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件珍贵文物1981年5月与阳信墓(阳头墓)南部鎏金马同时同地出土,通高58厘米,底径13.3厘米,口径9厘米,盖高6厘米。
竹节香炉,铜铸,通体鎏金镀银。高柄为竹节豆形,子母口,博山式盖。炉盘与炉身分铸铆接。底座为圈足式,高7厘米。底座上雕二条盘龙,昂首张口,口含高竹柄。龙身饰以细密鎏金鳞片,反目,须爪银饰。柄分五节,节上雕有竹叶、竹枝。柄上端铸三条盘龙,龙头托炉盘,龙身鎏金,爪银饰,线条活泼流畅,形象逼真。盘腹下部有10组三角形,内雕盘龙纹,盘沿四周镶有一圈镀银宽条纹。炉盖雕有重峦叠嶂的群山,四周云雾缭绕。炉盖外侧口部周围镌刻铭文35字,铭文写道:“内为未央上热,竹制香炉,涂金,重十斤十二两,四年内宫造,五年十月交器,正月初三。”底座圈足外侧口部刻有铭文33个字,内容为“内为未央上热,竹制香炉,涂金,重十一斤,四年内宫造,五年十月正月初四送。”
此器物是中国古代金属雕刻和铸造艺术的珍品,用于焚香驱蚊、改善卧室异味,其加工精度和表面光洁度已接近现代机械加工所能达到的水平。焚香之后,青烟从博山式香炉的镂空孔洞中袅袅升起,弥漫山谷,景象格外动人。
用金覆盖物体表面,不但能增强其美感,而且能防止腐蚀。
茂陵志/陕西省志编纂委员会. —西安: 三秦出版社, 199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