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仓双凤公墓官网

墓园地址:双凤镇204国道凤北路交界口

官方热线: 400-616-7959

24小时热线:150-2115-4828

自驾车线路:

看墓请提前预约,以便安排工作人员接待。自驾车提前预约可报销500元油费。详情请拨打400-616-7959, 150-2115-4828(微信同号)咨询

公交车线路:

双凤公墓墓园班车:购墓免费接送。

冬至、清明期间全市设有多处祭扫专线班车,请提前一月购票。票价若有浮动,恕不另行通知。

小河墓地 揭开罗布泊上楼兰古城神秘消失之谜?

发布时间:2025-07-18 20 浏览: 29

伊弟利斯·阿不都热苏勒,曾任新疆文物考古研究所所长,并担任罗布泊小河墓地的发掘领队。他不仅参与了新疆尼雅、楼兰、“小河墓地”以及克里雅河流域等众多重要的考古发掘和研究项目,更是中外学者中进入新疆罗布泊地区和塔克拉玛干沙漠核心地带次数最多者。此外,他还是新疆地区唯一的维吾尔族石器时代考古专家。

1900年发现楼兰古城

在罗布泊地区,我们发掘了一处名为小河墓地的遗址,这里展现了一种典型的生殖崇拜,被视为小河人尊崇的亡灵圣地。然而,在小河墓地距今约4000年至3500年之际,1900年时,我们又发现了楼兰古城。

楼兰

楼兰古城与小河墓地有何关联?小河墓地属于青铜时代,而楼兰古城则是汉晋时期的一座古城,它位于丝绸之路南道之上,是一座重要的古城。此外,楼兰古城恰好坐落在丝绸之路东西文化交流的关键节点。

楼兰古城的发现让我们得以窥见其居住模式及社会构造,我们发现那里有佛塔、三间房屋,以及若干不同尺寸的木质结构建筑遗址。

而且我们发现,在楼兰的佛教遗址中,除了佛教本身,还存在着众多具有犍陀罗风格的佛教元素。这些元素不仅受到了犍陀罗艺术的深刻影响,还融入了希腊文化的韵味,甚至还有来自东方中原地区的文化痕迹,这一切都在遗址中得到了充分展现。

进一步阐述,作为连接丝绸之路东西方文化交流的重要节点,我们在此地目睹了众多遗存,不仅从汉晋时代的墓葬中发掘出众多丝绸织造的衣物,诸如覆盖在尸体上的服饰,这些衣物均呈现出中原地区汉式服饰的典型风格。

楼兰出土的汉式服装

墓葬的结构如出一辙,均为竖穴式,其墓室采用穹窿形顶。此外,我们还观察到,这些棺木呈现出典型的中原汉式彩绘风格,上面绘有朱雀玄武和卷云纹饰。同时,还出土了大量的汉文木简,以及一些佉卢文木简。

楼兰文明可以追溯到1万年前

我们之前提到过楼兰美女,实际上这位美女是在1980年于铁板河被发现的。她的遗址位于一个雅丹台地之上。经过我们多次的测定,她的年代被确定在3800年左右,这一时间点同样适用于太阳墓地和古墓沟。

之后,我们发现了小河墓地并对其进行了挖掘。该墓地的下层距今已有4000年历史,而上层则距今3500年。值得注意的是,这两个层次的文化类型完全相同。此外,后来我们发现了楼兰遗址,其存在时间跨度从东汉至晋朝,与之前发现的年代相差2000年,存在一段时间的缺失。

尽管存在断档,然而经过多年的深入调查与实地考察,我们并未在此期间找到任何人类活动的痕迹。那么,这究竟是什么原因呢?或许是气候发生了变化,亦或是气候的变迁使得人类逐步迁移到了其他地方。

2010年,我在对小河进行深入考察的过程中,意外地发现了更多陶片,这些陶片不仅色彩斑斓,还带有精美的雕刻图案。这类陶片,我们曾在塔克拉玛干克里雅河流域下游地区有所发现,其年代大约介于2500年至3000年之间。

