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仓双凤公墓官网

墓园地址:双凤镇204国道凤北路交界口

官方热线: 400-616-7959

24小时热线:150-2115-4828

自驾车线路:

看墓请提前预约,以便安排工作人员接待。自驾车提前预约可报销500元油费。详情请拨打400-616-7959, 150-2115-4828(微信同号)咨询

公交车线路:

双凤公墓墓园班车:购墓免费接送。

冬至、清明期间全市设有多处祭扫专线班车,请提前一月购票。票价若有浮动,恕不另行通知。

兴安产业第一人:大兴安岭“金圣”李金勇

发布时间:2024-08-10 18 浏览: 55

辽阔的大兴安岭是我国的绿色宝库,还蕴藏着丰富的矿产资源,其中最著名的就是金矿。

在过去,大兴安岭被认为是一片荒芜之地,无人居住。时间的转折点是在1880年前后。传说一位鄂温克族猎人在大兴安岭北部打猎,他心爱的猎马不幸死了。猎人在挖坑埋马时,拨开沙土,看见沙中散落着许多金沙颗粒。这个地方就是漠河县郊外的“老沟”。后来,这里就叫老金沟,又叫胭脂沟。我们在电视剧《闯关东》里看到朱开山在老金沟淘金。还有一种说法是,一位达斡尔族猎人在额尔古纳河边炖鱼,他在河边搓锅的时候,抓起一把河沙往锅上搓,搓完锅后,发现锅底有亮晶晶的东西。不管这话是真是假,一传十,十传百,大家都知道这里有金子。

李金镛祠堂_黄玉郎与金镛_金镛小说碧血剑

据地质专家介绍,距今500万年至1-2万年间的大陆构造变动,引发了大兴安岭周边剧烈的岩浆活动,岩浆活动形成了大兴安岭多金属成矿带,使大兴安岭成为我国重要的矿产基地。据《大兴安岭隆升与地球动力学背景》一书的数据,大兴安岭铜矿储量占全国的六分之一,锡、铁、金、银、铅、锌、钼等矿产资源丰富,还有极大规模的铌-稀土矿床。因此,大兴安岭素有“金边”之称。

大兴安岭有金矿的消息,很快传到了河对岸的俄国。俄国商人谢列特金得知消息后,邀请矿工莱别特金秘密前往老沟河勘探。他们惊讶地发现了大量黄金,欣喜若狂,招集人手开始开采。后来,消息不胫而走,传得越广,额尔古纳河沿岸的人们,包括俄国人、日本人、韩国人,甚至波兰人和美国人,都来到漠河老金沟采金,短短时间内,聚集的劳工就达7000人。仅1883年至1884年的统计,就盗取了20多万两黄金。因此,老沟河金矿被沙皇俄国称为“阿穆尔河加州”(当时黑龙江被称为阿穆尔河)。因此,这里不仅是沙俄的淘金殖民地,也是沙俄进一步侵略中国的据点。到1885年春,黑龙江副总督程庆再次派人到老金沟视察时,这里已建有俄国木屋500多间,地下酒窖,大大小小的店铺90多间,酒肆80多间,澡堂15间,赌场3间,还有医院、祈祷所等。据中东铁路局编撰、汤尔合译的《黑龙江》一书记载,以谢列特金为首的淘金贼还在这里设立了采金处和市政厅,并建立自己的武装力量,颁布“法令”,征收赋税,设立法院,使这里成为“国中之国”。当时的清政府驻英、俄使节曾纪泽、刘瑞芬等得知这一消息,纷纷上报,并建议自行开采,以防“日后俄国人侵占为害”,这引起了朝廷的警惕,并下令黑龙江将军调查核实真相。1886年,满族正黄旗人博尔济吉特·恭统被任命为黑龙江将军,上任不久,便上书要求开发漠河金矿,“以防外人觊觎”,并提出垦荒的十项好处,但朝廷下诏不予批准。1887年初,恭统再次上书,经李鸿章调解,最后由光绪皇帝批准。

