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始皇陵是中国首位皇帝嬴政的安息之地,这位统治者生于公元前259年,卒于公元前210年,其陵墓已被列入中国首批世界文化遗产名录,同时也是首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和国家AAAAA级旅游景区,那么秦始皇陵的具体位置在哪里呢?为什么至今没有进行发掘呢?现在就跟随怪柴网小编一同来了解这些情况。
一、秦始皇陵墓在哪里
秦始皇的陵寝坐落在陕西省临潼县东边大约五公里的下河村周边,南面依山,北面临水,是个幽静雅致的好去处。
秦始皇陵从秦王政元年(前247年)开始建造,持续到秦二世二年(前208年),总共花费了39年时间,是中国历史上建造最早,规模宏大且规划周密的帝王陵墓。陵墓有内外两道夯土城墙,分别代表皇城和宫城,与当时的帝都咸阳布局相呼应。陵墓封土位于内城区域的南部,形状像倒扣的斗笠,现在高度达到51米,底部周长大约1700米。根据文献资料,秦始皇陵内部还修建了各种类型的宫殿,并且存放了大量的奇珍异宝。秦岭山脉环绕的区域里,散落着许多构造不一、意义不同的陪葬区域和地下墓穴,目前勘测出来的数量已经超过四百处,其中就包含了被誉为“世界第八大奇迹”的军队陶俑墓穴。秦始皇陵作为帝王陵墓中规模最为宏大、布局最为奇异、内容最为充实的代表之一,充分展现了两千年前中国汉族劳动人民所具备的艺术才华,是中华民族值得自豪和珍惜的珍贵资源。
秦始皇陵经国家相关部门审定,确定为首批国家级重点保护的文化遗产单位,于1987年12月,经由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审议通过,载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
二、秦始皇陵墓为什么不挖
秦始皇陵堪称中国封建帝王陵墓中的典范之作,无论在规模方面,抑或是在等级方面,都堪称顶尖水平。千百年来,这座陵寝一直保持着沉默的姿态,未曾有过对主体部分的挖掘和探究,这种情况难免让许多人感到不解。毕竟,与其他陵墓相比,秦始皇陵具有更为显著的探索价值,也是无数人急切盼望能够亲眼见识的陵寝。
秦始皇陵至今未曾开启,首要障碍在于难以实施周全的守护措施。许多陪葬品深埋地下岁月太久,一旦接触空气便易发生质变,若缺乏先进的文物保存手段,此陵寝便无法进行发掘工作;再者,其工程体量极为庞大。秦始皇陵体量极为庞大,如此规模的挖掘需要耗费大量时间和精力,同时,发掘技术也存在一些瓶颈,在没有充分准备的情况下也不宜贸然进行;此外,陵墓中可能存在巨量水银,这一因素也阻碍了对其的发掘。根据古籍记载以及部分专家的实地勘察,推测秦始皇陵内部可能蕴藏着丰富水银,这种具有强烈毒性的物质,也是皇陵难以被发掘的另一个关键原因。
保护工作难以彻底实施。秦始皇陵内珍藏大量珍贵物品,当前的技术尚无力实现全面守护,一旦发掘若无法妥善保存,这些文物极有可能发生氧化腐坏,造成的损失将是难以估量的,因此,在成熟的文物保存方法问世之前,秦始皇陵不宜进行发掘。
这项工程体量极其庞大,秦始皇陵的这种规模特性,导致发掘过程必须投入海量的劳动力资源,以及庞大的物资和经济支持,此类工作给民众带来沉重负担,且经济损失严重,项目实施时间会极为漫长,这也是秦始皇陵至今未能启动发掘的重要缘由之一。
秦始皇陵中水银含量极高,史书记载有大量水银,科学家在陵墓周边也检测到一定量水银,这种剧毒物质造成的危害难以估量,这也是秦始皇陵至今未发掘的重要原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