楼兰壁画墓

我们只是发现了这些陶片,然而人类活动的其他证据尚未找到,这自然需要我们继续深入研究。

在汉晋时期,楼兰地区不仅是丝绸之路南道上的重要节点,楼兰本身之外,还分布着众多城镇。例如,位于楼兰西南方约五十公里的地方,我们称之为海头城,当时它的编号为LK。海头城附近,还有一个名为LL的城池。而在楼兰周边,还存在一些被称为LE城的城镇。

该地区人类活动范围极为广泛,涵盖汉晋时期,甚至延伸至魏晋时代。位于小河西北方向约六公里处,我们新发现了一座城市,我们将其命名为L型城,并对它进行了测量工作。

此外,我们还发现,除了东汉至晋代的楼兰古城外,人类在后期或许仍沿此路线前行,只不过这样的可能性已经变得相当渺茫。

在1980年的那个年份,我们一行人在楼兰东部地区进行考察时,意外地发掘出大量古钱币,其中就包括了超过九百枚的唐代开元通宝。

楼兰古城虽已荒废,但历史长河中仍有行人穿梭,直至唐朝,这条商道或许依旧繁忙,或许有人不慎将钱币遗失于此;又或许,在荒无人烟的沙漠中,因缺水而丧命,钱币便留在了这片土地上。

楼兰出土漆盘

楼兰文明的历史,可以涵盖整个大楼兰地区,亦或是整个罗布泊流域。实际上,在远古时期,罗布泊地区就已经有了人类的居住。我之前提到,我们收集到的众多石器和新石器,其年代可以追溯到一万年以前。

自然,在后期阶段,有些人或许会从欧洲的高加索地区迁移至此,另外一些人或许原本就生活在这里,他们是这片土地的本土居民。同时,东亚和南亚地区的人们也逐步向这里迁移,并与当地文化相互融合,这种现象确实存在。

楼兰曾是东西文化交流的枢纽地带

楼兰之名,源自于楼兰古城的发现。东汉时期,它地处丝绸之路南道,是东西文化交流的重要节点。东汉政府在此设立机构,将其作为中原通往西域的商路,不仅是一条丝绸之路的分支,同时也是匈奴势力争夺的焦点区域。

楼兰城后来得以建成,公元77年更名鄯善古国,其管辖范围随之扩大,不仅涵盖了若羌,甚至延伸至于田地区,当时这些地方均纳入了鄯善国的统治之下。

楼兰东部途中发现开元通宝

因此,显而易见,中原地区拥有丰富的文化遗产,诸如漆器等工艺品在此地均有出土,至于丝绸与锦缎更是不言而喻。然而,令人惊讶的是,西方的物品也在此地有所发现,这主要是因为众多西方香料及其他文化物品都是经由楼兰这一地界传入中原的。

故而,此处不仅人种间的融合得以显现,而且文化间的交流也在此频繁发生,各方面都在这里发生着激烈的碰撞。

丝绸之路南线途径楼兰、尼雅、于田等地,特别是佛教的传入,以及东西方文化的交融,尤为显著。尼雅遗址的发掘更是揭示了五星出东方利中国的护锦,这些均在这片土地上留下了深刻的印记。

丝绸之路,我们只能将其视为官方所定义的,然而在此之前,或许早已存在玉石之路、商贸通道,这也正是为何和田玉石在历经岁月后被重新发现,而那时尚无丝绸之路的记载。

营盘出土漆盒

我们所谈论的丝绸之路,是在张骞从西域归来,将西域的情况汇报给中原朝廷之后,官方正式开启的。随着这些信息的传达,这个地方逐渐变得关键起来。于是,西汉和东汉的政权开始派遣人员,逐步向这里进军,收复并管理这些地区。

因此,最初便在此地设立了西域长史府与西域都护府,汉朝政府亦设有专门的护卫队,负责守护丝绸之路上的商旅,他们穿梭于各个绿洲之间,亦即从一国到另一国,进行护送。当时,政府已经开始对这一区域进行管理和保护。

楼兰消失之谜?

