无不言‘汉室已尽,黄氏将兴’。陛下响应号召,带天下十之八九的人来效忠汉朝,百姓期盼,远近百姓怨声载道,所以孙权在远方宣誓效忠,这是天人响应,百灵齐鸣。我以为禹、夏不以谦卑拒绝,殷、周不以诛戮流民,敬畏天知天命,没有什么可以屈服的。”

取代汉室,是当时的大势所趋,也是人民的期盼。但曹操是智者,是大政治家,他要的是实权,而不是虚名。面对夏侯惇等亲信大臣的劝说,他斩钉截铁地说:“‘若用之于既朝,亦为朝政。天意在我,我为周文王。”他甘愿成为儿子的垫脚石,不愿破坏自己当时苦心经营的权力秩序,坚持在生前尊崇汉室皇帝,不取而代之。不愿当皇帝的曹操,最看重的是自己高于诸侯的特权地位。

所以这些与皇帝同等重要的礼器,对于曹操本人来说意义重大,是曹操特殊地位的重要象征,是曹操至高无上的荣誉,毁掉这个象征,无疑对曹操最看重的崇高荣誉是一个极其沉重的打击。

曹操墓的争议_曹操墓视频_曹操陵墓

▲曹操墓部分建筑遗迹

房子形石棺被砸碎

曹操墓出土了大量画像石及画像石残片,主要来自三个地方。

一类是铺路石和墙基下的基石,这些石头一般都比较大,而且上面的图画都毁坏了,所以就用铁凿子小心地凿掉。

二是现代盗洞周围。据西高穴村民介绍,这些文物都是从墓室里盗走的,然后堆在那里,后来被汽车碾压,大部分都变成了很小的碎片。

此外,画像石及画像石残片绝大多数是在墓葬中出土,既有大型、完整的画像石,也有小型、破碎的画像石残片。

墓室内出土的画像石保存完好,通过与已残损的墓壁铺石和墓墙基石对比,发现古人对于带入墓室的画像内容十分在意,推测画像石内容对于墓主人来说一定具有特殊的意义。

曹操墓视频_曹操墓的争议_曹操陵墓

▲ 石雕砖

经过整理我们发现,这些石像大多是石屋的建筑构件,如石瓦、瓦脊、门框、柱子、门板、四壁等。有专家推测,它们可能是曹操棺外仿木石屋的构件。如果这个猜测属实,那么这是考古发现最早的仿木雕房形石棺。

那是守护曹操遗体的石棺,异常华丽,可能就是因为这个原因,石屋才被盗墓者毁坏得一干二净。

当然,今天我们看到的棺木残骸,也可能是在已经毁坏的棺木基础上,不同时期的盗墓者无意破坏的结果。

曹操陵墓_曹操墓视频_曹操墓的争议

▲曹操墓南室木棺残骸

十二个陶鼎被砸

曹操墓共出土陶鼎12件,体积小,制作粗糙,与曹操墓室的巨大体积不成比例,这也是一些学者提出异议的原因之一。

然而这12件看似与曹操墓规格不符的陶鼎,恰恰是他所推崇的简朴葬制的真实写照。曹操在自己的陵墓中实行的是真正的简朴葬制,不仅“无印无树”,而且无金玉珍宝。关于这一点,曹植在为父亲所写的《挽歌》中明确记载:“葬物皆无饰,素陶为上。”

曹操陵墓_曹操墓的争议_曹操墓视频

▲出土陶鼎

这些陶鼎看上去很普通,但对曹操的地位却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据《后汉书·礼记》记载,《东苑秘器》规定了皇帝使用鼎的制度:“东苑武士负责随葬品,……土炉二器,土鼎二器,土甑一器,土鼎十二器……”

曹操墓出土的陶鼎,一共十二只,与他生前享受与皇帝同等的礼遇,高于一般诸侯礼仪的规定相符。 将它们砸得粉碎,用意不言而喻。

曹操陵墓_曹操墓的争议_曹操墓视频

▲曹操墓后室顶部盗洞右侧为早期盗洞,左侧为现代盗洞

甚至皇帝最重要的武器也幸免于难

圭、璧为帝王、诸侯专用,是封建社会重要的礼器。其中圭又分为镇圭、环圭、新圭、恭圭等。镇圭为帝王所持的玉制礼器,一般长一尺二寸。曹操墓出土的圭长28.8厘米。按东汉尺寸,1尺约等于现在的24.08厘米,与镇圭所规定的一尺二寸的长度相近。

不过曹操墓中还发现了一把骨尺,如果用这把尺来换算,1尺相当于今天的22厘米,所以曹操墓出土的石簋的长度为1.31尺。《后汉书•礼记》关于帝王丧葬仪式中使用簋的记载:“尚书跪下说:‘请赐礼。’侍中捧着洪洞,所赐玉簋,长一尺四寸,盖紫巾,宽三寸,长三寸,红边……”

这样一来,就与《汉礼》所规定的皇帝陪葬用的簋十分接近了,所以,无论用哪一种换算方法,都比诸侯所用的簋的规格大得多,而与皇帝所用的簋接近了。

曹操墓视频_曹操墓的争议_曹操陵墓

▲出土的石墙残片

璧的种类很多,有大璧、谷璧、蒲璧等。大璧一般直径一尺二寸,是皇帝祭天用,也有诸侯祭拜皇帝用的。曹操墓出土的石璧,直径28.9厘米,中径6.8厘米,厚1.2厘米。如果按照东汉出土的骨尺换算,正好接近一尺二寸,属于大璧的范畴。应该是皇帝或诸侯祭拜皇帝时使用的重要礼器。

圭、璧等礼器原本是用玉石雕刻而成,但曹操实行简葬制度,不要求随葬金玉财宝,所以墓中所使用的圭、璧便改用石器。

虽然看上去简单,但对于礼制而言却是必需的,不可或缺的,也是墓主人身份地位的象征,因此石圭、石璧与玉圭、玉璧有着同等重要的价值,然而这些东西却被人蓄意毁坏。

曹操陵墓_曹操墓视频_曹操墓的争议

复仇目的

由于这些器物的断面都是老痕迹,可以肯定不是近代盗墓者所为,说明这座墓葬被盗掘的时间很早,墓内文物损毁严重。早期盗墓者进入墓室,并没有盗走这些重要文物,而是将其打砸、摔碎、毁坏,说明盗墓的主要目的并不是盗取墓内文物,而是有非常明显的政治报复意图。

同样让人有这种强烈感受的,是一起出土的石碑。六角形的石碑几乎全部完好无损,而刻有“魏武王”三字的圭形石碑则全部残破不堪,有的断成几截,有的残缺不全,残存的部分大小不一,感觉像是被人故意砸碎的。

“常所用”(魏武王所用)四个字,是能证明此墓为曹操陵墓的最直接证据之一,也是唯一带有曹操谥号的证据。然而,这类碑文却同时遭到毁坏。这种现象绝非偶然,必定是有人来取这些与曹操地位、生前所取得的辉煌有关的物品。政治目的十分明显,有破坏曹魏政权风水之嫌。

墓区声明
看墓请提前预约,以便安排工作人员接待。自驾车提前预约可报销500元油费。
墓区销售热线:400-616-7959
24小时咨询热线:150-2115-4828(微信同号)
免费专车接送 专业顾问全程陪同 购墓优惠多赠品丰富

400-616-7959

150-2115-48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