拟投资6亿元兴建革命公墓
只埋葬党员干部
广州这次引起民愤
网友:死了还有好处吗?“人活着的时候分等级,没想到死了也要按规矩安葬”
广州民政局回应:“投资6亿建公墓只安葬干部”不实
2 争议 “墓地的价格和标准还没有公布,据说正式开售后会对外公布。”王宝兄弟说,他们来这里先看看环境,如果以后决定买,还有很多细节需要了解,比如位置、方向、价格等。兄弟俩最担心的是“革命”墓地的入园条件会不会挡住他们进不去。和银河革命公墓一样,浮山公墓也被冠以“革命”之名。广州市民政局殡葬管理处一名工作人员表示,浮山革命公墓
5回应 广州民政局:不存在“只埋葬干部”一说 针对此事,广州民政局9日回应称,广州规划投资6亿的浮山陵园项目,目前有广州遗体捐献者纪念广场和公墓、烈士陵园、荣誉公墓、艺术公墓、壁龛等4座骨灰安置所,不存在“只埋葬干部”一说。“广州规划建设浮山陵园项目,是希望为那些为了党和国家的利益英勇牺牲的爱国者提供一个安息之地和纪念地,也希望将他们的英勇事迹传承下去……”
1 活动
3. 声音
4 建议
拟投资6亿元兴建革命公墓
只埋葬党员干部
广州这次引起民愤
网友:死了还有好处吗?“人活着的时候分等级,没想到死了也要按规矩安葬”
广州民政局回应:“投资6亿建公墓只安葬干部”不实
每年四月清明节前后,“死人争地”话题总是成为公众关注的焦点。
今年1月,广州民政局局长庄跃群在市民政工作会议上作工作报告时指出,由于银河革命公墓墓地资源枯竭,广州将建设第二座“银河公墓”。此消息一出,人们关心的不仅仅是“死不起”、“死者占了生者的地”,更多的是关心如何“公平地死去”。广州民政局被推到了舆论风口浪尖。
半个多月来,记者深入采访调查发现,即将动工兴建的广州浮山革命公墓备受争议。多位接受采访的专家一致认为,建设“革命”公墓首先要“讨好群众”,而不是“讨好官员”。
1 活动
1,300 英亩绿地
将成为一座宏伟的墓园
4月6日,清明小长假,家住广州市海珠区的王宝兄弟听说福山村要修建新墓地,为了提前给祖先选定风水位置,一早就驱车前往萝岗区九龙镇福山村看地。
“听朋友说这里风景如画,来到一看,确实是一块宝地,也叫浮山村,名字好,位置好,环境也好,把祖宗安葬在这里是个不错的选择。”王宝告诉记者,他的爷爷是解放战争时期的老战士,已经83岁了,听说这里有个“第二银河革命公墓”,就过来看看。
浮山村位于广州市萝岗区九龙镇,是广州市经济新开发区。墓地位于浮山村北部山区,左邻即将开发的油马山国家森林公园,右邻石岭水库,广荷高速、广汕高速两条公路也从村旁经过,可谓是山水相依的绝佳地理位置。在当地村民的带领下,记者进入了这片即将“整治”的1300亩宝地。一路上,都是茂盛挺拔的植被,远处的几座山坡上整齐地种着各种不知名的树木。附近的鱼塘水清澈见底,青山绿水与塘水中的倒影交相辉映。
现有的森林两年后将变成山中墓地。
“这片林地的征地工作已经基本完成,大部分村民已经拿到了征地款。”村民张亮告诉记者,广州市财政局支付了该项目首期征地款高达1.96亿元,但这一数据在接受广州市民政局采访时并未得到正面回应。
2012年2月,广州市财政局发布公告称,广州市第二座革命公墓——浮山革命公墓项目总投资4.83亿元,主要用于建设室外广场及相关配套设施。
此前,庄跃群在广州民政工作会议上表示,广州浮山革命公墓“银河陵园”作为重点民生项目,将于今年10月开工建设,规划占地1300亩,投资6.2亿元,计划2014年底建成投入使用。
“在施工前,这些植被和现有房屋将被强行砍伐、搬迁。到那时,这里将容纳5万座坟墓,绝对会是一座气势宏伟的超大型墓园。”张良望着满山的绿树说。
3. 声音
所谓的“革命”
政府官员
“现在真正的老革命家都在哪?新中国成立60多年了,为革命战争作出贡献的革命前辈们大多已经去世,他们所谓的‘革命家’,都是政府官员。”广东省社会科学院研究员、广东省社会学会殡葬改革专业委员会副主任范海泉教授说,“所谓革命,人人都是社会主义建设者,都是革命者。当官的就是革命家,做研究的就不是革命家了?为‘官’二字服务,现在革命就等于当官,不当官就不是革命,但当官的不都是从老百姓中出来的吗?”广东省社会学会会长范英教授也认为,历史上修建的革命公墓应当肯定,但把现在的公墓冠以“革命”二字已不合适。
广州市民政局局长庄跃群多次表示,该项目是2013年全市重大民生工程之一,旨在满足广州每年约6万名逝者的需求。但这6万逝者中,绝大多数是基层民众,并不是符合条件的科级以上党员干部。这是否矛盾?
4 建议
将墓地定位为
公共墓地
“他们活着多占房子,死了多占坟,还要花老百姓的钱。老百姓天天喊着‘死人无地埋’,我们还要花巨资修建‘革命’公墓。我们到底是为人民服务,还是为官员服务?”采访中,范英给记者展示了一篇发表在社会学期刊《文明与社会》1月刊上的文章,题为《广州新建公墓要着眼民生》。
“银河革命公墓已经饱和,需要扩建。不是我们不想解决官员问题,而是现在老百姓‘葬身无处’的问题更大更紧迫。民心是第一源头,官员是第二源头。不解决以民为本的问题,就会引发更多的社会矛盾,难以赢得民心,容易把官本与民本的矛盾放大。”范英建议,建设公墓要以民生为中心,把公墓定位为公益性、普惠性公墓,让广大基层市民有份,而不仅仅是一个革命性的、红色的公墓。既要兼顾雪中送炭,又要锦上添花,更符合社会建设以人为本的宗旨。
早在2011年8月9日,在广州民政局召开的近10位国内专家对项目设计、建设的讨论会上,范颖就提出将此事提交广州市民讨论,但并未得到民政部门的任何回应。今年初,范颖在给广州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的信中再次重申了这一观点,但同样无人理睬。
消息
关联
中国现存墓葬数量估计仅可使用约6年
《中国殡葬业发展报告(2012-2013)》指出,2025年至2045年,预计每年死亡人数将超过2000万。随着城市死亡人数逐年增加,城市公墓需求不断扩大。从全国来看,现有墓穴预计使用年限仅为6年左右。其中,全国大部分省份的墓穴将在10年内使用完毕,山西、山东、广西等省份甚至不到5年,只有云南、广东、青海三省可使用20年以上。据《小康杂志》等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