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仓双凤公墓官网

墓园地址:双凤镇204国道凤北路交界口

官方热线: 400-616-7959

24小时热线:150-2115-4828

自驾车线路:

看墓请提前预约,以便安排工作人员接待。自驾车提前预约可报销500元油费。详情请拨打400-616-7959, 150-2115-4828(微信同号)咨询

公交车线路:

双凤公墓墓园班车:购墓免费接送。

冬至、清明期间全市设有多处祭扫专线班车,请提前一月购票。票价若有浮动,恕不另行通知。

中国姓氏图片及传承 - 长(37)

发布时间:2024-09-24 18 浏览: 35

【龙姓的起源

在中华民族的种种传说中,龙的传说历史最为悠久,龙的形象在中华民族心中根基最为深厚。早在6000年前,就有龙的形象诞生,河南濮阳发现的6000年前的蚌壳制成的龙纹便可印证。龙在古代就受到中华民族祖先的尊崇,中华民族以炎黄为始祖,其氏族以龙为图腾,这是5000年历史的共识。龙作为一个姓氏,同样有着悠久的历史,据统计,龙在当今中国百大姓氏中位居第85位。龙姓的由来大致有以下几点:

(1)黄帝大臣龙兴的后裔。清代学者张澍的《姓氏源流·竹书纪年》载:“龙兴,黄帝大臣。”根据各种史料记载,黄帝居住于有雄,即今天的河南省新郑市。龙兴作为黄帝的重要大臣之一,应该也居住在有雄。因此,龙姓这一支系的发源地是河南省新郑市。

(2)舜时相龙氏的后代。据《通志直祖略》、《广韵》、《元和行传》等记载,舜时有一位相姓龙氏,为舜的相(《尚书·要典》说,舜的相是负责宣告天子旨意的官员,相当于后世的尚书令)。《尚书·舜典》说:“臣命为舜相,昼夜发受臣旨。”这里指龙氏为舜相。他的后代以龙氏为姓。舜的活动范围主要在晋南地区,所以龙姓这一支应源于今天的山西省。

(3)桓龙氏后裔。据《左传·昭公二十九年》同治氏、明贤氏言行记载,董父曾为舜帝驯龙,所以赐姓董,封为桓龙氏。他的一个后代以龙为姓。董父是黄帝的后裔,黄帝姓姬,所以可以说皇帝有自己的姓氏。一说今河南临颍县桓龙城,即为董父的封地。另一说,董父的封地在今山东定陶县西北。

(4)玉龙氏后裔。据《姓氏考》《姓氏急就篇》载,龙姓出自玉龙氏,祖籍武陵、天水一带。尧帝后裔刘累曾从桓龙氏那里学到驯龙之术,于是被夏朝十三代孔甲封为玉龙氏,并负责驯服孔甲的龙。此事记载在《史记·夏纪》中。刘累的后裔中有一人以龙为姓。《史记·正义》引述《国地志》中的记载:“刘累故城在洛州皋石县南五十五里。”洛州皋市县位于今河南省偃师县之南,所以龙姓这一支也是从河南而来。

(5)盘阳克是西汉名门望族。据东晋常渠《华阳国志》记载,龙氏是盘阳克名门望族之一。西汉置盘阳克县,治所在今贵州省凯里县西北。

(6)古代西域齐密王国(今新疆鄯善县)和焉耆王国(今新疆焉耆西南40里)王室后裔。据唐代李延寿《北朝史》载:“齐密、焉耆二国国王,皆姓龙”。焉耆是西汉时期西域的一个王国,隆晖为王时,国势强盛,在帕米尔山东面闻名遐迩。后来,他的儿子隆熙继位。隆熙以后,龙姓这一支逐渐融入中原文化圈,成为龙姓家族的重要组成部分。

