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说的画像砖,乃是运用拍印以及模印方式制作而成的图像砖,“画像砖”起始于战国阶段,在两汉时期颇为盛行,大多于墓室当中构成壁画,有的是用在宫室建筑之上。接下来我们一同去了解画像砖的起源以及分类。
画像砖的起源
“画像砖”起源于战国那个时期,在两汉达到盛行状态,它多在墓室之中构成壁画形式,有的画像砖则被用在宫室建筑上面。
画像砖,主要是通过木模压印,而后经过火烧制成,还有的是在砖上刻出纹饰。
画面的表现形式有浅浮雕、阴刻线条和凸刻线条。
有的上面还有红、绿、白等颜色。
多数画像砖为一砖一个画面,也有一砖为上下两个画面的。
画面内容极其丰富多样,存在展现劳动生产方面的,其包含播种、收割、舂米、酿造、盐井、桑园放牧等情景场面,也含有描绘社会风俗的,像宴乐、杂技、舞蹈等情形,亦有神话故事类的,例如西王母、月宫等相关故事,另外还有表现统治阶级车马出行状况的 。
画像砖的分类
画像砖的形制存在两种,一种是边长大概40cm的方形,另一种是长约45cm且宽约25cm的长方形。依据出土状况,画像砖在地域归类上可分成两种类型,一种是成都、新都区,另一种是广汉、德阳、彭县、邛崃市、彭山县、宜宾等地 。
而不同的题材约近50余种,大体可分为五种内容。
汉代农业,副业,手工业,商业反映的,如播种的,收割的,舂米的,酿酒的,盐井相关的,桑园相关的,采莲相关的,市井相关的,以这些为主题的画像砖。
这类画像砖,其内容是最为丰富的,是颇具研究价值的一块砖。像成都羊子山一号墓出土的那块“盐井”画像砖,它细致地把井盐生产的情况刻画了出来 。
画面上有盐井,那里装置着提取盐卤的滑车,盐卤正通过架设着的竹枧,缓缓地流向烧着火的铁锅中,这是研究古代盐业史最难得的实物资料。
2 表现墓主身份和经历的,如车骑出巡图、丸剑起舞图等。
诸如桓宽在《盐铁论·刺权》中所讲那般,画像砖的墓主大多是当地的豪强显贵,“贵人之家,云行于涂,毂击于道……中山素女,抚流征于堂上,鸣鼓巴俞,作于堂下。妇女披罗纨,婢妾口希宁。子孙连车列骑,田猎出入,毕弋捷健” 。
这类画传砖所表现的内容,与文献记载相符合。
3,有表现当时社会生活的画像砖,还有表现当时政治制度的画像砖,诸如以市集为主题的画像砖,以杂技为主题的画像砖, 以讲学授经 为主题的画像砖,以尊贤养老为主题的画像砖。
张衡于《西京赋》里,描绘那时的杂技表演场景,说道,“于临迥望之广场处,陈列角觚之妙戏。鸟获去扛鼎,都卢去缘穜,衔狭燕濯,胸突钴锋,跳丸剑进行挥霍,走绳上而相逢” 。
这些,在画像砖上都可以找到印证。
又如“讲学授经图”,生动地塑造了博士上课时的情景,博士进行知识传授,另外还生动地塑造了都讲上课时的情景,都讲也在参与相关教学活动,同时还生动地塑造了学生上课时的情景,学生在接受知识,关于教育,于此可得其梗概。
有表现墓主享乐生活的画像砖,比如宴饮画像砖,还有庭院画像砖,以及庖厨画像砖,另外有乐舞画像砖,再有百戏画像砖。
这也从一定的角度反映了建筑、民俗风情等的实际情况。
表现当时神话传说的,表现当时迷信思想的,诸如伏羲,诸如女娲,诸如日月,诸如仙人六搏等。
画像砖有其意义,它不只是物质层面的,是一块块刻有花纹画像的建筑用材,它更重要的意义在于作为一种墓葬装饰,它能反映出当时社会的政治情况,当时社会的经济状况,当时社会的思想观念,以及由这些所形成的墓葬制度,还有墓葬习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