裕陵是清朝最后一位皇帝乾隆皇帝(1715-1792年)的陵墓,位于孝陵西侧圣水谷。裕陵于乾隆八年(1743年)二月初十日开始动工,至乾隆十七年(1752年)竣工,耗费白银178万余两。
裕陵建筑规格与景陵基本相同,因建于清朝鼎盛时期,当时国泰民安,财力雄厚,因此建筑规模宏大,用料精良,气势宏伟,富有创新。裕陵较景陵、泰陵相比,增加了麒麟、骆驼、狻猊石像,共计8对,数量之多在清代陵墓中居第二位;隆恩殿东暖阁辟为佛阁,从此以后,凡帝陵东暖阁均辟为佛阁,成为一种习俗; 其他帝陵门前玉带河上均建有三座小平桥,裕陵却建有三座同样规格的单拱桥,且两端的龙凤柱头栏杆未用鼓石,而是用背龙,在清陵中尚属绝例;隆恩门前三进三拱桥两侧各建一座对称的平桥,此后便成为惯例。裕陵圣德神功碑亭仿景陵圣德神功碑亭风格,设两座碑,东碑刻满文,西碑刻汉文。值得一提的是,碑文由仁宗(嘉庆皇帝)永琰所书,汉字则由以书法闻名的高宗弘历第十一个儿子成王永琰所书。 因此此功德碑不仅具有很高的历史价值,而且具有极高的书法价值。
裕陵最值得称道、文化气息最浓厚的部分莫过于地宫。地宫为传统的拱券式石结构建筑,由九座穹窿、四道门组成。从第一道石门到最后一道金穹窿,穹顶、平水墙、月光石上均布满佛教石刻,堪称是一座庄严的地下佛殿。四道石门上塑有八大菩萨,第一道门穹窿内侧平水墙上塑有四大天王,明堂穹窿顶塑有五佛,殿堂穹窿东西墙上塑有两组相同的五欲像,明堂穹窿和金穹窿东西墙上的月光石上塑有八宝、法杵、珍珠、喇嘛塔、壶等图案,还有用29464个藏文、647个梵文镌刻的佛经、咒语。 这些石刻栩栩如生,布局严谨,雕刻技巧精湛,被誉为石刻艺术宝库。明堂穹顶的东西平水墙下安置着四组宝座。金顶内有须弥座形的石棺床,棺床中间安放着高宗的棺椁,棺下是一口金井。高宗棺椁左右分别安放着孝贤皇后、孝懿皇后和慧贤妃、哲敏妃、淑嘉妃的棺椁。裕陵地宫对于研究清代陵墓、乾隆皇帝生平及佛教石刻都有着十分重要的价值,裕陵地宫的未解之谜吸引着人们不断对其进行探索。
1928年,孙殿英东陵盗墓案震惊中外,裕陵地宫惨遭洗劫。1975年对地宫进行清理,1977年对裕陵建筑进行全面修缮。1978年,裕陵及地宫正式对外开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