墓地暴利背后:农业生态园变身“公墓”,公益墓地藏百万豪华墓
清明假期临近,新京报记者在河南林州、卫辉以及山西运城等地进行采访时发现,一些公墓陵园存在违规销售现象,墓地价格悬殊,每平方米从几百元到上万元不等,更有甚者,0.5平方米的墓穴竟标价高达十万元。此外,在部分本不应进行商业销售的公益性公墓中,还出现了价格超过百万的豪华墓地。原本的荒山被改造成梯田,建成经济园区,然而私下里却变成了排列整齐的墓地。
在河南省林州市,有一家打着“开发荒山,促进经济发展”旗号的农业生态园,然而,它却将流转所得的土地,按照每平方米的价格进行划分,并分区域进行销售,用于安葬逝者。
清明假期临近,新京报记者在河南林州、卫辉以及山西运城进行采访时发现,一些公墓陵园存在违规销售现象,墓地价格差异悬殊,每平方米从几百元到上万元不等,更有甚者,0.5平方米的墓穴竟被标价高达十万元。此外,在那些本不允许进行销售的公益性公墓中,还出现了价格超过百万的豪华墓地。
纪先生,从业超过十年,曾在我国的多个地区从事公墓销售工作,他向新京报的记者透露,非法公墓的销量越高,民政部门对其进行取缔的难度也随之增大。因此,非法公墓常常采取低价销售、会销等营销手段进行推广。尽管目前公墓市场乱象逐年有所改善,但在高额利润的驱使下,依然存在一些违法操作或是在法律边缘试探的不规范行为。
开发一期、二期 生态园里暗藏“公墓”
河南省林州市的九龙山陵园,面积达45亩,手续完备,然而在居民看来,它并非是安葬逝者的首选之地。即便墓园的员工也坦言,由于地理位置及火化等条件限制,“这里的需求并不旺盛”。自2015年成立以来,该陵园已售出墓穴超过400个。
这处墓地是林州市规模最大的陵园,然而,相较于正规的九龙山陵园,销售怡心生态园的员工却声称,该园在公墓建设及销售审批方面并无任何合法手续。
3月20日,新京报记者抵达林州市龙山街道蒿园村周边的怡心生态园。沿着062乡道前行,远远望去,路旁便可见到那显眼的“怡心生态园产业扶贫基地”标识牌。
园区简介表明,基地位于林州市南三环附近,一公里之遥,主要规划为经济林,种植有核桃、李子等作物,不仅促进了经济发展,还美化了荒山。在生态园大门右侧的墙面上,有一块“扶贫基地奖补项公示牌”,上面写着:2018年,该生态园成功获得了安阳市级财政的10万元投资。
林州市的怡心生态园在未获得相关许可的情况下,擅自进行墓地销售。这一情况由新京报的记者程亚龙进行了拍摄记录。
生态园岂能成为墓园?当新京报记者踏入园区进行探访时,门口的值班人员便引领他们认识了一位姓李的墓地销售人员。沿着左侧约两米宽的道路,沿着山势向上攀登,记者发现道路两旁已经立起了墓碑,并安放了墓穴。
这是第一期工程,大部分房源已售罄。销售员表示,目前正致力于第二期的开发和销售。新京报记者观察到,第一期的墓园已经进行了绿化,种植了柏树等植被;相较之下,第二期则有大片土地裸露,新植的柏树幼苗高度仅约一米,此外还有挖掘机正在将山体改造成阶梯状。
目前该项目的价格是每平方米868元,并且还有一定的折扣空间。在迅速向记者做了介绍之后,销售员立刻转身,忙着迎接一位风水先生,他已看中了一块地。这位客户因为村子拆迁,必须迁移一座祖坟。销售员最终协助他选定了一块超过10平方米的地块,专门用于安放棺木。
李姓销售人员表示,目前平均每日成交三至四笔生意。众多地区正在进行拆迁工作,坟墓亦需迁移,而前往九龙山陵园还需进行火化,因此众多人选择购买墓地。然而,我们这里有一个特殊的要求,那就是为了确保山体开发的整体效果,目前禁止立碑。
非法公墓成规模 号称“永久使用”
