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仓双凤公墓官网

墓园地址:双凤镇204国道凤北路交界口

官方热线: 400-616-7959

24小时热线:150-2115-4828

自驾车线路:

看墓请提前预约,以便安排工作人员接待。自驾车提前预约可报销500元油费。详情请拨打400-616-7959, 150-2115-4828(微信同号)咨询

公交车线路:

双凤公墓墓园班车:购墓免费接送。

冬至、清明期间全市设有多处祭扫专线班车,请提前一月购票。票价若有浮动,恕不另行通知。

祠堂重建引来诸多谜团

发布时间:2024-08-19 09 浏览: 79

近日,荔浦镇宋寨村老祠堂修缮工程中,工人拆除了一批木板。别小看这些布满灰尘的木板,宋寨村村民早已视若珍宝。原来,这30多块木板上每一块都有墨迹,拼在一起,就成了祠堂天花板上的“八仙图”。随着“八仙图”从原有结构中拆除,村民们无意中有了一次“考古发现”,这触动了他们对村子历史文化财富的关注。

《考古发现》:这八仙不是那八仙

近日,笔者来到宋寨村,这里的老祠堂修缮工作正在有序进行,在村主任宋荣华的介绍下,我很快了解到木板是如何变废为宝的。

重修祠堂功德碑序言_重修祠堂_重修祠堂倡议书范文

“我们一直以为那幅画是八仙,包括李铁拐、汉钟离等,但前几天修缮祠堂时,拆掉木板才发现,那不是画。”宋荣华说,附近的村民也同意这一说法。

据村民介绍,由于祠堂屋顶受损,这些画作长期遭受日晒雨淋,很大一部分木板早已腐烂断裂,有的也磨损褪色。加之按照当地习俗,祠堂大门一般不开,人们很少接触这些画作。除了村里的老人对画中几个人物还有印象外,大部分村民已经看不到画作的内容了。直到前几天,这批木板被拆除用于祠堂修缮,大家才意识到画作的内容和自己原本想象的有很大出入。“我原本以为拿着芭蕉扇的人是八仙之一的韩钟离,但仔细看了画中的人物,又不像他。” “画中有一幅画叫‘太白醉’,显然不是八仙之一。”“画的是哪位神仙?”村民们纷纷开口,指出了几个疑点。幸好,这些木板已被村干部收回,并转移到祠堂附近的清泉寺收藏。

最上面的画是民国大画家马扬的作品?

“都摆在这里了。”顺着宋荣华手指的方向望去,笔者在清泉寺的一角看到了这些木条,那里雕刻着身着红绿衣裳的祖先像。随着它们再次被拼凑起来,这些画作残片为村民的疑问提供了更多线索。

这些木条上清晰可见“太白醉”、“指石为羊”、“板桥道人”等字样。“太白醉”图较为完整,对应人物无疑是诗人李白。“指石为羊”图部分已佚,但极有可能是汉钟离指石为羊挡曹国舅官轿的故事。因手拿芭蕉扇而被误认为是汉钟离的人,其实是骑牛出函谷关的老子,也就是道教的太上老君。依稀可辨的“紫气东来”四个字,就是最好的印证。

此外,最完整的《李白醉图》还落款有“琼池渔翁海上画图”。“琼池渔翁”是清末民初著名画家马洋的笔名,曾任上海美术学院教授,​​与黄宾虹、张善楷等大画家来往密切,尤擅北方山水画。宋家祠堂内的画条除了“琼池渔翁”外,还有“浣中”二字。由此可见,这些画作与又名“浣中子”的马洋有着密切的关系。

这些画作会不会是马洋的作品?由于马洋在世时没有戊寅年,木板上的“戊寅秋月”字样表明这些画作不可能是马洋所作。宋代居民如何将马洋的画作摆放在祠堂中,成为一个值得探讨的问题。

乡村环境改善 村民期盼文化空间

“最好能有专家过来看看。”“毁坏成这样,不可能指望能修复,但我们还是想知道画上写的是什么。”在与村民的交谈中,村民们表达了强烈的愿望,希望解开天花板画之谜,将这一文化传承下去。

村民对这幅天花板彩绘没有太多印象,但依然能讲出很多有关祠堂的故事。81岁的村民宋荣清说:“挂着天花板彩绘的祠堂第一进,解放后被用作村会计所。20世纪60年代,祠堂第三进成为小学。天花板彩绘之所以保留下来,是因为建筑有使用功能,而且没有遭到人为破坏。”

“其实,近几年,一些村民一直希望重建老祠堂,但祠堂内外十分杂乱,一时无法动工。”宋荣华说,祠堂重建能得以实施,得益于“八不”整改。去年开始,村干部、党员利用集中整改行动、党员活动日等,逐步清理祠堂内外杂物,祠堂恢复了原貌。今年春节后,宋寨村请来专业木匠,保留了老祠堂木质榫卯结构的风貌,让祖辈的文化遗产得以传承。在放弃与保留之间,宋寨人自身对生存空间的理解充分展现。

墓区声明
看墓请提前预约,以便安排工作人员接待。自驾车提前预约可报销500元油费。
墓区销售热线:400-616-7959
24小时咨询热线:150-2115-4828(微信同号)
免费专车接送 专业顾问全程陪同 购墓优惠多赠品丰富

400-616-7959

150-2115-48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