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京报快讯(记者吴婷婷 通讯员罗越)率先启动殡葬改革、率先推行零散坟迁建、率先取消医疗机构太平间……今天(3月26日),记者从大兴区了解到,大兴区深化殡葬改革,多方面出台殡葬惠民政策,每年为群众节省殡葬费用400多万元。
“只要逝者是大兴区居民,我们会免费提供北京境内交通,电话询问家属是否需要丧服、棺材、丧箱,根据不同的价位,推荐成本价的物品给家属选择。”大兴区殡仪馆工作人员吴娜说。
2018年7月,大兴区在北京率先启动殡葬改革,出台《北京市大兴区殡葬改革工作方案》。对于户籍在大兴区的居民,出台优惠政策,提供免费遗体运输、遗体冷藏(3天以内);生前为区级以上低保、优抚、劳动英勇、劳动模范的居民,免收遗体运输、遗体冷藏(3天以内)、遗体美容、遗体告别、遗体火化、骨灰存放六项费用;对于选择海葬、自然葬等节地生态安葬方式的居民,大兴殡仪馆提供免费遗体运输等六项服务。
2019年,大兴区共出台9项殡葬政策惠及区内户籍居民,包括骨灰免费安放三年、殡仪馆降价10%、丧服、棺材、丧箱按成本价出售等。
通过两年多的殡葬改革,大兴区殡葬补助政策不仅每年直接为群众减少殡葬费用400多万元,还带动全区殡葬市场价格整体下降,给群众带来了实实在在的实惠。
此外,大兴区还编制了《大兴区殡葬设施专项规划(2019—2035年)》。规划提出,到2021年底,大兴区公共公墓数量由14座增加到21座,形成“一堂(大兴区殡仪馆)、两墓(天堂陵园和天慈陵园)、多园(各镇公共公墓)”的殡葬设施体系,实现农村公共公墓全覆盖,弥补大兴区公共殡葬设施短板,从根本上解决群众殡葬服务“最后一公里”问题。
同时,大兴区率先启动散坟治理,全面推行绿色殡葬,2021年底前大兴区将完成全区1.5万座散坟治理。
自2021年1月1日起,大兴区将取消区内医疗机构太平间,医疗机构不再存放患者遗体,转由区殡仪馆统一存放。大兴区殡仪馆将直接对接各医疗机构殡葬服务业务,开辟殡葬惠民政策绿色通道,斩断殡葬暴利“源头”。目前,大兴区设有太平间的3家医院均已落实要求,运行正常、平稳、有序。
为减少死者家属等候时间,经协商,大兴区殡仪馆将在区人民医院设立遗体转运站,并调度工作人员和灵车,确保遗体尽快运抵。每场葬礼费用由过去的3万元左右降至几千元,直接或间接为群众节省三分之二的费用。
新京报记者 吴婷婷
刘梦洁主编、陆倩校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