(7)宋元时期,位于今贵州惠水地区的龙番族土司均姓龙。明清时期,其后裔融入了汉、布依、水、苗等民族。

(8)龙姓,是彝族鲁斯普氏的汉语派生姓氏。鲁斯普氏在汉语中是“龙族”的意思,后来该族人就以龙为姓氏。此外,龙姓也是回族、苗族等少数民族的重要姓氏。

从龙姓的起源我们知道龙姓最早的活动区域应该是在河南、山西一带。后来由于种种原因,龙姓人开始向外迁徙。夏朝前后,龙氏一支向东迁徙到今山东巨野县西南的龙河集。春秋时期,在今泰安市西南有一个小藩属国叫龙邑。在汉代之前,龙姓人已经开始迁入蜀中,随后又从蜀中南迁贵州。到了汉代,龙姓人已经在很多地方活动了。这个时期龙姓人主要活动在今甘肃、湖北、湖南、河南、山西、河北、山东等地区。魏晋南北朝时期,历史变迁使龙氏家族吸收了许多新的支系,一些少数民族也加入龙氏家族,龙氏家族的活动区域更加广泛。同时,居住在中原地区的龙姓人为躲避战乱而大批南迁,南方龙姓人口剧增。北宋崇宁三年(公元1104年),原籍福建莆田的龙海清奉命授琼州将军镇,率领数千军队南下海南,在文昌县会文镇官南圩附近的下洋登陆。龙海清的后代在文昌定居,龙海清成为龙氏家族进入海南的始祖。后来,江西永新的龙氏一支迁居湖南茶陵东山。明洪武初年,又由东山迁居攸县。明洪武二年(公元1369年),原籍江西吉水县的龙秀三率领兄弟迁居湖南。清康熙年间,太湖洞庭山的龙有洪迁居松江。19世纪末,许多龙姓人为谋生计,乘船到南洋,在新加坡、马来亚、印尼、菲律宾等地定居。1903年,新加坡龙姓先民为了让南洋来的同乡能够聚在一起祭拜祖先,增进龙姓人民的感情和互助,在狮城建立了“龙氏宗祠”。“龙氏宗祠”后来发展为“琼崖龙氏会馆”,再演变为“新加坡龙氏会馆”。从龙姓第21代开始,新加坡龙姓的顺序依次为:发源于武陵、户籍莆田、官名在南岳、功臣传宗。按照这个顺序,新加坡龙姓很可能是北宋时期迁居海南的龙海清的后裔,或者是他所率领的官兵中的龙姓人。

吕不韦墓碑_吕不韦墓被盗_吕不韦墓

龙氏家族历史上出过很多杰出的人物,如《孟子》中的龙子、《列子》中的龙舒、魏国将军龙嘉、项羽将军龙旦等。东汉时的龙舒曾任零陵太守。北宋时的龙太初是著名的诗人。明代时的龙华民精通天文历法,万历年间在北京与徐光启等人合作撰写了《新法算术》。清代有著名的传奇文学家龙劼,他的作品《琼花梦》、《映荣城》等被当时的人所推崇;龙如言曾任内阁秘书,著有《辞砚斋集》……这些龙姓人,都通过自己的努力,为中华民族的发展做出了自己的贡献。

【今日祖地】

【新郑】新郑历史悠久,人杰地灵,风景秀丽。新郑是“中华民族之根”,是中华文明的发祥地。早在8000年前的裴李岗文化时期,我们的祖先就在这里定居。5000年前,中华文明的始祖黄帝就诞生并建都于此。黄帝诞生在新郑、建都于新郑的史料记载,在古今文献中是一致的。有熊国国王、少典之子黄帝,生于轩辕丘,建都于有熊。有熊就是现在的河南新郑。特别是1992年中国炎黄文化研究会在新郑召开了炎黄文化与中原文明学术研讨会,与会的国际国内专家学者一致认为,黄帝的故里和都城就在新郑。目前,这一权威结论已被写入中华文化研究会编撰的《中国文化通史》。春秋战国时期,郑国、韩国等国先后在此建都,历时539年。新郑被中国古都学会第十五届年会评为“中国第一古都”。

【偃师】偃师市位​​于河南省西部,东与巩义市为邻,西与洛阳市郊区、孟津县为邻,南依嵩山,北濒黄河。全市东西长约44公里,南北宽约34公里,总面积943.13平方公里,其中平原占31.4%,丘陵占51.9%,山地占16.7%。偃师历史文化悠久,自然资源丰富,是夏、商、东周、东汉、曹魏、西晋、北魏七朝古都。境内有著名的二里头文化遗址、西伯商城遗址、汉魏古城遗址、东汉太学遗址等。这里还有不少名人墓葬,如西周伯益、叔齐之墓,秦宰相吕不韦之墓,唐太子李弘之墓等。此外还有唐代武则天所书的《升仙太子碑》和东汉灵台等古迹。偃师还是唐代高僧玄奘和宋代著名宰相陆蒙正的故里。张衡、蔡伦、班固、王充等古代著名人物都曾在此活动过。偃师总人口80.1万,有汉、回、藏、维吾尔、苗、侗、纳西、满、裕固、蒙古、白、壮、瑶等13个民族。市区面积12平方公里,是全市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偃师市是河南省确定的18个改革开放开发特别试点县(市)之一,1998年全市国内生产总值达73.4亿元,财政收入达32018万元,地方财政收入达18312万元。

墓区声明
看墓请提前预约,以便安排工作人员接待。自驾车提前预约可报销500元油费。
墓区销售热线:400-616-7959
24小时咨询热线:150-2115-4828(微信同号)
免费专车接送 专业顾问全程陪同 购墓优惠多赠品丰富

400-616-7959

150-2115-48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