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1982年7月23日,满城汉墓荣获河北省首批省级文物保护单位的称号。紧接着,1988年1月13日,中山靖王墓亦被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认定为第三批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到了2001年3月,满城汉墓更是荣登“中国20世纪100项考古大发现”的榜单。而到了2021年10月18日,它又成功入选了全国“百年百大考古发现”。
满城汉墓坐落于河北省保定市满城区的陵山之巅,为西汉时期中山靖王刘胜及其配偶窦绾的陵墓。1968年5月,河北军区的工程兵在陵山进行施工时,意外地发现了这座隐藏于山岩深处的宏伟宫殿,从而使其重现于世。
满城汉墓是一种横穴式的“崖墓”,其建造方式是以山为陵,墓道与墓室均由凿山而成,形状呈现弧线。这些墓,包括刘胜墓和窦绾墓,在平面布局上虽有细微差别,但总体上相似,都由墓道、甬道、北耳室、南耳室、中室和后室这六个部分构成。墓内还巧妙地设计了防盗和排水系统。两座墓共出土了10633件文物,其中玉石器、金银器、铜器和铁器等精品超过4000件。这些闻名遐迩的文物,如“金缕玉衣”、“长信宫灯”、“错金博山炉”以及“朱雀衔环杯”,每一件都令人叹为观止,其考古价值更是不容小觑。正因如此,满城享有“金缕玉衣故乡”的美誉。
满城汉墓被誉为我国20世纪百项考古重大发现之一,其在中国考古史上占据着举足轻重的地位。这座由汉诸侯王及后妃所建的大型崖洞墓,不仅墓室规模宏大,而且保存完好。墓中出土的丰富文物,生动地展现了西汉时期物质文明的繁荣昌盛,以及劳动人民的聪明才智和创造力。满城汉墓的发掘,向世人展示了西汉诸侯王陵墓的构造与丧葬习俗,这些发现对于探究汉代在冶金、铸件、漆艺、纺织等手工业以及工艺美术领域的进步,提供了宝贵的实物证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