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古代皇帝中,武则天的名字是不存在的,但作为我国历史上唯一的正统皇后,武则天的才华和成就却不是90%的男皇帝可比的。武则天在位期间,维持了唐朝的繁荣。她开创了继承“贞观之治”、开启“开元盛世”的“贞观遗风”,为大唐的百年盛世做出了自己的贡献。
一、武则天的一生、功过
武则天的父亲是唐朝开国功臣武士荀,母亲杨贵妃是隋朝皇室的女儿。李渊在太原起兵后,武士荀给他提供了金钱、食物和衣服。李世民即位后,听说武士虞氏的女儿吴氏十分美丽,便将她纳入后宫。
武则天入宫时,李世民已年老体衰,进入晚年。李世民死后,她将入干业寺为妃,出家为尼,余生与青灯相伴。武则天想到这里,心里感到非常害怕、痛苦、焦虑。当她看到李治太子的时候,她仿佛看到了最后一根稻草。只有李治能帮助她。武则天趁着照顾病重的李世民的机会,不断接近太子李治。武则天是一位绝色美人,李治很快就爱上了她。
武则天是李世民的妃子。李治就算喜欢她,也不敢冒着被世人非议的风险。孝顺时期,他将她纳入后宫。
武则天只能去感业寺出家为尼。
一年后,李治去感业寺上香时,再次见到了武则天。两人很快就重新建立了关系。李治还是不敢将武则天纳入后宫。王皇后察觉后,为了击败情敌萧淑妃,劝李治将武则天带入宫。武则天入宫后,很快就为李治生下了孩子。武则天抢了李治的欢心,让萧淑妃失宠。然而武则天野心勃勃,心狠手辣。她从来都不想成为女王的得力助手。她的目标就是取代王皇后成为后宫之主。
有一天,王皇后看到武则天的女儿安定思公主可爱极了,陪她玩了一会才离开。武则天为了扳倒王皇后,残忍地勒死了自己的女儿,然后又陷害王皇后,导致王皇后被废,她取代王皇后成为皇后。
武则天成为皇后后,李治开始有意支持武则天对抗长孙无忌、褚遂良等重臣,以平衡朝廷权力。与此同时,李治中风,头晕无力处理国事,武则天就替他处理国事。武则天成功帮助李治打倒了长孙无忌等人,而且她的力量也越来越强,开始能够与李治抗衡了。
李治警惕起来后,秘密召上官仪入宫商议,准备废黜武则天。武则天知道后,大声质问李治。李贽性格软弱,惧怕妻子。他辩称:“这是上官仪教我的。”结果,上官仪被武则天杀了。
683年,李治病逝,大权落入武则天手中。李治将皇位传给了儿子唐中宗李显。李显即位后,这位不肯做母亲的傀儡皇帝试图扶持韦后娘家的势力,以对抗母亲武则天的势力。这引起了武则天的不满。她废黜了李治,拥立另一个儿子李旦当皇帝。李旦性格软弱,凡事只听妈妈的话。
李旦在位时,武则天有皇帝的实际地位,但没有皇帝的称号。这并没有让武则天满意,所以李旦明智地将皇位让给了母亲。
武则天成为我国历史上第一位正统皇后。
在古代,重男轻女。武则天称帝后,引起了很多人的不满。武则天依靠君臣、索元礼、周兴等残臣帮助她镇压、打击反对势力。结果,许多无辜的人被陷害、折磨致死。同时,为了削弱李唐的影响力,武则天还将李唐的国号改为“武周”,准备改朝换代,建立新的王朝。
为了权力,她不择手段,残杀亲人,重用残臣,谋取皇位。这些都是武则天的缺点,但是武则天也有很多功绩。
武则天在位期间,她镇压关陇集团和旧士族,还大力发展科举,比如创设武举考试,为朝廷从各地选拔人才。同时,武则天具有识人用人的才能,她重用的狄仁杰、姚崇、宋璟等人都非常有才华。武则天还非常重视发展农业,少役少纳,与民同休等,减轻了百姓的负担,是一个好皇帝。
晚年的武则天也陷入了立太子的漩涡。为了传承她所建立的“武周”,她不愿意将皇位传给儿子。将皇位传给女儿太平公主,太平公主再将皇位传给自己的孩子,会让“武周”王国落入其他姓氏手中,这是武则天不愿意看到的。当皇位传给吴承嗣、吴三思时,国家永远掌握在吴家手中,但正如狄仁杰所说:“世上没有什么理由让侄子为姑姑建庙。” ”。这让武则天犹豫了。经过深思熟虑,武则天决定将权力还给李唐,并计划在一百年后将皇位传给她的儿子。
虽然武则天曾宣布将皇位传给儿子,但她病倒后,张柬之等人怕她年老昏暗,于是做出了将皇位传给自己最爱的兄弟张易之和张昌宗因此发动神农政变,迫使武则天将皇位传给儿子李显。
李贤是武则天的儿子。没有她的力量,没有人敢伤害她。失去权力的武则天迅速衰老,六个月后病逝。
2、武则天死后给后人留下了两个未解之谜。
一是无字碑。
武则天死后,李显将她与李治合葬于乾陵,为皇后,但武则天的墓碑上却没有文字。
一般情况下,一个重要人物去世后,人们会将他的一生和成就刻在墓碑上,以对他的一生做出最后的定论。作为皇帝,武则天给后人留下了一座无字碑。这是武则天故意的吗?为什么?还是为了子孙后代?史学界争论不休,难以下定论。关于无字碑,中国民间流传着四种猜测。
