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仓双凤公墓官网

墓园地址:双凤镇204国道凤北路交界口

官方热线: 400-616-7959

24小时热线:150-2115-4828

自驾车线路:

看墓请提前预约,以便安排工作人员接待。自驾车提前预约可报销500元油费。详情请拨打400-616-7959, 150-2115-4828(微信同号)咨询

公交车线路:

双凤公墓墓园班车:购墓免费接送。

冬至、清明期间全市设有多处祭扫专线班车,请提前一月购票。票价若有浮动,恕不另行通知。

唐代汉秀墓壁画布局分析

发布时间:2024-12-19 09 浏览: 27

编者按:唐代宰相韩秀墓的发掘引起了考古界和艺术史界的高度关注。韩休是历史上一位正直的学者,他的儿子韩璜是举世闻名的《五牛》的作者,并记载在《石渠宝鸡》中。这不禁让人思考。尤其是墓室内绚丽的壁画,似乎预示着更多的可能性。北壁的山水画是迄今为止所见的第一幅独立山水画。其用笔、用墨、用色堪称写意山水画的源头。 9月29日,故宫博物院研究院等单位主办的“韩秀墓壁画与韩滉《五牛图》学术研讨会”,似乎在探讨某种事情发生的可能性。为此,本刊发表两篇有关韩秀墓壁画的文章,希望引起更多人的关注。

2014年3月至11月,陕西省考古研究院、陕西历史博物馆、长安区文物局联合组成团队,对唐丞相韩秀夫妇墓进行发掘。该墓位于西安市长安区大召街道办事处郭庄村南100米处,属唐代长安城南少陵原始山脉。西侧有著名的魏氏家族墓、郭子仪家族墓、长孙无忌氏墓;南侧是武惠妃竟陵;东侧是唐代宰相杜如晦的家族墓。

韩秀夫妇合葬墓为单室砖室墓,墓室呈长坡,平面呈“刀柄”形,坐北朝南。由墓道、五通洞、五天井、六龛、砖封门、石门、甬道、墓室、棺床组成。其中,在墓口发现了韩秀及其妻子刘氏的墓志铭一份。甬道和墓室内装饰有精美的壁画。墓室四壁(含穹顶)共绘有壁画十一幅,其中南壁一幅,东壁一幅,北壁两幅,西壁六幅,穹顶一幅。四壁绘有朱雀、玄武、高士、山水、音乐、舞蹈等图像,顶部绘有日月星辰图。壁画的制作方法是:先在砖室壁上抹一层厚0.7厘米的草拌泥,再抹一层厚0.2厘米的白灰,压平即可。然后在上面画壁画。先用黑炭画出草稿,然后用墨线勾勒出人物和树枝,再用淡墨与色彩融为一体。

1. 穹顶的壁画

穹顶顶部布满了星图,星座被涂成土黄色。顶部的银河似乎是从西南向东北分布,北斗七星看不清。东墙南端中下部,用去骨法以黄彩绘圆形太阳。太阳内部,一只扇动翅膀的太阳鸟被涂上黑色,显得模糊。对面西墙南端中下部绘有黄色圆月。月亮的内部似乎是黑漆玉砌成的,没有杵,也不清楚是不是像蟾蜍。

墓室壁画_墓室壁画的起源_墓室壁画的特征和技法

图一:韩秀墓南壁朱雀

2. 南墙上的壁画

走廊内入口处,采用红色光影作为入口的入口。由于甬道和墓室呈刀柄状,南墙东部较窄。靠近入口处的下部,仅用黄色的光影形成一朵直立的如意云。南墙西侧有一只红鸟翘翅向东飞翔。该画宽217厘米,高200厘米(图1)。先用黑色勾勒出红色鸟的轮廓,然后用红、黄等颜色将羽毛调和成鱼鳞状。细长的脖子向前伸展,长长的钩状喙张开并露出舌头,发出叽叽喳喳的声音,眼睛睁得大大的,火焰状的冠羽在后面流淌,脖子上系着一条短丝带。翅膀呈扇形并向上翻。长而宽的尾巴上翘成三簇。尾羽涂黄、红颜色,形成波浪状图案,尾尖涂黑色,形成火焰形状。腹部布满鱼鳞。腿又长又细,爪子又宽又尖。一腿向前弯曲伸直,另一腿伸直在地上,仿佛在奔跑,即将飞翔。剩余的空白处以黑色勾勒,黄、红两色晕染出嵌入空白处的如意云纹。

