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安曾是中华文明的中心,在数千年的历史长河中有着独特而崇高的地位,也是唯一一个拥有十一朝代的千年古都。
因此这里保存着许多朝代遗留下来的宫殿遗址和皇陵,其中最著名的就是被誉为“世界第八大奇迹”的兵马俑。
但很多人不知道,距离兵马俑150多公里,法门寺地宫的出现也令世人惊叹。
1981年秋,一场暴风雨席卷西安,一道闪电过后,年久失修的法门寺佛塔轰然倒塌。
谁也没有想到,宝塔的倒塌,会揭露一个埋藏了千年的秘密。
那么,法门寺塔背后到底隐藏着什么秘密?它的地宫里又埋藏着什么?
一、法门寺的前世今生
法门寺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佛教寺院之一,位于陕西省宝鸡市扶风县城北10公里的法门镇。
据记载,法门寺始建于北魏,约公元499年,初名“法门寺”,原名“阿育王塔”,唐初高祖李渊改名为“法门寺”。
法门寺被誉为“关中诸塔寺之祖”,相传该塔因供奉释迦牟尼舍利而建。
隋唐时期佛教盛行,唐贞观年间,阿育王塔改建为四层木塔,唐代宗年间改名为“护国塔”。
隋唐时期,经过不断扩建,最终发展成为拥有24个院落的宏伟寺院,寺内僧尼由周魏时期的500余人,增至5000余人,进入繁荣时期。
至宋代,法门寺已发展到最大的规模,但明清以后,法门寺逐渐衰落,数百年历史的古塔因年久失修而倒塌。
直到1939年,法门寺塔才在爱国人士朱子桥先生的主持下进行了大规模的修缮。
关于法门寺的由来,另一种说法是,法门寺的由来是印度孔雀王朝的阿育王所建。
相传公元前三世纪,年轻的阿育王统一了古印度,由于连年战乱,杀敌过多,阿育王深受佛教的影响。
晚年受释迦牟尼影响而皈依佛教,甚至将佛教视为国教。后来释迦牟尼圆寂后,其遗体由弟子火化为舍利。
阿育王为了弘扬佛教,把释迦牟尼的舍利分成八万四千份,分送佛骨和舍利到世界各地,传播佛教的美好理念。
这些供奉舍利的塔统称为“阿育王塔”,据说中国共有十九座这样的塔,法门寺为第五座,主要供奉皇帝的指骨舍利。
所以千百年来一直有传言说,法门寺地宫中藏有释迦牟尼佛的真身舍利。那么这个传言是真的吗?
2. 宝塔倒塌,地宫被发现
1981年8月24日,陕西省扶风县遭遇百年不遇的暴雨袭击。
一声巨雷响起,法门寺千年古塔轰然倒塌。
这座已有1700多年历史的古塔,因年久失修,塔身布满裂痕。
在大雨的冲击下,塔的东北部彻底坍塌,整座塔身出现倾斜,只剩下西南半部塔身摇摇欲坠。
一瞬间,一片片砖瓦、佛经纷纷落下,散落在法门寺的四周,仿佛在向世人诉说着这最后的不屈精神。
塔倒塌后,引起了陕西省政府的重视,为了重建塔,陕西省考古研究所成立了联合考古队,对法门寺进行调查。
专家们一直在争论这座宝塔是被拆毁后重建的,还是只修复了一半。
直到1986年底,陕西省政府经过综合考虑,才批准重建法门寺的决定。
1987年,考古工作者正式启动法门寺抢救性发掘,残塔拆除、佛像、经文的整理工作也有序展开。
重建塔必须重修地基,清理塔基成了当务之急。这次清理,引发了一场震惊中外的考古发掘。
时任扶风县文化局局长的韩金科率领考古队对塔基遗址进行清理,突然发现下面埋着一块巨大的白玉板。
考古人员仔细清理石板上的松土后,一幅威风凛凛的军队浮雕显露出来,推开白玉石板后,一个神秘的洞口出现在众人眼前。
当考古学家看到这个洞口时,不禁疑惑,这难道就是存放释迦牟尼舍利子的神秘地宫吗?
