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往今来,钱塘江畔诞生了一批批海宁名人、智者、高官,他们的名字传遍大江南北,创造了千百年来独特的文化景象。
从古代戏曲家陈玉娇、“瘟神医圣”王梦瑛、训诂专家朱其凤,到现代王国维、徐志摩、查良镛……无数名人让海宁星光熠熠,成为“故乡”。可以说,海宁的名人文化底蕴深厚,历史上出现过的明星云集,不逊色于中国任何一个地区。
这座江南小镇的“星光”为何历久弥新?
钱江潮水汹涌。杨立超 摄
天上繁星满天,国家人才辈出。
干河街上,新月诗人徐志摩、英国教育家徐国章的故居静静地诉说着历史的沧桑。世界各地的游客来到这里参观,感受伟人成长的痕迹;
修缮一新的金庸故居“花溪”园华正式对外开放,吸引了一批批金庸迷前来参观;
观潮胜地盐官,幽暗的大门,十几米高的青砖院墙,古朴典雅的王国维故居,在院墙内向人们诉说着往日的故事……
如果有人问:海宁盛产什么?答案有很多,但有一个答案绝对会得到海宁人的高度认可,那就是——名人众多。
据不完全记载,仅清代《文渊传》收录的就有393人,20世纪的《中国人名词典》收录的海宁名人就有130人。这个数字的背后,折射出海宁人才济济、学识渊博。
古代历史上有东晋玄幻小说创始人钱宝、南朝著名学者古越、中唐诗人顾况、著名女诗人朱淑贞等。宋代诗人、明代史学家谭迁,近代还有中国大师王国维、书法家。张宗祥、漫画家米谷、数学家李善兰、军事家蒋百里、武侠小说家金庸、新月诗人徐志摩……他们就像天上的星星,在遥远而黑暗的历史夜空中独自闪耀。
而这正是我们所能看到的,只是浩瀚天空中的一颗星星。可见历史上有多少海宁人在中国有影响力。
金庸故里焕然一新。杨立超 摄
海宁历史上为何如此人才辈出?
借用一首古诗:“东南好,三吴城在,钱塘自古繁华”。海宁,历史上属于杭州府,与杭州接壤。独特的地理环境为培养优秀人才提供了得天独厚的条件。
千百年来,汹涌澎湃的钱塘江潮水孕育了钱塘江两岸独特的民俗风情和生产生活方式,积淀了深厚的历史底蕴。在“管潮”、“乘潮”、“观潮”等与潮共舞的岁月里,海宁形成了“奉献、奉献、奋进”的海宁精神。这种精神根植于海宁人的基因中,影响着一代代海宁英雄,使他们在历史长河中“敢为人先”、“引领潮流”。例如,学者王国维一生都在求知中努力寻找“大我”。他所著的《人言》,是中国文学研究的先驱。
一代又一代人才辈出,这得益于儒家文化的影响。海宁人崇尚“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
这在海宁名门查氏家族身上得到了体现。海宁查氏家族是海宁当地的名门望族。康熙曾亲笔写道:“唐宋以来豪门,江南世家无数”。查氏家训中有“自幼读书为本,勤俭为先,又知礼义”的要求。
也正是因为如此,查氏家族才创造了“一校十士,叔侄五翰林”的传奇历史。海宁查氏家族出了无数名人:五岁就能赋诗的文学大师查慎行、武侠小说大师查良镛(金庸)、著名记者、社会活动家、“中国第一人”查良镛(金庸)等。 《百年诗人》、翻译家查良正(穆丹)、实业家、社会活动家查济民……
由此可见,海宁之所以拥有如此多的人才,不是命运,而是依靠历史传统,以及海宁人的不断努力和诸多综合因素,以及“奉献、奉献、并快速进步”,每一波都比下一波好。高德滔滔不绝,书写着海宁独特的“名人文化”。
永恒之星让历史名人走出“历史”
时间流逝,这个人也去世了。名人在历史的长河中熠熠生辉。如何让自己的明星继续闪耀?