墓室壁画_墓室壁画的特征和技法_墓室壁画的起源

图2 韩秀墓东壁乐舞

3.东墙上的壁画

东壁为乐舞图,仅北面部分残缺。该画宽392厘米,高227厘米。全图共画了14个人。根据画面布局,可分为北部的女乐队、中部的舞者、南部的男乐队(图2)。

北方女子乐队由五名女子和一名男子组成。从北到南第一位的是一位正直的女音乐家,大部分都已经堕落了。只见她的头发扎成日式发髻,看起来就像穿着绿色的丝织物。下身是一条黄色的及地裙子,脚上穿着黑色的高跟鞋。她手中的仪器已经看不见了。第二、三、四女乐师盘腿坐在长方形地毯上,呈半弧形。毯子中央饰有散落的黑点,呈四瓣花形状,边缘内圈以黑色绘制,形成双线组成的长条,内嵌珠纹。 。毯子的四个边缘涂黑色,形成流苏图案,并涂黄色。弄脏。

第二个人侧​​身向南,只剩下上半身。头发梳成日式发髻,方脸,鬓角丰满,眉毛宽高,鼻宽嘴小。穿着圆领和中袖衬衫。双手握住笙,发出演奏般的声音。

墓室壁画的起源_墓室壁画的特征和技法_墓室壁画

第三人面朝前,面稍偏南。将头发梳成发髻,从中间分开至颈部。圆脸,宽眉,目视前方,高鼻翼宽,嘴巴紧闭。身穿黄色圆领宽袖上衣,下着长裙,双臂弯于胸前,手中握着拍板。

第四人身体面向前方,头微低,面朝南方。她的头发梳成日式发髻,太阳穴抱住脸庞,脸型是方圆的。他眉毛宽阔,凤眼大睁,鼻翼宽阔,嘴巴紧闭。身穿圆领宽袖汗衫,浅绿色丝绸斜披在肩上,下着高腰长臂的黄色裙子。盘腿而坐,将钢琴放在膝盖上,双手做出弹奏的姿势。

第五人位于第三人的下方,他的上半身已经看不清了。她身穿高腰长臂条纹裙,盘腿坐在地毯上弹奏竖琴。

女歌手下方是一个侧身鞠躬的男子形象,高60厘米。这个姿势,看上去就像是一个奔跑、顽皮的孩子。男孩向前伸开双臂,上半身穿着衬衫,下半身穿着长裤。然后他被涂上黄色油漆并重新粉刷。那人头上戴着一个高高的发髻,发髻的四条腿似乎都盘在发髻下面。他方脸,身穿白色圆领中袖长款袴袍。他的双腿向左和向右分开。他穿着黑色软底高跟靴,腰间系着一条黑色皮带。右手握着一根细细的黑色棍子,左臂斜举,手掌朝外,仿佛在指挥着整个音乐和舞蹈的表演。

中间的舞者位于整个画面的中间,由一女一男两名舞者组成。北侧有一位女舞者站在圆形地毯上,身体微微转向北方。她的头发梳成发髻,浓密的头发中分,披在肩上。她有一张方脸,饱满而圆润的脸颊涂着黄色,阔叶眉毛,睁着大大的眼睛。身穿交领窄长袖黄色汗衫,肩上披着绿黑色草叶和小花的宽长丝绸。下身是一条高腰的及地裙子,一只高跟鞋的鞋尖露在裙子外面。右臂屈肘,手藏于袖中;左臂向下倾斜并向外翻转,呈翻袖状。圆毯内圈饰一圈珠子,外圈饰一圈宽瓣形波纹,最外圈饰一圈珠子。地毯的边缘被淡黄色弄脏了。

