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是一本可以走进的历史书。如今,历史已被推翻,但他们依然隐匿在这座城市里,诉说着百年党史的沧桑故事。
澎湃新闻获悉,6月17日至7月30日,上海明珠美术馆与上海测绘研究院在明珠美术馆·光空间·心厅联合举办“上海保护建筑红痕”展览。
“上海保护建筑红印”展览现场
上海是中国共产党的诞生地,红色资源丰富。据不完全统计,截至2020年,上海共有各级文物保护单位3437处,上海优秀历史建筑1058处,蕴藏着大量与党的诞生、成长密切相关的历史记忆。
“上海保护建筑红印”展览现场
“上海保护建筑红印”展览现场
在展览开幕式上,上海市测绘研究院副院长顾建祥表示:“去年,在上海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局的策划下,上海测绘研究院编制了《红色》为进一步开发红色资源,经过与明珠美术馆充分讨论,举办了“上海保护建筑的红色印记”主题展览,在国内广受欢迎。 “建筑”形成,展出了71个红色资源。希望通过本次展览主题展览能为上海传播红色文化提供新的载体和方式。
上海71处保护建筑地图
打开这张“上海保护建筑红标”地图,您可以清楚地看到上海黄浦区、徐汇区、静安区、虹口区、长宁区、浦东新区、青浦区的分布情况和各个建筑。建筑外观摄影,包括上海孙中山故居、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会址、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中央旧址、上海邮政总局、宋庆龄故居等多处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结合本次展览,明珠美术馆将带有红色标记的历史建筑与阅读联系起来,设计了一套文创产品书签。书签的一面是历史建筑图片及其地址介绍,另一面的文字摘录自中共历届领导人的重要文件。
文创产品书签
据悉,这张地图由线上和线下两部分组成。离线地图包括上海市红色保护建筑分布图和上海市红色保护建筑红色标识列表。地图设计淡化基础地理元素,突出红色保护建筑主题元素,主次分明、优先级明确。同时,对71座红色保护建筑进行编号,并结合主题标志设计和辅助名录设计,在展示红色保护建筑的空间位置和分布的同时,解读其保护身份、保护编号等辅助信息。
地图内页
地图正面有71座红色保护建筑的图文介绍。其中,资料照片经过艺术效果和斑驳边缘的处理,向读者传达红色保护建筑的历史沉淀感。扫描离线地图上的二维码即可访问在线地图内容。在线地图以屠苏上海微信公众号为平台,以H5页面的形式放置了71座红色保护建筑的定位图和详细图文介绍,为读者提供地理位置的全面介绍每栋红色保护建筑。 、建筑风格、历史变迁等信息,讲述着保护建筑背后的红色文化内涵和历史沧桑。
以下是部分保护建筑的介绍:
上海中山故居
上海中山故居
上海中山故居位于原法租界茂礼路29号(现象山路7号)。我国民主革命的伟大先行者孙中山先生和夫人宋庆龄于1918年6月至1924年11月期间居住于此;孙中山在这里完成了《孙中山理论》、《工业计划》等重要著作; 1920年11月,在这里会见共产国际代表魏京斯基; 1922年8月,在这里会见了俄国特使若飞的代表李大钊、林伯渠和苏马林,就中国革命和国民党改组问题进行了会谈,确定了联俄、统一的主张。与共产党站在一起,帮助工农; 1923年1月17日,孙中山在这里会见了上海各团体代表60余人。呼吁团结起来,使中国成为一个独立的国家;孙中山去世后,宋庆龄继续在此居住,直至1937年。该建筑为欧式独立花园住宅,砖木结构二层,占地面积2364平方米,建筑面积600平方米。主体建筑坐北朝南,面向花园。底层朝南设有四孔券廊。阳台设有半圆形券窗;外墙采用水泥砂浆镶嵌鹅卵石,长方形木窗,赤土机制平瓦斜屋顶。故居楼下是客厅和餐厅,楼上是书房、卧室、休息室和小客厅。故居的陈设是根据宋庆龄的记忆,按照1920、1930年代的风格布置的。 1961年3月4日被国务院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会址
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会址
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会址原为望直路106号(现兴业路76号)。 1921年7月23日,中国共产党第一次代表大会在这里召开。毛泽东、何叔衡、董必武、陈潭秋、王尽美、邓恩明、李达、李汉军、张国焘、刘仁静、陈公博、周佛海、鲍惠僧等13人出席了会议。代表全国53人的党员和共产国际代表马林(荷兰人)、尼科尔斯基(俄罗斯人)出席了会议; 7月30日,会场被法租界巡逻队搜查,会议暂停;会议最后一天移至浙江嘉兴南湖游轮上继续。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通过了党的纲领和工作决议,选举了中央局领导机构,宣告了中国共产党的诞生。该建筑建于1920年,是典型的上海石库门弄堂建筑。占地面积576平方米,建筑面积825平方米。砖木结构,上下两层,一层一层。它坐北朝南。沿街有两个风格相同的海湾。这些行由跨街建筑连接起来,被命名为 。建筑外墙在清青砖之间饰有红砖条,砖缝中镶嵌着白粉色线条;小青瓦双坡屋顶,山墙顶呈半圆形。门盖外侧左右肩饰有巴洛克卷轴;门楣呈圆形拱形,饰有矾红盾牌和卷轴,有草叶花卉图案,两侧砖砌方形壁柱,搁在水泥脚上。黑色油漆的门配有黄铜门环,门框由米色花岗岩条制成。进门穿过天井,有一个18平米的客厅,就是聚会的地方。 1961年3月4日被国务院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上海宋庆龄故居
