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论海昏侯墓孔子屏风.doc 又论海昏侯墓孔子屏风
(首次发布)
邵宏
南昌西汉海昏侯墓出土屏风,因屏风上有孔子画像,又涉及孔子生辰问题,受到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近日,在本网站,我们又看到王楚宁、恩子建、任和合、曹敬年的讨论文章:王楚宁的《海昏侯墓孔子屏风浅析》;恩子建、任和合的《海昏侯墓孔子屏风“生于野”纠正千年错误》;曹敬年的《海昏侯墓出土屏风记载的孔子年龄预测》。
读完之后,受益匪浅,但也觉得有些遗憾,因此,虽心中卑微,仍写下此文以求教。
朱先生的讨论依据是媒体发布的屏幕局部照片,只剩下60多个字。但他们都忽略了媒体发布了更多关于屏幕的内容。今年1月,中央电视台《发现》栏目报道了海昏侯墓,其中就有屏幕的特写。请看/video//此视频
王仁祥先生在新浪博客上贴了两张该视频的截图,但并不完整/kgsb//
根据电视画面显示,画面部分文字共计7行,超过115个字符(包括4个拼合字符和部分无法辨认的字符,不包括根据媒体报道可自行添加的7个字符)。笔者尝试对这段文字进行如下解读:
第一排:
……有一个人叫方叔,方叔生了伯夏,伯夏生了叔良。
(何)□颜氏……(居于野外)……
第二行:
...所以他的名字叫丘云,字仲尼。他的姓孔,他的族名子。孔子小时候,他就做了(?)...(七尺九)...
第三行:
...孔子的德行人人皆知。鲁昭公六年,孔子三十岁左右。孔子说:...
第四行:
...很多人从很远的地方来向他学习。孔子的弟子:颜回、子...
第五行:
……□。鲁哀公六年,孔子六十三岁。是时周国弱,道亦弱……
第 6 行:
……人,四方奋起,强者在右,南蛮与北蛮相通,中国不绝矣……
第 7 行:
…
下面对部分文字做简单解释:
1.“……有个人名叫方(方)叔。方(方)叔生伯夏,伯夏生叔良□(和),□颜氏……(生于野外)……故名丘云,字仲(仲)尼。姓孔,氏子。”
”
注:原文“方叔”与“伯夏”重复。《史记·孔子世家》(以下简称《世家》):“孔子,鲁国昌平乡陬邑人。其祖宋人,名孔方叔。方叔生伯夏,伯夏生叔良何。与颜氏女子野合而生孔子。祈于泥丘而得孔子。鲁襄公二十二年,孔子生于头顶,故名丘云。字仲尼,姓孔氏。”将二者相比较,相似之处显而易见。“何”可以加在“叔良”之后;而“宋”也可以加在“任也”之前。 另据悉,画面上印有“生于野”四个大字,《南昌海昏侯墓出土最早孔子像》,《新华每日电讯报》2015年11月15日。
应在“言实”与“故名秋云”之间,即第一行末或第二行初的缺文中,故相应补充。
2.“孔子造子,造(?)…(七尺九)…”
“皃”在原文中是清楚的,但“为皃貌”却不予否定。《世家》说:“孔子幼时,常以祭祀为乐。”因此,“皃”应为误写“儿”。“作”的正确部分不明确,值得商榷。据媒体报道,考古学家介绍,增加了“七尺九”。陈彦伟、吴秀娟:“
这是指孔子的身高。《史家》说“孔子身高九尺六寸”,这和孔子身高的说法有很大不同。
3.“孔子的弟子:颜回、子……”
行末“子”字已损,无“干”字,前人注疏解为“子干”无根据,或为误读前文“子言”所致。
4.“四国奋起反抗,强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