墓室壁画的特征和技法_墓室壁画的起源_墓室壁画

图3:韩秀墓北壁玄武山水画

男舞者也站在与上述图案相同的椭圆形地毯上。舞者的身体微微转向南方,头部转向北方。她的头发梳成球形高髻,并用黄色手帕包住,扎成髻状。手帕两端在前髻下方打成蝴蝶结。脸型圆润,面颊饱满,眉毛宽而短,鹰钩鼻高,翼宽,大口厚唇微张。身穿黄色圆领直襟袴袍,宽长袖,腰系黑色宽皮带,脚穿尖头软底条纹鞋。右肘微屈,手藏于长袖内,左臂斜举,肘部向后弯曲。右腿直立,脚趾着地。左腿在膝盖处弯曲并向后抬起,使整个身体表演旋转舞蹈。

男乐队由七名胡族和汉族组成。人物圆脸,身穿圆领长袍,跪坐在方形地毯上。地毯的图案与女乐队地毯基本相同,只是中间饰有黑色五瓣花,内圈为长方形并有标准的镶珠图案,外圈为宽幅流苏纹,最外圈饰一周珠纹。

从北到南第一人是半跪而立,面朝北,似是后来加上去的。将卷发垂至颈部,中间分开。眉宽而短,眼深目宽,鼻长鹰钩高,鼻翼宽大,上唇留小胡子,下颌留短须。身穿圆领直胸宽袖袍,腰系黑色宽皮带,脚穿软底尖头鞋。单腿跪下,单腿弯曲膝盖下蹲,举起右臂,掌心向前,左手握在胸前,伸出食指。

第二个人盘膝而坐,侧身向北。头发梳成高髻,用黄手帕包成髻。手帕两端在发髻前打成蝴蝶结。他的眉毛又粗又短,眼睛又深又宽,鹰嘴高,鼻子长,翅膀宽,上唇有小胡子。身穿绿色圆领中袖长袍,怀中抱箜篌,似在嬉戏。

第三个人也是跪坐,侧身向北,头上也裹着与第二个人一样的围巾,只是露出了高高的丸子头。他颧骨高高,眉毛又宽又短,眼睛又深又大,凝视着前方。他鹰钩鼻高,鼻子长,嘴巴紧闭,上唇留着小胡子,下颌长着大胡子。身穿淡黄色圆领长袍,怀中抱琵琶,右手执拨,左手拨弦。

第四个人也是跪着坐着,看上去是个汉人。他侧身向北,头发扎成球形高髻,裹着围巾的发髻与第三个人一模一样。脸颊饱满,鼻子高,翅膀小,嘴微撅着。他的上唇上留着小胡子。身穿圆领宽袖长袍,腰间系一条黑色宽皮带。双手握住排箫,发出吹奏的声音。此人面前,横放着一架长形钢琴,钢琴表面有一排用黑色装饰的四瓣花。

第五人侧坐跪着,面北。头上缠着黄色头巾,头巾飘在脑后,头顶上的白色头巾扎成高耸的四瓣花形状。他脸颊丰满,眉毛短而宽,眼睛向前看,鼻子高而鹰钩鼻,嘴巴小,嘴唇厚。身穿浅绿色圆领宽袖直襟长袍,腰间系一条黑色宽皮带,双手执铙钹,做出击打的姿势。

第六个人影是一名汉人,同样盘膝而坐。他的脸型、发髻、头饰、服装、腰带都与排箫演奏者相同,只是他的袍子涂成黄色,手里拿着竖笛,就像在演奏一样。

墓室壁画的起源_墓室壁画_墓室壁画的特征和技法

第七个人影站立并漂浮在地毯上,仿佛是后来画的。头饰、发髻、围巾与眼前的排笛、短笛演奏者一模一样,但他的脸却像个外国人,宽而短的眉毛,睁得大大的凤眼,斜视前方,一副外国人的样子。高鼻子和宽翅膀,微张的嘴和长上唇。下颌有小胡子和大卷胡须。身穿圆领宽袖及地淡黄色袴袍,腰间系着黑色皮带,双手插袖拱于胸前,仿佛在观看一场舞蹈。

东壁乐舞图余留白,镶嵌树木、花卉、植物、山石等,用黑色描绘南北两端翠竹丛生。人物画背面(上)用黑色勾勒出柳树、桂树、枣树、松树的轮廓,用绿色晕染树叶和树干。画面下端散布着黑点的花朵、草叶、顽石等。

