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省昭陵——唐太宗李世民的陵墓北侧祭坛两侧,有六匹青石浮雕骏马,被称为“昭陵六骏”。
这六匹马是唐朝建立前后李世民骑乘的战马,对于他乃至对于唐朝来说都具有重要意义。
▲西安碑林博物馆藏昭陵六骏
每一匹马都有一段故事,它们陪伴唐太宗征战沙场,与他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
▲《秦王识马》
为了警示子孙创业之艰辛,也为了记住自己赖以生存的六骏,李世民在修建昭陵时下诏,要求“将自己所骑过的马和救过自己患难的马的名字,刻在真像上,置于两旁”。最著名的工匠阎立德和画家阎立本将六骏的形象雕刻成了浮雕。
但这六匹马的命运却坎坷多变,曾经相伴千年的六匹马,如今却被大海分隔,身处世界的不同角落。
其中四匹真马现藏于西安碑林博物馆,另两匹现藏于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博物馆。
▲宾大博物馆里的萨鲁兹和犬猫玛
现在,就让我们翻开历史的书页,聆听几千年前这六骏与唐太宗之间惊心动魄的传奇故事。
特勒尔比
他响应策应,一飞冲天,带着半个汉朝的声音;他借天险消灭敌人,借险救民。
白喙略带黑色,毛色黄中带白,故称“鹜”。“特勒”是突厥人的一个官衔名称,可能是突厥某位特勒尔所起的。
唐初,天下尚未平定,宋金刚攻下徽州(今山西境内),军队十分精锐。此战,特务骑兵背着李世民勇闯敌营,一昼夜激战数十回合,连打八场硬仗,为收复唐朝发祥地太原、河东失地立下大功。
此次追击,李世民两天不吃饭、不喝水,三天不脱盔甲、三天不脱马鞍。
青竹
关于步兵的电影,神赐予秘密,他们计划飞行训练,他们决定我的军装。
苍白斑驳,“青追”的“青”不是指颜色,而是指突厥语“cin”或“sin”;追,字由“马”和“隹”组成,也是音。“隹”是“顶部”的意思。“马”和“隹”合起来就是“顶部宝马”。
据史料记载,“青追”是唐太宗李世民与窦建德在洛阳五老关大战时所骑的坐骑。
此战,李世民率先乘青骠,率精锐骑兵突入窦建德二十里长的军阵,左奔右绕,大败窦建德及其十余万大军,并在牛口渚活捉窦建德。五老关之战,也取得了唐初统一战争的决定性胜利。
希法奇
浐水静谧,斧戟凌厉,红色可汗奔腾,绿色旌旗凯旋。
来自波斯的红马,皮毛呈纯红色。“Shiva”是波斯语“马”的音译。
十发赤是李世民在洛阳城外、五老关前与王世充、窦建德交战时所骑的另一匹马。激战中,十发赤被五箭射中,均中臀部,其中一箭是从背后射来的。在这场大战中,李世民生死与共,损失三匹战马,基本完成了统一大业。
萨鲁祖伊
紫燕腾跃,筋骨强健,气势磅礴,气势凌驾三河,威势主宰八阵。
人物身披紫色燕毛,胸口中箭,牵马拔箭的男子名叫丘行公,是六骏图中唯一一尊人物雕像。
公元621年,唐军与王世充军在洛阳决战,李世民骑着撒鲁者,率领十骑冲出战场迎敌,与随从失散,只有将军丘行恭紧随其后。
突然,王世充追上来,一箭射中了飒鲁子胸膛。在这危急时刻,大将丘行恭下马,将坐骑让给李世民,带领受伤的飒鲁子,随李世民突出阵线。回到营中后,丘行恭从飒鲁子胸膛中拔出箭,飒鲁子应声倒下。
圈毛瓜
月神执缰,天马横驰。孤箭携行,天气清朗。
此马嘴呈黑色,通体黄毛卷曲,原名“洛仁旗”,是代州刺史许洛仁在五老关进献给李世民的坐骑,故以许洛仁的名字命名。
唐初五老关之战后,窦建德部下范远、高亚仙推举刘黑闼为领袖,在河北发动反唐起义,约半年时间,收复了窦建德在河北原占地大部分土地。
武德四年十二月,李世民再次奉命出战,采用固城断敌、筑坝的办法,迫使刘黑闼率领两万骑兵南渡沼地,与唐军决战。此战颇为惨烈,李世民的坐骑全茂被九箭射中,死在两军面前。
白蹄黑鸟
长剑倚天,战马追风;缰提陇,摇鞍定蜀。
其毛色纯黑,四蹄洁白,是李世民与薛仁高作战时的坐骑。
公元618年,唐军初占关中,但立足不稳,统治兰州、天水的薛举与其子薛仁杲大举进攻,与唐军争夺关中。
对峙两个月后,李世民看准机会,以少量兵力诱敌于前,自己则率领主力攻击敌军后方,薛军陷入混乱,节节败退。李世民趁机追击,督促白提吾率兵猛追,一昼夜奔跑二百余里,迫使薛仁杲投降。
回首千余年,盛唐繁华景象早已远去,但六骏所代表的高超雕刻技艺和唐代先民开疆拓土的精神将永远存于现在和将来。
此次携手朱炳仁铜业
联合推出昭陵六骏及唐代骏马系列铜雕
探秘千年前的盛唐
将这份“大国工艺”送到你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