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色的
颜色
研究
学习
红色研究 追忆初心 传承精神 担当使命
烈日炎炎,阻挡不了实验小学金蝴蝶中队队员们学习革命思想的热情。8月2日上午,金蝴蝶中队队员们怀着对冯雪峰的敬仰之情,来到义乌市赤岸镇神坛村冯雪峰故居。通过参观冯雪峰故居,队员们了解了冯雪峰传奇的一生,传承了他激昂忠诚的革命精神。
走近冯雪峰
雪峰故居建于1909年(清宣统元年),坐北朝南,砖木结构,两进院落,二层五开间。看着雪峰的铜像和老照片,眼前的一切都历历在目。
冯雪峰1903年出生于神坛村。参加革命后,冯雪峰曾三次回乡。第一次回乡时,他肩负革命使命,以教学为幌子从事地下工作,秘密党员身份是义乌市区支部书记。当时,他工作繁忙,甚至没有时间回家乡神坛看一看。第二次回乡时,神坛村成为冯雪峰发展事业的基地,他在故居隐居,写出了长征题材的小说《鲁岱之死》。最后一次回乡时,冯雪峰作为人大代表,了解同乡生活状况,积极践行党的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因此深受人民爱戴。
来到雪峰报告厅,讲师冯朝忠向队员们讲述了冯雪峰同志的生平事迹。通过生动的讲解,队员们深切感受到他为革命事业不怕牺牲、不懈奋斗的大公无私的工作精神和爱国情怀,决心继承革命前辈的光荣传统,刻苦学习科学文化知识,立志成才、报效祖国。
研究见解
作为唯一参加过二万五千里长征的作家、党与鲁迅之间的“桥梁搭建者”,其卓越功绩深为后人所敬仰。通过一件件物品、一张照片、一段段文字,队员们对冯雪峰的生平事迹有了更深刻的了解,也更加明白了什么是红色精神!
少先队员陆泽熙参观后表示:“我们生活在和平年代,不能忘记历史,要珍惜革命先烈用生命换来的幸福生活,努力学习,让自己成为光荣的、合格的社会主义接班人!”
队员李心懿感慨道:“革命先烈们为新中国做出了巨大贡献!我们少先队队员要向他们致敬!我们一定要珍惜现在的幸福生活,好好学习,将来报效祖国,用我们的实际行动去缅怀先烈们!”
队员肖欣然说:“通过今天的参观,我更加深刻地理解了什么是红色精神,烈士们用青春和热血谱写了时代的凯歌。我们也要坚定信念,不怕学习、生活中的困难,勇敢前行,长大后为祖国建设贡献力量!”
辅导员寄语
冯雪峰故居参观虽然只有半天时间,但队员们收获颇丰。大家亲身体验、了解了为中国富强做出贡献的革命先烈,感受到了革命先烈不畏困难、坚韧不拔的革命精神!“以史为鉴,方可知兴替。”我们虽然生活在一个繁荣昌盛的时代,但更应该时刻铭记那些牺牲生命的先辈们。铭记也是前进,我们要坚定理想信念,在新时代的号角声中奋勇前进,勇往直前。
//
参赛队伍:实验小学金蝴蝶队
参赛团队成员:岳欣艳、肖欣然、周嘉琪、
程韵兮、陆泽兮、言和曦、李心怡
辅导员:张小姐
文:岳心妍妈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