在楼兰地区,随着人口的持续增多,河流资源不断遭受截留,使得楼兰逐渐荒废。这一现象背后有着诸多原因。通过考古发现的文献资料,我们可以看到,当时上游地区对河水的截留频繁,导致河水未能得到合理利用,进而引发了水源短缺的问题。

楼兰典型汉室彩棺

在整个楼兰地区,尤其是丝绸之路南道沿线,诸多遗址与城址的建造中,广泛采用了周边的胡杨木材。

它的建筑结构和地基同样全都是木质材料所构成。我们所说的木骨架建筑,便是以木材构建骨架,随后将其敲打成篱笆状墙体,再涂抹草泥,最终形成这样的房屋。

其建筑布局极为考究,普通百姓的住宅相对简朴,而富贵人家的宅邸则宽敞气派,不仅包括前厅、回廊、储藏间和后室,还设有适应冬夏的居住空间。此外,门框上还装饰有精美的雕刻,整座建筑颇具匠心。

楼兰典型汉式彩棺

因此,在所发现的文献资料中,我们可以看出后来确实形成了一些法律条文。例如,若有人将一棵胡杨树连根拔起,将被处以一匹马的罚款;若砍伐较粗的胡杨树,则需缴纳一匹牛的罚金。这些规定可以视为我们目前所能看到的最早形式的森林保护法规。

关于楼兰城在后期被遗弃的原因,众说纷纭,有人认为是战争所致,也有人认为是因为瘟疫的肆虐。经过多年的调查与挖掘,我们倾向于认为,人为因素在其中占据了主导地位。

为何如此断言?正如我先前所述,该建筑所用的材料均为胡杨木,这无疑意味着必须在其附近进行砍伐,以建造房屋。而且,随着时间的推移,进入魏晋时期后,孔雀河上游以及焉耆地区,亦即焉耆盆地周边,由于人类不断繁衍,人口持续增长,迫切需要大规模开垦荒地,并实施截流措施。

楼兰典型汉室彩棺

孔雀河与塔里木河的水源无法流入罗布泊和楼兰,因水源匮乏,居民不得不迁徙,这一系列变化最终导致了楼兰的消亡。目前的研究表明,从公元4世纪起,人类开始逐渐迁移。气候变化也是导致这一现象的重要因素之一。

因此,人类对植被的破坏引发了生态环境的变迁,造成了水资源的截留,这一现象至关重要,理应成为我们当前时刻警惕的信号。

而且,众所周知,罗布泊的最终枯竭发生在1972年。这一现象主要归因于两条主要河流对罗布泊的补给。然而,由于上游持续进行截流,这些河流的水量不断减少,最终导致了罗布泊的全面干涸。

罗布泊湖的面积总计达10万平方公里,实际上,罗布泊区域的总面积则需扩大至20万平方公里。

营盘古尸

荒漠的形成、罗布泊的枯竭,我们不仅不能仅仅归咎于战争,或是瘟疫等自然灾害,更深层次的原因乃是人类活动造成的破坏。

在丝绸之路南道沿线,一旦我们找到古城遗址,并且在该遗址周边两三公里的区域内,不仅无法观察到枯萎的胡杨树,反而是在人烟稀少、远离城区的地方,我们能够发现众多、连片的枯胡杨,其中一些胡杨的树干直径甚至达到了1.5米。

举例来说,2008年,我在塔克拉玛干沙漠中发现了一处古老的墓地。在那片沙漠深处,我徒步跋涉了13个日夜,最终走出了沙漠公路,也就是如今塔中地区的沙漠公路。在那段旅程中,我行进了超过200公里,穿越了80条干涸的河床,历经了一个荒凉的胡杨树林,才艰难地走出了那片荒漠。