这一发现让在场的考古人员又惊又喜,挖开19级青石台阶后,出现了一扇石门。
当时石门上刻有许多神秘的文字,既不是梵文,也不是汉字,推开石门后,考古人员发现了法门寺地宫的入口。
里面一片漆黑,只有一条长长的走廊,考古人员们拿着手电筒,沿着地宫隧道一步步向前走。
甬道地面上铺满了厚厚的钱币,经统计,共有近2万枚,其中包括13枚龟甲纪念币,这在钱币考古史上尚属首次。
甬道尽头是第二道石门,石门前有两块刻有汉字的石碑,这是公元874年唐僖宗最后一次归还佛指舍利时留下的。
石碑约900字,其中一块碑文记载了阿育王将舍利子分赐法门寺供奉和当时唐朝祭祀的盛况。
另一块则记载了供奉佛祖舍利的捐赠宝物数量,总计两千余件。
这块石碑的发现,也证实了千百年来流传的关于法门寺藏有佛祖真身舍利和无数珍宝的传言是真的。
但此时考古学家们也发出了担忧,这座蕴藏着无数珍宝和文物的千年地宫,能否经受住漫长岁月的侵蚀和被历代王朝洗劫的命运?
3. 舍利子现身,千年宝藏
由于塔身倒塌变形,第二道石门难以开启,尽管如此,考古人员还是不顾危险,打开了石门。
虽然由于年久失修,显得破旧不堪,但当考古人员用手电筒照进去时,大家都惊讶地看到地上堆满了无数的金银财宝和丝织品。
整个地面都闪耀着金色的光辉,这个发现让所有的考古学家都感到惊讶,他们没想到,被封存了数千年的地宫里的文物,竟然能够保存得如此完好。
法门寺的千年传奇即将揭晓,虽然已经过去了千年,但是这些宝物依然色彩斑斓,光彩夺目,仿佛能看到曾经盛唐的气息。
地宫里的丝织物虽然变成了棕红色,但从隐约可见的花纹、细致的缝线,还是能窥见古代丝织物的顶尖工艺。
考古人员非常兴奋,因为之前没人知道唐代皇家丝绸是什么样的,后来又发现一件衣物。
通过与外面石碑上的记载进行比对,发现这块丝绸其实是武则天的绣花裙,这也是迄今为止发现的唯一一件武则天的遗物。
可惜的是,这些丝织物几乎全部碳化,只有五件金绣完整保存下来,它们之所以能保存下来,是因为其中的金线是真金制成的。
最薄处仅0.06毫米,比头发丝还要细,以现在的高科技手段也难以达到这个程度,不得不佩服古人的智慧。
除丝织物外,还有金银器皿121件,各种珠宝玉器400余件,以及一批早期伊斯兰玻璃器皿和少量东罗马玻璃器皿。
其中有一件震惊世人的锡杖神器,相传是释迦牟尼出游时用来驱赶毒蛇害虫的。
而且,这根长1.96米的双管十二轮鎏金银棍,竟然是由金银打造而成。
法杖头部的两个金轮上布满12个雕花金环,顶端镶嵌着一颗象征智慧的宝石,这在世界佛教法器中是独一无二的。
在这间前室的尽头,矗立着一座高约80厘米的汉白玉塔,塔的四周雕刻着精美的浮雕。
石塔由两只威风凛凛的石狮守护,整个塔基保存完好,这就是传说中供奉佛祖舍利的“阿育王石塔”。
再往里走,阿育王塔后面有一扇石门,打开后,中央是一座白玉灵帐,上面放着一个方形宝盒,周围摆放着无数金银器物、丝织品。
灵帐后面发现了一个已经腐烂的盒子,里面装满了日常生活使用的瓷器,这些瓷器可不简单,被称为秘彩瓷。
由于工艺失传,现代人一直没有见过真正的秘彩瓷,随着法门寺地宫的发掘,这件千年秘彩瓷的秘密也得以揭开。