怡心生态园的墓地,对外宣称拥有“永久使用权”。
销售员指向“墓地使用协议书”中提及的条款,该条款指出,即便年代更迭或甲方代表人有所变动,本协议亦不受任何影响,此意即表示拥有永久的使用权。
在园区的办公场所里,并未发现有关公墓建设与经营手续的任何张贴。一处展示板上的介绍揭示:林州市泽源林果主题园(又称怡心生态园二期)对超过300亩的荒山进行了改造,栽种了苹果、樱桃等多种果树,成功实现了生态种植与生态采摘的有机结合。
园区俯瞰图上可见:该区域涵盖了干果种植带、水果栽培区以及高品质水果采摘区等多个部分,然而,并未出现公墓区的标识。
怡心生态园的简介中透露,该园区巧妙地规划了经济林,这不仅促进了经济效益的提升,还美化了荒山环境。记者程亚龙用镜头记录下了这一景象。
墓园行业的从业者向《新京报》记者透露,经营性质的墓园在正式运营前,必须获得省级民政部门的最终批准,并且会收到相应的墓园经营许可证。获得许可证后,墓园便可以在其营业执照的经营范围中添加“骨灰安置、墓穴销售”等相关业务内容。
企查查资料显示,怡心生态园在2012年正式成立,其业务涵盖了种植与养殖两大领域。林州市怡心生态园在其微信公众号和宣传资料中介绍,该生态园秉持立体开发和综合利用的理念,致力于打造一个“松柏之树高耸入云、核桃树环绕其腰、逝者得以安息”的生态景观。
尽管他们在销售墓地,怡心生态园的推销员却宣称:“这里并非公墓,我们这里实际上是一个生态园,只是采用了这种销售方式。”
销售人员表示,关于可能被取缔的顾虑,他们已经在此地经营了六七年之久,并且签订了合同,享有保障。此外,这里已经形成了规模,已售出400处墓地,成为林州最大的公墓。即便在几十年后,若政府在此地建设公园,我们的合同依然有效,政府也必须为我们提供安置。而且,政府不会这么做,因为这样做会带来巨大的经济损失,毕竟坟墓数量众多。
林州市怡心生态园的宣传资料上明确指出,该园内设有墓地出售。这一信息由新京报的记者程亚龙进行了拍摄记录。
4月6日,林州市民政局殡葬管理中心一名姓纪的工作人员在接受新京报记者采访时透露,领导目前外出参加会议,因此她本人对怡心生态园拟用作墓地的事宜并不了解。她表示,需待领导返回后,方能提供进一步的答复。
林州市云顶夕霞生态陵园的负责人郭明月向新京报记者透露,自2018年起,她便向林州市民政局提出了这一问题,然而怡心生态园并未因此遭受任何惩罚,至今仍在进行销售活动。
林州市政府、民政部门以及国土部门均已同意并批准我们合法经营公墓,然而,由于诸多因素,我们未能如愿开展业务。与此同时,怡心生态园这样一个缺乏任何合法手续的非法墓地,却未受到任何监管,仍在公然进行销售。郭明月如此陈述。
依据殡葬管理相关法规,若要建造公墓,必须先由县级及设区的市、自治州的人民政府民政部门进行审核并取得其同意,随后还需上报至省、自治区或直辖市人民政府的民政部门进行审批。若未经上述审批程序而擅自建立殡葬设施,相关部门将联合建设、土地行政管理机构进行取缔,并要求恢复原状,同时没收非法所得,并可对违法所得处以1至3倍的罚款。
豪华墓现身公益墓地 每平方米售价过万
与林州市心怡生态园转变为公墓的事件相较,卫辉市太行陵园作为一处公益性质的墓地,其墓碑价格却十分昂贵,每平方米的价格常常超过万元,而且其中不乏超标的大型豪华墓和家族墓。
太行陵园的门头。新京报记者 程亚龙 摄
位于卫辉市太公泉镇的太行陵园,系2003年经当地镇政府批准设立的一处公益性质公共墓地。