可以设想,塔克拉玛干和罗布泊等地在早期拥有优越的生态环境,那里芦苇丛生,湖泊众多,正因如此,丝绸之路南道上的小国最终荒废,以及人类的迁徙,这些现象都与人为因素密切相关。

楼兰采集东汉弩弓

我走访过这些地方,无论城市所在,方圆两公里内,由于过度砍伐,胡杨树几乎难觅踪迹;然而,一旦超出这一范围,所遇到的胡杨树往往连片成林。因此,他们只能选择附近材料,这样的做法进而引发了周边植被的破坏,环境也在逐渐发生改变。

以一个实例来看,当前我们所说的沙漠公路,堪称全球之最,它穿越塔克拉玛干沙漠腹地。值得一提的是,自从引入滴灌技术后,公路两侧种植的红柳已开始发挥固沙功能。然而,这也导致了植被的严重破坏。再比如,前些年为何塔里木河的水要流向台特玛湖?台特玛湖已干涸,若不及时补水,罗布泊与塔克拉玛干将相连,进而演变为全球第二大沙漠。届时,罗布泊与塔克拉玛干一旦相连,未来恢复生态将变得异常困难。

硬盘出土玻璃器

九届全国人大会上,我们提出了相关议案,指出若塔河不再向下游供水,该地区将面临荒漠化的风险。随后,国家批准了超过一百亿元的专项资金,用于整治塔河问题。

近几年来,台特玛湖的水域、周边的湖泊以及植被状况均得到了显著改善,甚至包括36团所在区域也重新形成了湖泊。正因为如此,若忽视了生态环境的维护,今后即便付出再多的努力,恢复生态也将变得异常困难。

而且,在1980年的那次罗布泊地区考察中,当地的长者向我们传授了经验,他们提醒我们,在那些干涸的芦苇丛中,切勿在地下点火,否则一旦火势蔓延,若不及时扑灭,火焰会从芦苇的根部向上蔓延,燃烧时间可能长达三到五年之久,由此可见,那时的生态环境是多么的优越。

新疆是多元一体的民族文化交流地

新疆历经自上世纪至今的持续考察,这其中涵盖了早期西方探险家的研究,例如斯文·赫定、斯坦因的探索,以及日本大谷探险队的考察活动,还有俄罗斯人和德国人的研究。当然,我国考古学家在早期也进行了一些考察。这些考察成果表明,新疆地区,即如今我们所提及的一带一路、丝绸之路,是东西方文化交流的一个极为关键的地带。

在历史长河中,早在丝绸之路兴起之前,东西方之间便已存在诸多交流,例如玉石等商品。在早期商道中,这些交流贸易便已显现。就新疆地区而言,目前考古和历史文献均证实其重要性,塔里木盆地和罗布泊地区亦在其中。

考古发现显示,新疆地区是一个多民族聚居、多宗教信仰、多元文化交融的地方,这里不仅融合了来自西方的希腊文化,还有佛教的键陀罗艺术以及希腊艺术的痕迹。

中原地区的建筑风格、城市建设的方法,以及古代城池的建造模式,还有古代的埋藏传统,这些均是通过人际间的交流以及人类持续的迁徙活动,在此地得到了充分展现。

最终呈现的是一种多元融合的整体,这一点也彰显了中华民族形成的关键特质,即拥有一个多元融合的民族文化体系,它通过不断地构建、接纳与融合,推动了社会的进步,并在这一进程中变得更加繁荣昌盛。

墓区声明
看墓请提前预约,以便安排工作人员接待。自驾车提前预约可报销500元油费。
墓区销售热线:400-616-7959
24小时咨询热线:150-2115-4828(微信同号)
免费专车接送 专业顾问全程陪同 购墓优惠多赠品丰富

400-616-7959

150-2115-48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