墓室壁画的特征和技法_墓室壁画的起源_墓室壁画

图4:韩秀墓北壁景观

4. 北墙上的壁画

北墙上有两幅壁画(图3)。西侧为玄武画,宽180厘米,高195厘米。由于盗窃和破坏,玄武龟的尸体已经脱落,只剩下蛇身。蛇盘绕在结上,形成椭圆形光环。用黑色勾勒出蛇身花瓣状的鳞片,然后用黄色晕染。蛇身的孔洞中镶嵌着约五朵飘逸飘逸的云彩。孔径外四角饰有浮云。先用淡墨勾勒云朵轮廓,然后用黄色晕染。

东侧为一幅山水画,宽217厘米,高194厘米(图4)。画面四周用红色围成方形框,框边宽5厘米。

墓室壁画的起源_墓室壁画的特征和技法_墓室壁画

图5:韩秀墓西墙树下高适图

5.西墙壁画

西墙上砖檐下有6幅图画,均为高士树下图(图5)。首先用红色阴影制作了六个垂直的长方形宽屏框,总长397厘米,高186厘米。每幅画宽54厘米,高174厘米,画框宽5厘米。从南到北的第二幅、第四幅已被盗,其余四幅完好。画的上方有茂密的树木。树下站着一个身穿宽袖长袍的高大男子。袍下端两侧绘有淡雅细纹,似显仙气之气。人物下方用黑色勾勒出几块顽石,周围用黑色画出花朵和草叶。

第一幅画南侧中上部有一棵高大的松树,枝叶茂盛。树上有两只向北飞的大雁。树下站着一个高大的男人,身高53厘米。他侧身朝北,头戴羽毛般的高冠,头发梳理挽在冠下,脸颊圆润,涂着红色,精神抖擞,眉毛细弯,凤目圆睁,他目视前方,鼻子高,翅膀宽,嘴巴撅起,上唇很长。下巴上有小胡子和短而稀疏的鬓角。右侧身穿宽襟宽袖及地黄袍,腰系腰带,双腿微叉,脚穿黑色软底高齿鞋。双臂下垂,肘部弯曲,双手交叉于胸前,藏袖。

第三幅图南侧中上部画一棵高大的柳树。枝条以黑色勾勒,枝叶以绿色染成。柳树上有两只向南飞的鸟。树下站着一位老仙,身高五十八厘米。他侧身而立,面朝北,头发高髻,头过膝。包子上缠着手帕,围巾下垂。他的脸很瘦,额头上布满了皱纹。眉毛宽而长,向前,眼睛深陷,颧骨高,鼻子高,嘴唇撅起,上唇留着短须,下颌有稀疏的银须。身穿黄色宽襟宽胸长袍,右袖。腰间系着一条白色宽腰带,垂在两腿之间。脚穿软底高齿鞋,双腿并拢并直立。双臂下垂,肘部弯曲,双手五指并拢向前伸展,掌心朝下。

第五幅画北侧中上部有一株高大挺拔的槐树,枝干粗壮,枝干用黑色勾勒,叶子染成绿色和黄色。树顶上有两只向南飞的鸿雁。树下立一仙人,高68厘米,回望北方。头戴高耸的羽毛冠,头发梳理并拉在冠下。面颊圆润,眉毛宽横,鼻高翼小,嘴巴紧闭。上唇有短胡须,下颌有稀疏的短胡须。身穿左侧大翻领宽袖及地黄色长袍,腰间系着一条长带。脚穿软底高齿黑鞋,双脚并拢,直立。双臂下垂,肘部弯曲,右手握着黑色短柄,如意。左手平放在胸前,五指微屈半握,掌心向上。

第六图北侧中上部画一棵高大的松树。树干被黑色勾勒,叶子被染成绿色和黄色。树上,两只长着尖嘴的鸟(鹅)展开翅膀,向南飞去。树下有一仙人,高66厘米,侧身坐北朝南。头戴高耸的黑羽冠,银发梳理拉在冠下,精神抖擞,宽额头,粗黑眉毛,高鼻宽翼,小嘴厚唇,上唇留着小胡子。 ,以及下颌上的大胡子。身穿浅黄色长袍,翻领左下摆拖地,袖口似有红色宽荷叶边,内衬圆领荷叶边衬衫,双手交叠于胸前,隐袖。双脚都摔倒了。