太行陵园坐落于坛山之侧,面向玉岸山与官印山。据陵园内一位姓李的推销员解说,您瞧前方左侧的那座山,宛如县令的案桌,而右侧的山峦,则仿佛一柄官印。俗语有云:伸手可扶案,财源滚滚来。左手扶持案桌,右手掌握印章,唯有官职与印章在手,方能执掌权力。
从陵园入口向上望去,能够看到漆黑的墓碑散布在郁郁葱葱的柏树丛中,这些墓碑沿着陵园的主干道一直延伸至山腰。销售员向我们透露,消费者可以根据个人需求挑选位置,主干道两侧的每平方米售价为一万元,而靠近山腰处佛像周围的每平方米价格则高达1.3万元。此外,根据某知名房产平台的数据,卫辉市的新房平均价格是每平方米6700元。
在记者陪同销售人员参观墓区时,注意到陵园中存在不少超标的大型墓地和家族墓地。其中,有一座位于佛像基座下方的墓地,面积大约20平方米,地面铺满了大理石板,却仅安葬了一位故人。此外,在佛像北侧,还有一个用植物和石质围栏围成的墓园,占地数百平方米,格外引人注目。
这是一座家族墓地,您瞧那墓园入口处的石狮与石象,它们威武地守卫着门户,一旁还有众多状元的雕像。据销售人员介绍,这墓地是某位老板所购,最初他仅买下了现在面积的一半,后来又进行了扩建,现在的总面积大约在300平方米上下。
记者在观察中注意到,墓园中分布着大约三十多块碑石,其中刻有文字的仅有大约十块左右。
面对记者的提问,销售人员起初回应称这些建筑是在以前完成的,接着当记者表达出对类似豪华墓地的购买意愿,销售人员则表示“完全可行”。
卫辉市的太行陵园,作为一家获准的公益性质公墓,却存在违规销售墓位的问题,同时还有超标准墓穴以及豪华家族墓等违规现象。这一情况,由新京报记者程亚龙进行了拍摄记录。
在陵园参观时,记者发现,除了卫辉本地的逝者,还有来自新乡、鹤壁、郑州等地的逝者安葬于此。“其中以新乡人居多,其次是鹤壁和郑州。”销售人员解释道,由于交通、环境等因素,很多外地人选择在此购置墓地。
此类公墓能否进行销售?销售人员回应道:“我们所处的墓地性质为公益,不能直接称作销售。但顾客确实需要承担一定的费用。然而,我们只能提供收据,无法提供发票。”
该陵园的另一位姓郭的经理并未对陵园的性质有所隐瞒,他向记者出示了一份卫辉市太公泉镇政府的官方文件。文件内容表明,这片墓地是在2003年经镇政府批准设立的,位于神头村西南的一片荒山坡地,占地面积达50亩,旨在建设一个公益性质的墓地。最初批准的面积是50亩,而现在墓地已建设至二期、三期,且又有新的土地得到了审批。郭经理指出,通常情况下,农民家庭都拥有自留地,因此他们不会花费金钱购买墓地;而墓地的主要销售对象则是城市中的退休人士。
太行陵园的合同。新京报记者 程亚龙 摄
卫辉市下辖的新乡市民政局社会事务科的工作人员表示,这些公益性质的墓地主要用于本乡镇居民的安葬,即便需要收取费用,也仅限于收取极低的管理费用。
4月6日,卫辉市民政局殡葬管理中心的一名工作人员向新京报记者透露,太行陵园确实是一所公益性质的公墓。依据民政部门的规定,公益性质的公墓不得以盈利为目的,同时也不得向非本地居民出售墓地。针对太行陵园当前的销售状况,该工作人员建议记者与相关负责人联系并反映情况。然而,记者按照其提供的电话号码连续拨打了三次,但始终无人应答。
新京报记者在实地考察了卫辉市的多处陵园,包括西山生态园林陵园、龙居山陵园、西陵福寿园以及龙泉陵园等,通过对比发现,太行陵园的收费水平与上述经营性陵园的价格相当。
2014年,河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发布的《关于印发河南省农村公益性公墓管理办法的通知》中明确指出,农村公益性公墓旨在为当地农村村民提供遗体或骨灰的安葬服务,并实施墓地实名制管理,严禁向非村(居)民出售或提供墓穴。同时,严格禁止任何单位和个人以盈利为目的,从事农村公益性公墓的建设与承包经营活动。