海宁始终把名人文化建设作为一件大事。它修复了名人故居,成立了各种研究协会和研究小组,希望海宁文化中最活跃的因素能够代代相传。
2020年,海宁制定了《海宁市名人文化建设五年行动计划》,由名人文化研究工程、名人文化品牌工程、名人文物保护传承工程、名人文化传承工程等六大工程组成。当代名人文化培育工程,分批实施。要进一步对海宁名人文化进行系统研究,让历史名人走出“历史”。
“我们不想把名人关在内阁里,而是让他们走出历史,让他们离我们更近。”海宁市委宣传部相关负责人表示,为了让历史名人更加“可触摸”,海宁高度重视名人故居的保护。
近年来,海宁新建或改建了张宗祥书画院、钱君涛艺术研究馆、徐邦达艺术馆、蒋百里怀轩新馆等一大批名人文化场馆,着力打造名人文化场馆带围绕海宁东山、西山形成集聚效应。
据资料显示,海宁现有纪念馆、美术馆、故居、相关名人故居18处。主要分为两类:一是根据故居、故居而建立的文物保护单位或纪念馆,二是后来修建的名人纪念馆。
金庸故里焕然一新。杨立超 摄
3月12日,一阵和煦的春风吹过,金庸故里绿意盎然。沿着吴霞路前行,看到指示牌,拐进小路,就到了位于元化镇新元村鹤山坊17号的金庸故居,一座青石墙飞檐翘角的中式房屋。这里曾经是金庸出生和居住的地方。如今这个安静的地方经过四个多月的升级改造,正式重新对外开放。
开业第一天,金庸研究者、金庸迷、港澳青年等来自世界各地的社会人士围观了这个小院。现场工作人员告诉记者,自3月8日试营业以来,金庸故居的参观人数明显增加。大大超过了往年一周的参观人数。
金庸故里焕然一新。杨立超 摄
“在推动建设更多以名人命名的文化地标的同时,我们还在人们休闲场所、城市入口、服务窗口等处设置名人文化标语、灯箱、小品等,让名人文化深入人心。悄然融入市民生活。海宁市委宣传部相关负责人介绍。
朝阳倒映在水面,炉灶袅袅炊烟,斜桥镇这座安静的千年古镇,在去年12月25日凌晨突然迎来了一片“喧嚣”。西街15号,米谷故居。海宁的学者和迷谷亲属的代表纷纷涌来。他们怀着同一个使命:成立迷谷研究会。
31年前,还有一群人聚集在一起,成立了王国维研究会。四年后,徐志摩研究会、金庸研究会也相继成立。 2019年,海宁成立全市名人研究院,对88名海宁名人进行系统研究。 “以金庸先生为主要骨干,我们对查氏家族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在金庸先生和查济民先生的建议下,我们编辑了《海宁查氏家族》一书,梳理了查氏家族的盛世, “查氏家族的发展和辉煌成就,填补了查氏家谱自清宣统元年以来长达100年的空白。”海宁名人研究会相关负责人表示。研究所。
近年来,这些研究会活跃在名人研究领域,举办学术研讨会,举办名人文化讲座,创作名人文学作品,宣传名人的生平事迹和重大贡献,让历史名人能够“读懂”他们。
每到十一月,江南小城海宁就开始流淌诗意。这时,人们就会知道一年一度的徐志摩诗歌节即将到来。
海宁的这次诗歌节虽不“年轻”,但时隔19年依然充满活力。它的创立与一位蜚声海内外的诗人有关,他就是徐志摩。
作为中国三大诗歌节之一,徐志摩诗歌节的专业地位和国际影响力日益显着。 2005年至今,徐志摩诗歌奖和微诗大赛共收到作品超过百万首。超过6000名诗人参加徐志摩诗歌奖(诗集)评选,超过100万诗人参加徐志摩微诗大赛。
除了诗歌节,海宁还有王国维戏曲散文奖、“宋云斌古籍编纂奖”、“君陶杯全国图书装帧展”等国家级名人文化品牌活动。
完善故居修缮、建设纪念馆、成立研究会、举办文化节……海宁用这些举措,将历史名人融入城市建设,促进历史名人当代价值观转变,让历史名人的杰出精神内核穿越百年时光并与公众分享。深受喜爱的造型焕发出新的光芒。
看看今天,我们如何才能继续称霸?
“山不在高,有仙则有名。水不深,有龙则有灵。”这句古诗生动地揭示了“名人文化”效应的原理。
如今,名人居所游、名人文化节等名人IP在各地文化旅游“卷入竞赛”中走红。平湖作为李叔同的故乡,推出了“平湖后裔”系列品牌。 “平湖后裔”已成为平湖认可的区域文化品牌;桐乡以漫画大师丰子恺先生的故乡为标签,擦亮“漫画之乡”这张文化名片;海盐围绕“三毛的故乡”开展系列活动,让“三毛”形象走出海盐,成为家喻户晓的文化品牌……
那么海宁在这场比赛中为何如此出色呢?
