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猎系列▏姑苏梦:无尽的道前街
道前街西侧古胥门
道前街原是一条短街,后演变为府前街、尉前街等三条街的名称。如今从社区范围来看,道前街是指南起十七巷、三多巷、书院巷,北至干将西路,东至人民路乐桥至书院巷口,西至箭津桥巷、年竹巷、吉庆街、西大街北段的区域。这是一片大致呈方形的区域,位于古城的中南部。这一区域历来是苏州的政治中心。
《繁荣发展地图》中的道前街区
道前街,苏州历史的见证者
旧时民间流传着这样一副对联:“魏前街,道前街,观前街,魏前观前;曹都衙门,河都衙门,总督衙门,曹河总督。”上行列明苏州地名,下行列明衙署名称,生动地反映了道前街道域在苏州古城中的地位。
道前街地区的街巷能很好地体现“河巷相依、纵横有序、脉络清晰、双向通达”的特点,这里的街巷密度较大,宽度较小。与古城其他区域一样,城内河道的开挖,限制了街巷的走向,制约了房屋的排列分布,形成了“屋屋临河”的风貌。
水巷
道前街与古城其他区域一样,遍布文物古迹,随处可以触摸到先民留下的痕迹,感受到浓厚的文化气息。2500多年留存至今的人文景观,犹如串在街道、古河上的一颗颗珍珠,无时无刻不在闪耀着传统文化的光彩。
春秋阖闾元年(公元前514年),吴王阖闾令大臣伍子胥尝水,修筑阖闾城,道前街道一带的命运也随着古城的繁华而兴衰。
人民路鸟瞰图(1975年之前拍摄)
由于道前街不同于苏州其他街道的特殊地位,历史上的每件大事都与道前街有关,道前街其实是苏州历史的见证者。从2500多年前的春秋阖闾元年(公元前514年)开始建城,到23年(公元前473年)夫差灭亡,到秦二世元年(公元前209年)项梁、项羽起义,到隋九年(589年)苏州得名,到后梁二年(922年)吴越王钱镠重建苏州,到南宋四年(1130年)金兵焚城,到元二年(1298年)设水拥团十司为都,到明五年(1430年)匡忠任苏州太守,到明二年(1470年)将军屠国宝屠城……从清道光二十五年(1645年)十月十日江苏巡抚程德全“和平收复”苏州,到清道光二十五年(1936年)发生“七君子案”,再到1949年4月苏州解放……
人们都躺在河里
无论是街巷、河道、桥梁,道前街基本继承了古河鲁城的建城规制,2500多年来虽有变迁,但基本格局变化不大,水陆并行、河街相邻、桥梁错落,形成了独特的东方水乡景观。
古城处处有文化,路上处处有历史
这些大街小巷深处、河岸边,有着丰富的古代历史遗迹和近代历史遗迹,其中市级文物保护单位有7处:书院巷20号总督衙门旧址、西梅巷31号匡公庙、庙堂巷22号昌园、藏米巷24号坂园、大石头巷35、36、37号吴宅、养鱼巷130号使徒堂、庙堂巷6号雷庄;重点保护的古建筑有14处:道前街170号御史衙旧址、董之甲巷15号清威观、庙堂巷16号忠仁观、半联巷4号曹仓洲庙、习之甲巷8号鸿钧故居、扶郎中巷德寿坊3号沈德民故居、大石头巷24号秦宅、扶郎中巷20、22、24号吴宅、习之甲巷14号沈宅、庙堂巷10号范宅。
沈德民故居
衙署之中,有苏州府遗址(道前街尽头,现苏州会议中心所在地)。
祠堂有庙堂巷卢宝山宗祠、东梅巷口周忠杰宗祠、朱家园张敬孝宗祠等。
这些庙宇有:朱家园伍子胥巷的伍子胥庙、藏米巷大卫巷的姜太公庙、七桥巷9号的鲁班庙、饮马桥的关帝庙、三多桥东侧的孟姜殿、司前街95号的玄坛寺、三多巷26号的都土地庙、养鱼巷的茅亭寺堂等。
西梅巷