墓穴买卖合同变捐款回赠协议
生态园已转变为“公墓”,而原本的公益公墓也变成了营利性质的公墓,此外,还有未经批准擅自销售的墓园,它们以捐款返赠为幌子进行墓穴的销售。
位于山西省运城市的“天秀陵园”正对外发售墓地。据企业宣传资料披露,该陵园坐落于距离城区三十公里之遥的中条山脉,手续完备,首期占地面积超过三百亩,并设有德孝园、佛圣园、民族园等多个园区。
3月29日,当新京报记者踏入该园区时,门口的销售人员便向其进行了介绍,表示墓地的价格区间跨度较大,最低为2万元,最高则可达到10万元以上。
紧邻园区入口左侧,排列着超过200座墓穴,每座墓穴占地约1.5平方米;这算是价格较为低廉的选项,碑石费用总计约两万多元。沿着园区的主干道前行,直至陵园背靠的中条山,可见道路两旁整齐的松柏树后,是连绵的墓碑群。随着距离陵园深处的增加,墓穴的单价也在逐渐攀升,直至最深处佛像脚下,仅有0.5平方米的墓穴,其售价已高达10万元。
运城市天秀陵园在未获得公墓经营许可证的情况下,已成功销售出超过万座墓位。该情况由新京报记者程亚龙所拍摄记录。
在实地探访过程中,记者对园内若干座碑文缺失的墓位进行了询问,了解到这些墓位已被售出。销售人员透露,自2007年天秀陵园动工销售以来,截至目前,已成功卖出大约三万座墓位,共有六七千人在此安葬。
该陵园的张姓负责人表示,陵园的各项手续完备,顾客购买墓穴后可签订合同并获取正规发票。然而,对方向记者出示的却是加盖公章的收据,而非发票。至于墓地买卖合同,实际上已转变为物权合同:乙方支付功德乐捐款,甲方则作为回报赠送一处墓地作为标的。
新京报记者经过调查了解到,天秀陵园的经营者——运城市天秀生态农业开发集团有限公司,其业务范围中并未涵盖“墓穴销售”等相关业务。那么,销售人员所声称的手续完备,这一说法是否真实可信呢?
3月30日,运城市民政局社会事务科的相关人员透露,天秀陵园虽然已经获得了省民政部门核发的建设许可,然而尚未获得经营资格的批准,目前正被要求补充办理必要的经营手续。
新京报记者提到他们仍在进行销售活动,那位工作人员回应道:“此事与你无关,你大可前往手续完备的陵园选购墓地。”
天秀陵园所制定的“物权合同”实际上是一种变相的公墓销售手段。该报道由新京报记者程亚龙拍摄。
山西省民政厅社会事务部门的工作人员对《新京报》记者表示,天秀陵园在未获得相关经营许可的情况下,不得对外进行销售活动。他们将向当地的民政管理部门进行报告,并要求对其进行调查处理。
供需矛盾突出导致乱象 多地推进公益性公墓建设
2020年,在中国殡葬协会举办的公墓工作交流会上,副会长王计生指出,我国乃全球人口大国之一,与之相匹配的,也是逝世人口数量最多的国家之一。据统计,我国每年逝世的人口接近千万,这一数字预计在未来的二十年里还将增至两倍。
在此之前,王计生在接受央视新闻的访问中提到,我国运营中的公墓数量已超过三千家,这一数字与我国庞大的人口基数形成了强烈反差;以澳大利亚为例,其人口约有两千多万,而公墓数量接近一万;再看美国,人口超过两亿,其公墓数量则接近五万家。通过这些数据,我们可以看出,目前我国殡葬行业在供需关系上存在明显的矛盾。
除此之外,根据民政部发布的统计公报,到2019年年末,我国殡仪馆数量达到了1677家,火化了522.7万具遗体,火化率达到了52.4%,较上年增长了1.9个百分点。王计生指出,以我国每年约一千万人死亡以及近五百万火化数量为依据进行推算,这也从另一个角度揭示了在供需矛盾尖锐的背景下,引发了乱埋乱葬、丧葬活动无序、行业暴利等不良现象。
