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抗战八年中中国收复的第一个县城,作为中缅边境的堡垒,可以说,如果没有腾冲抗战,抗日战争的方向可能更加艰难。腾冲之战扭转了中国的命运。
我没有经历过八年抗日战争的硝烟,我不知道人民生活的艰辛;我没有经历过十年文革的风波和灾难,我不知道被迫分离的痛苦。
对于我们这些年轻的人来说,似乎无法想象那些年祖先经历过的战争痕迹,也无法想象我们的祖国在战火中所做的努力。
所以,我来到腾冲,来到滇西抗战纪念馆,来到这里,重温血与火的悲惨历史。
在滇西抗战纪念馆的展厅里,地上亮黄色的日期正在静静地告诉我们每个时期的历史:
历史回顾
1943 年 11 月,日军未能渡河;1944 年 5 月,中国远征军第 20 集团军强行渡过怒江,开始腾冲战役;1944 年 9 月 7 日,攻打松山,成功收复松山;1944 年 9 月 14 日,腾冲市被攻陷,被占领了两年 4 个月零 4 天的腾冲市终于回到了祖国的怀抱;1944 年 11 月 6 日,龙陵被成功征服;1945 年 1 月 20 日,他征服了万镇,越过边境进入缅甸,追击并歼灭了日军。
战争残酷无情,挂在墙上的 1003 顶钢盔组成了一个钢盔阵。据说,战后,钢盔将被归还给军队。
而这 1003 个钢盔已经失去了永远与它并肩作战的战友,有的甚至还有子弹穿过的痕迹,也许他们也在痛苦中。
沈从文写了一本书,书名叫《边城》;崔卫东导演了一部电视剧,也叫《边城》。
另一方面,腾冲有“最远一侧的第一城”的称号。中国远征军怀着烧玉的决心前来参加这场战争,最终取得了压倒性的胜利,拉开了中国抗日战争胜利的序幕。
在
滇西抗战纪念馆旁边,有这样一座墓地,埋葬着9000多名抗日远征军,它的名字叫国家纪念公墓。它不是烈士墓地,但比烈士墓地要好。
94 岁的抗战老兵、腾冲战役的见证人陆才文经常来到国家公墓看望曾经并肩作战的战友。
尽管年事已高,但他仍然很高大,如果你有幸遇见他,他会告诉你那个时代发生的许多故事。
这
武士安息之地是一座休眠多年的死火山,密密麻麻的,整齐地排列着数千座墓碑,覆盖了整个小山坡。
如今,墓碑早已覆盖着斑驳的苔藓,上面的一些字迹已经模糊不清,只剩下......可以隐约看到一等兵和二等兵
只有纪念碑前依然盛开的白菊告诉我们,还有很多人记得自己的名字和事迹,即使岁月变迁,他们也从未忘记。
不知道有没有人记得南斯拉夫的电影《大桥》,里面有一首歌叫《朋友,再见》:请把我埋在一座高山上,然后种下一朵美丽的花,每当人们经过这里,他们都会说,啊,多么美丽的花......
偶尔,为熟睡的士兵点燃一根烟,仿佛他们还在那里,仿佛他们还能听到我们对他们的钦佩,我们对他们的钦佩,我们对他们的怜悯。
看到这一幕,大家都震惊了。我们仿佛看到了中国远征军不畏生死,在充满鲜血、烧焦的血肉、滚烫的弹壳和刺鼻的硝烟气味的战场上勇敢前行的姿态,仿佛看到了伤员尸体的英姿飒爽,还在完成任务, 仿佛他们看到了无数士兵对和平的渴望。
我在心里默默地对他们说:你们做到了!你看到我们今天的幸福生活了吗?这不是令人欣慰吗?你认为你的牺牲值得吗?
我认为他们的回答是肯定的,这是毫无疑问的。因为那是他们想要的,那是他们想要的。
山顶有一座 10 米高的纪念塔,上面刻有“民族英雄”字样。他们配得上这个称号,为了国家的生存,为了民族大义,毅然决然地告别亲人,上战场,他们是我们永远的民族英雄。
如今,曾经是滇西主战场的腾冲早已恢复了昔日的宁静,时间似乎已经治愈了战争的创伤,人们安居乐业。
但我们永远不会忘记这些民族英雄为和平生活所做的努力和生命。这是一段活生生的历史,这是这个国家的真正支柱。
我是 Yan Ling
拥有有趣的灵魂
我一直在路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