蒋光富
泰山脚下的肥城鲁坊战斗烈士陵园里,有一座八路军115师代理师长陈光和夫人石瑞初的墓。说起这对夫妇的墓,有一个悲壮、凄婉、催人泪下的故事。
墓碑上的主人公陈光将军,是1939年日寇侵华时八路军115师代师长。他率领抗日战士渡过黄河,但尚未站稳脚跟就被日军重兵包围。将军沉着应对,退守山区。他利用山区优势与敌激战一日,在夜色掩护下,率领八路军115师师部、686团及台西特委党政人员跳出包围圈,保存了革命力量。此战,全歼敌军1300余人,115师仅损失200余人,创造了八路军机动灵活、以少胜多的又一个奇迹。
为纪念在鲁坊战役中牺牲的烈士,当地政府在凤凰山南坡修建了烈士陵园,安葬烈士遗骸。园内有一座水泥墓,一人独葬。墓前石碑上刻有“史瑞初同志之墓”三个字,由老革命家、原北京市委书记段俊义题写。
石瑞初是陈光将军的夫人,她不是鲁方人,也不在鲁方去世,为何会被葬在这里?查了资料,我才知道她被葬在这里的原因。
石瑞初1937年参加革命,与将军结婚一年多时,遇上了鲁坊战斗,身为随军医生,与师部一起被包围在鲁坊,如果突围失败,她必定成为烈士陵园的一员。由于丈夫指挥正确,她随丈夫成功突围。此后的岁月,两人并肩作战,南征北战,最终迎来了新中国的诞生。
这位将军1928年参加湘南起义,作战英勇,战功卓著。但由于性格倔强,1950年因内部矛盾被错扣为“反革命”,被软禁在武汉。长期的监禁使他患上精神病,1954年在软禁期间自焚。
将军死后,为了使两个儿子不受牵连,石瑞初忍着巨大的痛苦,将两个儿子的姓氏由陈姓改为石姓。
改姓之夜,石瑞初的心在滴血,她关上灯,独自坐在黑暗中,想哭却哭不出来,一遍遍哀悼:“陈光,陈光,我了解你,你当了一辈子兵,刚正不阿,倔强不屈,永不放弃,你是一个革命者,我绝不会相信你是反革命。为了我的孩子,我只能这么做。我石瑞初对不起你!我的战友,我的丈夫!”
经过38年的冤屈,38年的痛苦等待,38年地狱般的煎熬,将军的冤案终于在1988年平反了。
将军平反后,石瑞初立即给儿子改姓陈,后来她走遍了不少地方,四处打听,但因为时间太久,还是没能找到丈夫的骨灰和遗物。
1994年6月,石瑞初病重,她留下遗嘱:“我死后,将我的骨灰安葬在我和陈光一起战斗过的芦坊凤凰山脚下,以表我一生献身于革命,生死与陈光在一起。”
将军之子陈小兴查阅了大量史料,2012年,他历尽艰辛,沿着红军长征的路线,来到将军长征战斗过的十处地方,捡石头,在上面刻下地名,还赶回湖南老家,从祖坟里捧起一把土,又到武汉将军被软禁的院子里,挖出一块老树皮。这些代表将军身份的物品,与石瑞初的骨灰一起埋葬,石碑上最后镌刻着:陈光、石瑞初之墓。
这是一座迟来的夫妻合葬墓,也是一座特殊的合葬墓。从今以后,这对献身革命的老夫妇、昔日的战友、同心同德的革命伙伴,将永远安息在这片曾经生死与共的土地上。
山风吹拂,松涛呜咽,柏枝摇曳,细语低语,向人们诉说着将军夫妇的不幸遭遇。
人们伫立在联名墓前,悲痛万分,热泪盈眶,久久不愿离去,他们连连鞠躬,默默哀悼:将军,您虽然含冤而去,但泰山脚下革命老区人民永远不会忘记您为解放事业立下的光辉功绩。
人们都在评论历代的功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