纪先生在殡葬领域工作了15年,对于这一现象有着深刻的体会。他回忆说,在2007年左右他刚开始从事这个行业的时候,一些老板合资投资了数百万元来开发荒地并建立公墓。仅仅用了两个月的时间,公司的销售额就飙升至数千万,这无疑是一笔巨大的利润。当时,一般白领的月薪只有一千多元,而那些墓地销售人员却能获得上万元的提成。
纪先生指出,在手续不齐全或非法公墓的早期建设阶段,常常采取低价销售、举办会销活动或与正在拆迁的城中村进行合作,以此来迅速推销部分墓地。通过这种方式,墓园内墓碑数量增多,为后续销售工作赢得了新客户的信任。他曾透露,在销售不合规墓地时,其销售团队最高提成可达到75%。
经营性公墓的管理者向新京报的记者透露,该公墓的盈利主要来源于墓穴和碑石的销售。其选址多位于荒凉的山地和偏远的地带,这些地方是当地村镇无法进行开发利用的闲置土地,因此土地流转的费用相对较低。他们以每亩每年500元的价格承包土地,这个价格相对较高。然而,在绿化并建成墓地之后,土地的计价方式转变为按平方米计算,这样确实能够带来可观的利润。
在碑石领域,来自河南某石材厂的负责人向新京报记者透露,根据石材种类及雕刻工艺的不同,碑石的价格也会有所差异;通常情况下,我们厂生产的售价大约在3000元左右的碑石,一旦流入墓地市场,其售价往往会超过2万元,这种现象相当普遍。
据央视报道,经过一番计算,我们得知,通常每亩山地的投入大约是20万元,能够建造出350个标准墓位。若以每个墓位售价1万元来估算,那么每亩的销售额可以达到350万元。值得一提的是,公墓是不需要缴纳营业税的。至于墓穴石料费用和土地成本,我们按照每亩50万元来计算,再扣除人力成本后,墓地经营者的利润可以高达600%。正是丰厚的利润,使得一些人无视国家法规,肆意违规经营墓地。
为了解决供需不平衡等问题,2017年,民政部出台了《城市公益性公墓建设标准》,并予以实施。该标准指出,城市公益性公墓长期存在缺失,对社会造成了一系列困扰,比如,城市经营性公墓占据了市场主导地位,导致公墓价格普遍偏高。实施此标准,有助于强化和规范城市经营性公墓的建设管理,同时促进城市公益性公墓朝着节地葬、生态葬的方向演进,从而满足城镇居民在丧葬方面的基本需求。
纪先生指出,近段时间内,殡葬改革工作的深入推进和相关部门监管力度的增强,使得殡葬领域的种种不良现象正逐步得到改善。
根据民政部官方网站信息,为了提升和优化民众的生活质量,我国“十三五”规划纲要中首次将基础殡葬服务明确列入了基本公共服务的范畴,并在国家层面上对殡葬基础设施的建设给予了支持。同时,为了加速农村公益性的安葬(或火化)设施的建设规划,全国大约三分之一的省份已经编制并发布了包含农村公益安葬(或火化)设施建设内容的殡葬事业“十三五”规划。江西省和河南省等地增强财政支持,全方位推进公共殡葬设施的建设,旨在满足民众的安葬需求,以及改善散乱埋葬的现象。
2019年,河南省的省委办公厅以及省政府办公厅联合发布了《河南省推进移风易俗、倡导文明殡葬新风的实施方案》,并相应地发放了强化公益性安葬设施建设与管理工作的通知。该通知明确提出,到2021年,各省级辖市以及县(市)必须至少建立一座城市公益性公墓,各乡镇也需至少设立一个示范性的农村公益性公墓,确保实现省辖市、县(市)和乡镇公益性安葬设施的全覆盖。
新京报记者程亚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