金镛小说碧血剑_黄玉郎与金镛_李金镛祠堂

李金镛祠堂_黄玉郎与金镛_金镛小说碧血剑

行动呼吁

至此,我们的“金圣”登场亮相。1887年3月,李金庸被调往漠河探矿。李金庸当时是吉林知府,早年曾在李鸿章的淮军中服役,深受李鸿章赏识和推荐。在吉林任职期间,他推行仁政,深得民心,还奉命前往图们江口勘界,迫使俄方归还侵占土地,重新立起界碑。当时清廷国库需要黄金,慈禧太后也需要黄金来庆贺寿辰和修建颐和园。于是,李鸿章立即派以“忠勇血性,不避风险”著称的李金庸到漠河开金矿。

1887年4月,李金庸率领一队人从墨尔根(今嫩江县)进山,在鄂伦春族向导的带领下,“在荒无人烟的地方行走三十六天”,到达漠河老沟金矿。据他后来所言,“我每日多查地图,虽不能找到漠河的准确方向,但想从省内往北必有路,绕过黑龙江市(今爱辉镇)逆流而上,实在无路可走。于是决定进山,行进一千九百里,到漠河才知道是在省内西北部。从漠河折向东南,到省城(今齐齐哈尔)只有一千五百到一千六百里。马匹死半数以上,吃树皮。河水湍急,丛林密布,巢穴陷阱,猛兽毒虫,各种艰辛。”由此可见,李金庸走山路去漠河,正如他所说,是各种艰辛。对于像李金永这样来自江苏无锡的南方人来说,在大兴安岭探路、露天行走、吃饭睡觉,其难度可想而知。但李金永“忠勇血性,不避险”的性格也在这里展露无遗,选择迎难而上。

到达漠河后,李金勇发现,这里的一切更加艰难。“漠河毗邻北极,严冬积雪一尺高,马死人僵,夏秋虫多,塞耳塞鼻,生活饮食皆艰难苦。”李金勇一行在漠河老沟考察了金矿脉,试挖矿苗,建房储草,安排留守事宜,随后从漠河登船,乘俄制江轮驶往瑷珲。李金勇的实地考察历时五个月,虽然历尽艰辛,“但好在金砂尚长势旺盛,苗木明显……可想而知能采到多少黄金。”李金庸还起草了《黑龙江黄金厂公司筹备章程》,并赶到保定北洋大臣署,亲自向李鸿章汇报漠河金矿筹建计划事项,得到李鸿章的首肯。

艰苦的工作

1888年10月,李金庸率领500名清兵和1000名劳改犯,在20名鄂伦春兵的带领下,沿着200年前雅克萨战争时开辟的古驿道,挺进大兴安岭。到达漠河后,李金庸一边采金,一边训练士兵,招揽商贾,一边耕种土地。他正式成立矿务局,下设漠河金厂、齐干河金厂、洛古河金厂三个金厂。他亲自制定了十分严密的十六条章程。其中,“会计员应公选”、“股东应协助”、“局务应节俭”、“盈亏应估算”、“盈余应分配”,从经济上有力地保障了金矿的运转。尤其是“筹资”这一举措,对于当时清政府财政困难的情况下矿务局的成立意义重大。李金庸知道,要顺利采到金矿,需要大量能干的工人,因此,李金庸在制定十六条章程时,规定了“工人得六成,矿务局得四成”的分红制度。为了调动工人的积极性,李金庸还实行多采多奖的办法,工人发财后,可以回家探亲。李金庸还特别关心工人的生活状况,除了修建工人宿舍外,还在金矿上修建了医院,工人生病住院时,他经常到医院慰问。李金庸带领工人种植了数百亩白菜、萝卜、土豆等作物。他在小北沟加强军队训练,精心处理与俄方的谈判,收回被俄方侵占的金矿。同时,李金庸深感交通不便,考虑到交通必然制约矿山的发展,他积极向清政府建议:漠河金矿应有自己的船只,开辟陆路通道,“即使不开辟矿山,也是边防要务之计”。李金庸还将这两项内容写进了采矿章程。经过李金庸的精心管理,工人的生产积极性被大大调动起来,金矿的黄金产量大增。投产第一年,李金庸就向清政府上交黄金18961两,次年上交2.3万两,第四年上交3.2万两,成为中国近代采金史上最辉煌的一页。