3月10日,“赤子之心·故乡情——金庸先生百年纪念展”在海宁开幕,展出金庸先生珍贵手稿、照片、书报、书画作品、数字展品800余件。分享联盟·海宁方硕摄。
初春三月,浙北小镇海宁吸引了世人的目光。 3月份以来,这里成为了世界各地金庸迷们来这里追寻武侠世界梦想的“向往之地”。
回望近一段时期,海宁似乎已经交出了一份充满诚意的答卷:举办“赤子之心·故乡情——金庸百年大展”,推出首届金庸经典武侠诗词主题创作书法展,绘本《遇见少年金庸》首发……在金庸诞辰一百周年之际,海宁精心策划了一系列活动,通过专题展览,更好地展现金庸先生的文侠品格和赤子之心,学术交流等活动,擦亮金庸文化“金”名片。
金庸故里焕然一新。杨立超 摄
金庸故居的揭幕仪式将活动推向了高潮。新揭幕的金庸故居分为“居住”和“展览”两部分。 “宅邸”部分重复了当年的原汁原味的生活场景,呈现了金庸的出生成长环境和查氏家族背景。 “展览”部分以“文学、侠义、纯情——金庸故事”为主题。重点讲述了金庸的青春追求、在香港的奋斗以及晚年的学习经历。它采用声、光、电子多媒体手段,以时空、图文的形式呈现金庸。他传奇的一生彰显了他对香港的爱国情怀和对家乡的热爱。
值得一提的是,展览从全国各地特别是香港收集了大量与金庸相关的珍贵资料,如手稿、作品、原版报纸、改编影视剧等。首次公开展示,展览内容具有权威性和全面性。
“这是我第一次来到金庸先生的故乡海宁,这次故居参观让我对金庸先生的一生有了更全面、立体的了解。”走进故居,香港青年代表龚博涵在故居书房前久久停留:“感觉离金庸先生更近了。”他的声音呼应了很多金庸迷的心声。
名人要恢复昔日的辉煌,重新找回能量和价值,关键是要有效延长他们的生命“长度”。故居的寿命有多长?故居应保留原有风貌,体现“前”的价值,同时与现状相结合,与城市发展融为一体。
作为金庸的故乡,海宁很早就意识到了这一点。 “我们希望结合和善坊建筑本身,还原金庸在远化镇居住时的生活氛围,以及金庸成名后与家乡的联系,而不是简单地展示他的文学成就。”远华镇党委委员吴晓飞表示,金庸故居改造升级后,展示的重点将是金庸的生平。
灯火通明的干河街。
名人故居作为文物资源,与当下生活相连,成为海宁“开放”故居的新方式。
如果你去过干河街,你可能更能体会这种感觉。这里是海宁名人故居的聚集地——峡石风景区·志摩故里的一角。穿过繁华的华联商业中心,沿干河街向东行驶。不一会儿,就到了甘河街38号徐志摩故居。徐志摩和陆小曼就是在这里度过了婚后时期。蜜月;稍微费点力气,就可以在共工路26号看到徐国章故居。外语教学界“南王北徐”的英语教育家徐国章就诞生于此;沿着干河街走一圈,还有谭家大宅、朱家大宅、蔡家大宅等名人故居……
徐志摩故居。
夜晚,改造后的干河街更加引人注目。街区两侧,徐志摩的诗句被制成剪影。剪影条带在霓虹灯下闪烁,给整条街道披上了浪漫的外衣。
干河街改造过程中,还开发建设了具有现代中式风格的新型商业综合体,并沿仓吉河分布了一批镇水民宿。
与徐志摩故居隔街相望的硖石电影院已改建为“新月剧场”。未来将推出一部主打沉浸式体验的“徐志摩剧”,不仅会给老电影院带来活力,更能让人们通过该剧与徐志摩进行时空交流,点燃新的火花。 。
甘河街的华丽改造,是海宁聚焦名人IP,将名人故居建设融入城市肌理,将其改造成老街硝烟弥漫的生活场景,从而形成独特的城市文化产业。
“此前,我们推出了筱石风景区·知墨故里项目,以‘一岛三街’为核心,辐射带动周边景点,逐步形成‘筱石文化小镇’旅游圈。”海宁市城投集团文旅子公司 据该公司相关负责人介绍,“一岛三街区”已有序开业。未来将通过中国丝织三厂“一秀”、横头街“一剧”、干河街“一剧”、南丝路“一剧”开业。观巷“一灯”四大场景以本土文化为引领,打造国家级夜间文化旅游消费聚集区。
民俗游行、非遗表演、基普什元宵节……丰富热闹的新年活动吸引着来自世界各地的游客。据了解,今年春节期间,织墨故里·小食项目共接待游客60万人次。其中,横头街、南关巷单日高峰客流量分别达到5.1万人次、5.6万人次,创下南关巷春节单日客流量新纪录。交通记录同比增长60%。”该负责人表示。
利用名人IP打造文化产业链,需要政府、企业、学术等多方的合作与探索。如果只是“复制粘贴”,然后“炒起来”,这种开发模式将很难持续下去。就像之前的“名人故里之争”一样,最终也只会是“羽毛在一处”。
只有通过文化资源的创造性转化、历史与当下的有机结合,名人文化的分量不仅有“长度”,更有“厚度”。因此,海宁名人文化建设需要“慢火慢炖”,平衡静态的学术研究和商业发展,使名人文化从一种文化标签上升为海宁的文化自我保存、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一个时尚的城市。
海宁这样的浪漫人物如何能够继续称霸?今天也看看海宁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