第一个猜测是,武则天觉得自己的功绩太大了,无法用言语来概括,所以干脆没有概括。第二种猜测是武则天掐死了女儿,逼死了儿子,残害了王皇后和萧淑妃,并把李唐的名字改成了“武周”。她自知罪孽深重,所以根本就没有为自己立碑。第三种猜测是,人们认为武则天是有自知之明的。她有很多功绩,但也有很多罪孽。她一生名声褒贬不一,所以不再为自己立碑,一切都留给后人评说。
第四个猜测可能最接近事实。专家在武则天墓前的无字碑上发现了用于铭文的小方块。说明无字碑本来是要题字的,可能是武则天的题字。按小格计算,碑文约有3300字。
武则天去世后,她的儿子李贤继位为皇帝。两人之间有很深的积怨。武则天曾为了权力废黜了儿子李贤。后来,李显通过神龙政变从武则天手中夺回了皇位。李现对武则天并没有多少好感,也不想给她太高的评价。然而,武则天是李贤的母亲。不好的评价会给他带来耻辱。
与此同时,李贤以皇后身份安葬了自己的母亲。武则天称帝、改武周的事情,对李唐来说是一个棘手而敏感的问题。李现很难否认,也很难承认。如果对这段历史讳莫如深,避而不谈,他就无法准确评价武则天的一生,让李贤陷入两难的境地。最终,他决定不为母亲刻碑文。
第二个是无头石人
武则天去世后,李显将她与李治合葬于位于陕西省咸阳市干县城北6公里处的乾陵。
乾陵始建于唐广斋元年(684年),始建于神龙二年(706年)。采用“依山筑陵”的建筑方式,陵区模仿首都长安城的结构。除主墓外,还有陪葬墓17座,其中国王墓三座(泽王李尚进、徐王李素杰、宾王李守礼),公主墓四座(益阳公主、新都公主、安兴公主、和永泰公主)。 、大臣墓十座(王继山、薛元超、杨再思、刘慎立、斗卢秦王、刘仁贵、李金星、高侃、苏定方、薛仁贵)。
乾陵的实力很强。从古至今,无数盗墓贼曾到过乾陵,但一直无法打开。据说,黄巢曾动用40万大军挖掘乾陵,但因找不到陵墓入口而被迫放弃。
乾陵也是关中十八座唐墓中保存最完好、唯一没有被盗的一座。
干陵前有61尊造型各异、表情各异的“无头石像”。古代帝王死后,大多都会随葬一些与真人几乎一模一样的陶俑,这样到了另一个世界后,仍然有人保护和侍奉他们。例如,秦始皇为自己建造了巨大的兵马俑。这61尊石人可能是武则天的陪葬品。
令人不解的是,为什么石人没有头?
据民间传说,这61尊无头石像被神附身,日夜守护着武则天的陵墓。千百年来,没有人能够挖掘出乾陵,因为乾陵有神灵的保护。无头石人附近发生了许多灵异事件,让人们心服口服。
专家们并不相信鬼神之说,但他们查阅了大量资料,进行了多次现场探测,但仍然无法解开无头之谜。
1974年,咸阳的两名农民在锄地时,锄头碰到了硬物。当他们把那东西挖出来,擦掉上面的泥土后,两人都吃了一惊。他们手中握着的,是一颗石质人头。咸阳是我国古代秦朝的王国。西安距离咸阳不远,是我国十三朝古都。我国唐朝等朝代都曾在西安建都。
陕西地下埋藏着许多文物古迹。两人看着手中那枚雕刻精美的石人头像,猜测这可能是一件远古文物。两人立即向当地文物部门报告了此事。文物部门组织专家鉴定,确定该石首为唐代。随后,文物部门工作人员前往现场搜寻,发现了更多石首。
经过专家研究,最终发现这些唐代石首正是武则天墓前61尊无头石像中缺失的首级。
这61尊石人的外貌与汉人明显不同。他们不是汉人,而是突厥人。石像上刻有“木朱罕盗王”、“吐恰拉赤吉达干王子”等字样。有的石像上刻有旧字,表明他们已经去世。
能够雕刻成石像并放置在武则天陵墓前的人都不是普通人,他们是突厥领导人。武则天死后,西域61个诸侯国都派出使者甚至领导人亲自参加武则天的葬礼。这体现了他们对武则天的尊重。同时,唐朝将他们的人物雕刻成石像,置于武则天陵前,以便陪伴武则天。这是中原王朝给予西域诸侯国领导人的一种荣誉和认可,就像我国重臣死后进入太庙一样。
同时,这也是提升国家威信、展示武则天丰功伟绩的绝佳方式。武则天在位期间,西域61个国家臣服于唐朝,这表明西域各国认可武则天,认可唐朝的国际地位,彰显了唐朝的实力。
没有人能够清楚地分辨出石头和石身是何时分离的。专家推测,武则天在位期间可能得罪了不少人。有人潜入乾陵,想要报仇。然而乾陵却没有办法打开。他们只能把愤怒发泄在武则天墓前的石人身上,砍下了石人的头。也有可能是在战争年代,有人故意毁掉了乾陵,砍下了石人的头颅。也有可能他们是盗墓贼,无法挖掘乾陵,所以最后在石人身上拿出来,砍下了他们的头。这些猜测缺乏可信的历史证据。
武则天的一生是有功有过的。我们很难准确地评价她,但她为维持唐朝的繁荣做出了巨大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