英年早逝

李金庸常对同僚说:“我一生报效国家,至死不渝。”自1887年春奉命筹建漠河金矿以来,他先是进山勘测,“担负了极其艰苦的工作”;随后又到内地筹备采矿业务,“奔走万里”;接着又到漠河组织开工,“挑重担”。“开工后,他管理各种事务,半夜睡觉天亮起,不分风雨,不时视察工地”。其间,他还两次赴俄国,就矿山经营和边民问题进行谈判和协商。短短两年多时间,“南来北往,从不休息,事事操心,身体被各种事情搞得疲惫不堪。我的身体不是金石做成的,怎么能不被磨损呢?” 1890年夏,当漠河金矿的各项事业都步入正轨时,他却因“内外兼顾,劳心劳力,日夜操劳,劳累不堪”而病倒。9月17日上午,李金庸与世长辞,享年56岁。临终时,他对家人和同事们只字未提,只说了一句:“大丈夫既赴死,又有何憾事?所憾的是矿场渐见成效,天不赐我长寿,三年不见功,你们应当为我做点什么。”说完,他便“吐血数升而死”。噩耗传来,“同事们都感动不已,纷纷落泪,工头和矿工们也来吊唁,有的甚至哭得说不出话来。”人们在清理矿务局账目时发现,他在开采金矿期间,没有从矿上拿到过一分钱工资。

黄玉郎与金镛_金镛小说碧血剑_李金镛祠堂

李金镛创办的漠河金矿实现了清政府办矿的目的——利边,李鸿章便奏请诏封李金镛。清廷下诏:将李金镛事迹载入国史馆,追封为内阁大学士(二品官),并在漠河和家乡无锡(惠山浜街104-113号)修建祠堂以表恩泽。1898年,在今漠河金沟林场修建了李金镛祠堂。1935年被毁。同年7月,漠河村民集资重建。1966年文革期间被毁。1997年,漠河政府在原址重建祠堂,后立“金圣”碑。

黄玉郎与金镛_金镛小说碧血剑_李金镛祠堂

李金镛祠堂_黄玉郎与金镛_金镛小说碧血剑

金镛小说碧血剑_黄玉郎与金镛_李金镛祠堂

金镛小说碧血剑_李金镛祠堂_黄玉郎与金镛

黄玉郎与金镛_李金镛祠堂_金镛小说碧血剑

金镛小说碧血剑_黄玉郎与金镛_李金镛祠堂

“黄金圣斗士”轶事

李金镛祠堂_黄玉郎与金镛_金镛小说碧血剑

巧妙遏制俄罗斯匪徒

沙俄不愿失去漠河的金银财宝,就经常派匪徒过河来捣乱、盗窃。为了打击这些强盗的嚣张气焰,李金庸想出了一个办法。一天,他宴请一位俄国官员。宴席间,李金庸说那个侍者待客不善,他大怒,下令将侍者斩首。俄国官员大吃一惊,胆怯地问:“李先生,被杀的人是什么官衔?”答道:“七品官。”俄国官员又问:“七品,不管大小,都是官职,你怎么能这样杀了他呢?”这时,李金庸笑了:“我是奉皇帝之命来守卫边境的,高高在上,万人之上,杀一个小官,就跟杀鸡一样,不是吗?”其实这是李金庸设下的陷阱,被杀的人根本不是什么七品官员,而是一个被判了死刑,即将被处决的犯人。从此以后,俄国官员对李金庸十分忌惮,再也不敢派人过河惹事。

金沟妓院

李金庸深受慈禧太后的赏识。慈禧看到金灿灿的贡金,高兴得赞叹不已:“老金沟的金矿真好啊!进贡朝廷的黄金够我买胭脂了!”为了讨好老佛爷,漠河的“老金沟”改名为“胭脂沟”。矿工们腰包鼓了起来,“胭脂沟”里的妓院也应运而生。据当时的资料,日本人在漠河地区开设了27家妓院,俄国人开了24家,中国人开了66家。清末,漠河成为中国最大的红灯区。妇女们用河水洗脸卸妆,河面上终日飘着厚厚的胭脂粉,香气萦绕。久而久之,人们就把这条河叫做“胭脂河”。