后来,考古人员在后室的泥土中挖出了一个暗龛,这个厚重的暗龛里面,还有层层的暗龛。
到了第七层,才看到一个镶着珍珠的金色宝盒,里面是一座金顶镶着珍珠的小塔,第八层是一座纯金小塔,里面是玉制的佛指骨舍利。
这是指骨舍利的复制品,那么真正的舍利究竟在哪里呢?考古人员继续寻找,最终在一个玉棺内找到了真正的佛骨舍利。
传言果然是真的,释迦牟尼真身仅存的指骨舍利终于被找到。
这也成为继秦始皇兵马俑之后最伟大的发现,震惊了海内外佛教界,揭开了佛祖舍利子埋藏千百年来的地宫秘密。
随着越来越多的奇珍异宝被发现,大家也按捺不住内心的激动,地宫里的宝物,几乎都是唐代皇家使用的金银器皿。
这个30多平方米的小地宫里共出土了2449件唐代珍宝,数量与石碑上记载的数量一致。
由于建筑倒塌,地宫内石壁摇摇欲坠,十分危险,于是考古人员将文物清理出来,随后转移到扶风县城隍庙进行进一步研究。
4.真假文物,唐代千年秘密
考古专家把文物全部转移到城隍庙之后,就开始对文物进行研究。
最让专家们疑惑的是,地宫中出土了4件文物,其中3件是玉器的仿制品。
据佛经记载,释迦牟尼圆寂后留下舍利8.4万粒,其中19粒传入中国。
但到了唐代,法门寺就只剩下真身舍利了,那里面为何还会有玉舍利呢?
经过调查分析,专家认为,法门寺虽然始建于东汉末年,但其真正兴起是在唐代,因为唐代佛教文化十分兴盛,被称为唐代国教。
因此,供奉释迦牟尼佛舍利的法门寺也成为了皇家寺庙,并进入了鼎盛时期。
不幸的是,唐武宗即位后,由于他十分仇视佛教,法门寺遭遇了灭亡。
他取消了皇室长期以来所进行的一切有关佛教的宣传,甚至纵容许多地方抢劫佛寺,对供奉佛祖舍利子的法门寺尤其感到厌恶。
因此,为了防止佛骨舍利被毁坏,法门寺的僧人们仿制了几颗玉舍利。
果然,唐武宗后来下令法门寺人交出佛骨舍利,法门寺僧众为了保住佛祖真身舍利,冒着被砍头的危险,交出了玉髓舍利。
唐武宗很满意,得到舍利后下令毁掉,法门寺才得以保存,可惜唐朝当时也运气不佳。
除了这个问题之外,让专家们感到疑惑的是,法门寺地宫早在公元784年就已关闭,直到1987年才重新出现。
而且这座地宫根本就没有被覆盖,为什么千百年来都没人发现呢?这里还发生过许多关于僧人的感人故事。
明朝时期,发生关东大地震,法门寺倒塌,由于当时明朝并不崇尚佛教,所以对法门寺并不太重视。
所以当时为了修缮法门寺,有一个和尚带着铁枷锁乞讨了三十年,终于把法门寺塔修好了。
后来,抗日战争时期,一位叫朱子桥的将军赈济灾民,并在他们的帮助下重建了地宫。
幸运的是,地宫在日本轰炸中没有被发现,所以这些宝物在保存了一千多年后才得以完好无损地出土。
如今,佛骨舍利不再保管在法门寺地宫,而是供奉在和氏舍利塔地宫,也受到全国各大佛教寺庙的供奉。
有言道:“法门寺一开,半个盛唐。”的确,法门寺地宫是20世纪末佛教考古最伟大的发现。
法门寺出土的大量奇珍异宝和精湛工艺,让人们看到了梦寐以求的大唐盛世,也重现了这片佛教圣地的历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