墓室壁画的特征和技法_墓室壁画_墓室壁画的起源

韩秀墓南北墙西侧绘有红鸟、黑玄武图,技法细腻,气势宏伟。这种布局和内容在开元、天宝时期较为常见。迄今所见最早的是开元二十四年(736年)魏慎墓[1],其次是天宝元年(741年)李显墓,天宝四年(745年)苏思绪墓。 ) [3] 等墓十余座。

墓西壁高适树下图为六屏布局,各屏独立成框。这种题材和形式的壁画在其他唐墓中也有发现,如著名的韦深墓中的《树下仕女骑马图》。山西等地的屏风数量和布局与陕西不同。屏风数量有四、六、五、八等,分布于墓室的一面或多面墙壁上,多见于西壁。距离韩秀墓最近的布局是苏思绪的墓。

东壁乐舞图以墨线勾勒,用黑黄、蓝青、石绿、石墨、赭红等色彩平绘,有人物、花卉、树木等。此类壁画在李贤墓、苏思绪墓、富平朱家岛村唐墓[4]、陕西勉世昌唐墓[5]等地都曾发现。然而,他们却都是一群音乐舞蹈,场面仿佛是一场宴会。喝酒的时候,乐队对面还有观众。李贤墓中发现了一人唱歌、一人跳舞的场景,其绘制时间比韩秀墓晚两年。因此,从目前的考古发现来看,韩秀墓中发现双带、双舞形式的乐舞图,尚属首次。

北墙东侧的山水画是目前发现的第一幅单体山水图像,极为珍贵。唐懿德太子陵(706)[6]、章怀太子陵(706)[7]、解敏太子陵(710)[8]、惠庄太子陵(724)[9]等皇室高层家族墓葬中发现有山、石、树的图画,但都是作为其他主图的陪衬。富平朱家岛唐墓和长安武惠妃竟陵墓中还发现了六幅山水屏风。此次发现的山水画性质发生了变化,从纯粹的墓葬装饰壁画转变为绘画。它可以填补唐代山水画中尚未发现实物的空白,弥补中国山水画发展中缺失的环节。同时,其绘画笔法和透视也为鉴定唐代山水画提供了依据。

(作者单位:陕西省考古研究所)

笔记:

[1]陕西省考古研究所、西安市文物保护考古研究所,《唐长安南郊韦神明墓清理简报》,《考古与文物》 ,2003 年第 6 期,第 26-39 页,第 43 页。

[2]《唐代李贤墓发掘报告》陕西省考古研究所编,科学出版社2005年版。

〔3〕陕西省考古研究所唐墓工作组,《西安东郊苏思绪墓清理简报》,《考古》1960年第1期,第30-36页。

[4]景增利、王晓萌,《富平县新发现的唐墓壁画》,《考古与文物》,1997年第4期,第8-11页。

[5]陕西省考古研究所,《西安西郊陕西棉纺十厂唐壁画墓清理简报》,《考古与文物》2002年第1期,第16页-37。

〔6〕陕西省博物馆、干县文教局唐墓发掘队,《唐懿德太子墓发掘简报》,《文物》,1972年第7期,第26-31页。

[7]陕西省博物馆、干县文教局唐墓发掘队,《唐代章怀太子墓发掘简报》,《文物》,1972年第7期,第11页。 13-35。

〔8〕陕西省考古研究所、富平县文物管理委员会编着《唐代闽亲王墓发掘报告》,科学出版社2004年版。

〔9〕陕西省考古研究所编《唐代徽庄王李毅墓发掘报告》,科学出版社2004年版。

墓区声明
看墓请提前预约,以便安排工作人员接待。自驾车提前预约可报销500元油费。
墓区销售热线:400-616-7959
24小时咨询热线:150-2115-4828(微信同号)
免费专车接送 专业顾问全程陪同 购墓优惠多赠品丰富

400-616-7959

150-2115-48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