匹配

俄国商人斯里齐在漠河开了一家妓院“滴翠阁”,妓院里有个妓女名叫叶琳娜,年轻漂亮,相貌出众,是“燕洵沟”千名妓女中最美的一个,会说一点汉语,万千人羡慕不已。李金庸手下的得力助手刘辰武,24岁,未婚。两人天生有缘,一见如故。一个身在异乡,无亲无故,将娶知己为妻;一个背井离乡,在边疆寒地遇到知己,将娶为妻。但叶琳娜毕竟是斯里齐手里的一个妓女,她想离开“滴翠阁”又岂是轻而易举的事?斯里齐开价赎身,是一千两黄金。刘辰武家境普通,就算倾尽家产,也难以筹得一千两黄金。李金永一向爱才爱学,得知此事后,决定全力帮助刘辰武。李金永一再叮嘱刘辰武“因为你远离父母,又没有尽到孝心,所以一定不要再用父母的钱,给父母带来麻烦。”但刘辰武知道矿场陷入了财政困难,李金永哪里可能筹得起这么大的赎金呢?李金永告知刘辰武晚上会有贵客来,让他陪同。刘辰武准时赴宴,只见李金永坐在主位上,旁边坐着司礼琪。宴席开始后,李金永说了几句客套话,便转到正题上。他一本正经地说:“今天上午,俄罗斯当局派人来,说斯理奇先生有勾结匪徒的嫌疑,要被带回去受审。”原来,李金勇得知,叶莲娜是圣彼得堡郊区一个被盗贼抢劫后被迫卖淫的乖乖女。话落,斯理奇心里十分担心,他知道这件事情要是被俄方知道了,一定会被关进监狱的。李金勇见状,立即转移话题,说道:“斯理奇先生,请您放心,我已经拒绝了此人。不过,叶莲娜已经不能再待在滴翠阁了,我的手下刘辰武先生,已经暗中对叶莲娜小姐许下了终身的承诺,我们帮帮他们吧!”斯理奇只得连连点头。就这样,李金勇想出了一个妙计,帮助了这对小夫妻。婚后不久,叶莲娜就生下了一个儿子。可惜刘晨武因水土不服,英年早逝,艾琳娜与儿子相依为命,解放后获得新生,在漠河病逝,享年88岁。

没有钱

李金庸死后,漠河一带流传着一个传说:李金庸下葬时,随葬品是金枕头、金狗鞭、金烟斗。当时人们为李金庸做了四口大小相同的棺材,然后选好时间,由16名民工朝东、南、西、北四个方向将他抬走。到时,不管走到哪里,不管是路、是桥,还是山、是水,都要就地埋葬。埋葬之后,16名民工吃了赏赐的食物后,中毒而死。所以,没人知道李金庸葬在何处。其实,这只是一个传说,真实的情况是,人们按照他“生前戍守边疆,死后陪伴双忠”的遗愿,将他葬在了无锡洛社以西乌木附近直贡港双忠寺附近的高地上。这座占地三亩多的墓前,立着一块青石碑,上面写着“内阁进士李公金庸之墓”。可惜的是,1970年,当地政府“重粮”扩种耕地,把这座大墓夷平了。夷平墓地时,远近邻居都来围观,以为他的棺材里一定藏有奇珍异宝。结果,打开棺材一看,尸体完好无损,身穿青色朝袍,头戴黑色呢绒红顶官帽,胸前挂着一串朝珠,依然安详如生。掘墓人把衣服翻过来后,一瞬间就化为纸灰,棺材里什么也没有了。

墓区声明
看墓请提前预约,以便安排工作人员接待。自驾车提前预约可报销500元油费。
墓区销售热线:400-616-7959
24小时咨询热线:150-2115-4828(微信同号)
免费专车接送 专业顾问全程陪同 购墓优惠多赠品丰富

400-616-7959

150-2115-48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