境内有佛教寺庙8座,包括福郎中巷西禅寺、藏米巷34号隆庆寺、三多巷万寿寺、大石头巷牛车滨普福寺、西梅巷紫藻寺、吉庆街安隐观、司前街高真观、东梅巷仙源观等。
吉庆街小仓口7号碧香路、半莲巷伽蓝寺、朱家院43号观音阁、伏郎中巷15号兴寺、原太平桥巷13号如意寺、朱家院7号准提寺、司前街天仙巷2号天仙寺、56号善心寺等九个庵。原名魏前街。
其中,两广会馆位于石岐巷36号。
当时共有公署6处:安怀公署(紫兰巷23号)、友乐公署(东梅巷13号)、大龙公署、乔木公署(七桥巷9号)、官处公署(东菜莲巷9号)、初小家公署(东菜莲巷5号)。
粉色墙壁和黑色瓷砖
名人故居有宋代宠臣朱节故居,朱家园同乐园;宋代书记傅彦故居,扶郎中巷;明代书法家宋克故居,书院巷南宫里;名臣侍郎徐如恪故居,庙堂巷16号;明大学士严讷故居,进士巷;清代校勘何卓故居,进士巷燕斋;清朝进士、状元石蕴玉故居,进士巷五柳园;清朝状元苗桐故居,养育巷南屏桥直铺;清朝秀才李过故居,大石头巷;大石头巷有书画大师吴昌硕故居,朱家园30号有画家顾麟士故居,朱家园有民主革命诗人陈去病故居,石崎巷38号有藏书家邓邦枢故居。区内现有故居28处,包括:浮郎中巷名医顾云若故居、大石头巷牛车巷6号针灸师程振安故居、朱家园30号书画鉴赏家顾公硕故居、七桥巷2号评弹名家潘伯英故居、大石头巷苏绣名家金静芬故居、三多桥头表演艺术家金山故居、道前街50号评弹名家颜雪婷故居、浮郎中巷德寿坊3号学者沈彦国故居、浮郎中巷46号民主革命家凌鸣岗义园故居、书院巷18号画家吴作人故居、苏州诗人沈祖芬故居等。大石头巷、藏米巷坂园著名律师陆洪一故居、三多巷书法家吴郁生故居。
匡公庙
古桥有两座,分别是吉庆街的来元桥和赣江西路的状元桥。
这些井有:庙堂巷1号前红泉、庙堂巷舍天灯巷口义井、朱家园50号、东采莲巷6号两口朱杰古井、三多桥思州寺遗址横泉、金石河沿17号前义井、留巷19号前乌衣观井、大石头巷39号莲花井、道前街西梅巷31号匡公庙前内及内三口义井、道前街苏州府避暑前莲让泉等。
古迹有大石头巷口的道前街古遗址、松平泉坊遗址等。
砖雕
石雕、砖雕中,有道前街福树桥(福民桥)宋代雕花石栏杆、石梁;大石头巷36号清代雕花砖门楼2座;庙堂巷16号清代砖雕花卉14组;福兰中巷48号、金石巷29号各清代雕花砖门楼1座;半脸巷4号清代雕花双面砖门楼1座。
近现代史迹有藏米巷口的共青团苏州市委遗址,道前街府东巷6号、西山场巷57号两处中共地下组织旧址,司前街“七君子”之一石良被关押之处,即现苏州市镖局。
老房子高墙
至于从古至今活跃在道前街的各类人物,更是数不胜数……
在这片占地不到苏州古城十分之一的区域,虽只是一瞥之间便显露出如此多的历史遗迹和文化底蕴,却怎能不让人感受到苏州历史的悠久和文化的深厚,感受到岁月沧桑的无情,顿时感叹物是人非!
(超过)
苏州,是你熟悉的园林,也是你童年的记忆,是长辈的叙述,是耳熟能详的故事,是一座熟悉却又陌生的城市,是一张真实的人文地图,《城市寻踪》系列是一座座闪亮的路标,带你去寻找苏州的本真与私密……
今天就到这里。明天见。
食色苏州将以日刊的形式每天和大家见面~
感谢您一直以来的支持
各位小伙伴们,【转发】和【收藏】就是小编最大的动力来源啦~~
在你们的支持下,我要打造最全的苏州生活百科全书。
就这样吧,明天见~
我们的官方账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