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社北京9月26日电(记者文敬华)在人类亿万年的进化过程中,微生物在人类健康及其与环境的高度相互作用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中国科学家对约3500年前的三种开菲尔奶酪进行了古代微生物基因组研究,揭示了人类应用、传播和驯化开菲尔乳酸菌的历史。这为理解人类的进化及其与环境的相互作用提供了基础。提供了新的思路。
新疆小河墓地出土的青铜时代奶酪样品与外径约1.8厘米的玻璃管瓶盖对比。 (中国科学院大学人文学院杨益民教授供图)
该研究由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傅巧梅课题组与中国科学院大学人文学院杨益民教授、新疆文物考古研究所合作开展与新疆大学、国家文物局考古研究中心、北京大学第三医院等单位合作完成,这是世界上第一个古代乳制品遗存的宏基因组研究。该成果25日在线发表在国际学术期刊《Cell》上。
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研究所研究员付巧梅表示,发酵食品在现代人类生活中非常重要。但由于保存材料稀有,DNA提取困难,学术界对发酵演化的研究甚少。 “这项研究对于我们了解发酵的演变非常重要。”而人类如何利用微生物进行生产实践具有重要意义。”
新疆小河墓地平面图、出土样品和奶酪样品的微生物组成。 (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研究所供图)
本次研究的样本是迄今为止发现的最早的奶酪制品——新疆塔里木盆地小河墓地出土的三粒开菲尔奶酪。研究团队通过自主设计的乳酸菌全基因组位点探针,从奶酪样品中提取了古开菲尔奶酪中的优质乳酸菌基因组。
乳制品发酵技术的传播很大程度上伴随着人类的迁徙和相互作用,这一过程促进了在发酵中发挥重要作用的乳酸菌的进化。
用于发酵的开菲尔乳酸菌有两种不同的品系。这项研究发现的乳酸菌与主流白种人谱系不同,揭示了开菲尔乳杆菌的新传播途径。
“这很可能是由于最初驯化后,它们的共同祖先因迁徙路径不同而在不同种群中传播造成的。它代表了不同古代种群在应用和驯化发酵微生物的过程中,通过不同的路线进行迁徙和交流。 ”付巧梅说道。
国际相关专家评价,这项研究为欧亚中部草原人类迁徙、交流和微生物驯化历史带来了新的认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