上海宋庆龄故居
上海宋庆龄故居位于淮海中路1843号。 1949年春,宋庆龄迁居此地,迎来了上海的解放; 1949年8月,正是在这里,宋庆龄欣然接受中国共产党的邀请,北上出席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并当选为中央人民政府副主席。参与制定建国重大政策;新中国成立后,她经常在这里举行各种国家活动和会议。她会见和招待来访的各国贵宾,促进中外交流,维护世界和平;她创办的新中国妇幼文化公益事业和对外宣传刊物也是在这里酝酿和策划的;她还在故居会见了多方、多国。毛泽东、刘少奇、周恩来、邓小平、朱德、陈毅等领导人,以及金日成等外国元首和贵宾。该建筑建于1920年,是一座仿三层砖木结构的德式花园住宅。平面呈L形,占地面积4300多平方米。分为前花园、主楼、后花园。主体建筑是一座乳白色的船形建筑。仿三层西式建筑,建筑面积700平方米。主楼底层为客厅、餐厅、书房。二楼是宋庆龄的卧室、办公室和保姆李延娥的卧室。楼前有宽阔的草坪,楼后有郁郁葱葱的花园,周围长满了常绿的樟树。覆盖面广,环境优美、干净。 2001年6月25日被国务院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上海邮政总局旧址
上海邮政总局旧址
原上海邮政总局所在地位于苏州北路276号。该建筑建于1922年,为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地下一层,地上四层。它是欧洲折衷主义建筑风格,平面呈“U”形,东南角为圆角,是构图的中心。两侧都有主立面。简化的科林斯柱贯穿三层;角顶是一座钟楼,顶部是17世纪流行的意大利风格的巴洛克圆顶;钟楼两侧各有一组三尊雕塑。 1949年5月25日,解放军从南向北进攻四川路桥时,国民党青年军第204师一个营被困在楼内,从桥北封锁了四川路桥。解放军在进攻中遭到阻击。伤亡众多。按照中共上海市委指示,中共上海邮政局总支部和“上海市邮电职工联合会”带领党员、会员和电信联盟”加强邮政建设保障。同时,他们还动员当时的上海邮政局负责人,对国民党青年军各连、各营进行攻击。朗继续劝说他们投降。至5月26日下午4时,该营停止抵抗,向解放军投降。 1996年11月20日,被国务院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圣约翰大学历史建筑
圣约翰大学历史建筑(交义楼-上海解放第一营)
圣约翰大学历史建筑(交谊楼——上海解放第一营)位于万航渡路1575号华东政法大学内。 1949年5月,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三野战军司令员指挥淞沪会战,26日凌晨进驻交谊楼。这成为进驻上海的第一个营地。该楼建于1929年,占地面积1008平方米,建筑面积1933平方米。它坐北朝南。砖木结构二层,平面长方形,四坡屋顶,覆青筒瓦,屋顶四角上翘,檐口齐整。墙壁突出,飞檐四周都是中式装饰,红砖外墙,中间有一扇圆拱门。友谊楼是为纪念圣玛丽女子学校首任校长、卜杭吉校长已故夫人黄素娥女士而建。 1994年2月15日,被上海市人民政府公布为上海市第二批优秀历史建筑; 2014年4月4日被上海市人民政府公布为上海市文物保护单位。
张闻天故居
张闻天故居,有陈云书于1986年9月亲笔题写的“张闻天故居”匾额,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朱桥镇川南丰公路4398号
周恩来同志早期在上海革命活动旧址
周恩来同志早期在上海革命活动旧址(永安里)是上海市文物保护单位,第四批优秀历史建筑之一。
��不。四川北路1953巷44号
1920年毛泽东住所旧址
1920年毛泽东住所旧址,上海市文物保护单位。
安义路63号(原哈同路闽侯南巷29号)
上海茂名路毛泽东故居
位于上海茂名路的毛泽东故居,上海市文物保护单位。
茂名北路120巷7号
陈云故居
陈云故居是上海市文物保护单位。
莲塘镇下塘街95号
《中国青年》编辑部旧址
《中国青年》编辑部旧址是上海市文物保护单位。
淡水路66巷4号(原沙波赛路竹一里252号)
展览海报
上海保护建筑红色标志
展览日期:2021年6月17日-7月30日
展览地址:上海市吴中路1588号爱琴海购物公园7楼明珠美术馆心厅光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