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宝山革命公墓的面积达到150亩,它坐落于北京西部石景山区的八宝山南麓,并且紧邻西长安街的北面,有多条公交线路如337、373、620、941、389以及地铁线路在此经过,出行十分方便。
八宝山革命公墓始建于1949年11月,这一决定是在北京解放之后做出的,当时北京市政府有关领导受周恩来同志指示,旨在建立革命烈士墓地以教育人民群众。为此,相关领导人员进行了多次实地考察,最终将公墓的地址选在了环境优美且交通便利的八宝山。1950年,北京市当局把八宝山护国寺改建为公共墓地,依据周恩来总理的指示,将这个墓地命名为“北京市革命公墓”,作为革命先烈的安息之所。
1970年,在周恩来总理的批准下,北京市革命公墓更名为“北京市八宝山革命公墓”。该公墓最初建立时,主要用来安放我国已逝世的党和国家领导人、军队高级将领、各民主党派负责人、知名民主人士、杰出科学家、著名文学家、高级工程技术专家、英勇的革命烈士、外国友人以及县处级以上干部。1992年,依照北京市政府的相关要求,安葬的级别门槛,从原本的县团级以上干部,提升到了司局级以上干部。
1996年12月,北京市政府授予八宝山革命公墓青少年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的称号。2007年5月,中宣部将其列入第四批全国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名单。如今,这里已成为开展红色教育活动的核心地点,每年清明节期间,众多社会成员都会前往这里,向革命先人献上祭品,并举行各类纪念仪式,以此表达对先烈的崇敬之情,同时激励后来者奋发图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