孝庄文皇后安葬于东陵,其身份地位在众多后辈中最为尊崇。她的后代对她充满敬意。每当皇帝前往东陵,必先到此地行拜祭之礼,方才前往其他陵园。
昭西陵坐落在清东陵大红门的东边,面向南方,是清太宗皇太极的皇后,即孝庄文皇后的陵墓。其建筑从南至北依次排列为:下马牌、神道碑亭、东西朝房、东西值班房、隆恩门、三座琉璃花门、东西燎炉、东西配殿、隆恩殿、陵寝门、台石五供、方城、明楼、宝城、宝顶,宝顶之下是地宫。在陵寝的东侧,还建有用于制作祭品的神厨库。
康熙二十六年,即1687年,孝庄文皇后不幸去世,她留下遗愿要求被安葬在孝陵周边。依照祖制家法,孝庄文皇后应与皇太极合葬,然而,既不想破坏祖制,又不愿违背祖母的遗愿,于是只得在东陵修建了一座暂安奉殿。为了停放棺椁,他们甚至拆除了祖母生前钟爱的慈宁宫东侧的一座庑殿顶殿堂,并将其迁移至清陵的暂安奉殿。尽管如此,康熙年间,孝庄文皇后的陵寝问题始终未能得到妥善解决。到了雍正三年,即1725年,世宗皇帝以孝庄文皇后暂安后国家繁荣昌盛、圣祖在位期间国祚绵长、子孙众多为由,认为该地风水极佳,于是将暂安奉殿改名为昭西陵。雍正三年正月初二日动工,同年十二月初十日,孝庄文皇后的棺椁被安葬于地宫之中。
与清代其他皇后的陵墓相较,昭西陵的建筑风格极具特色:其一,其他陵园的隆恩殿皆采用歇山顶式样,而昭西陵的隆恩殿却采用了庑殿顶设计;其二,其他陵墓的隆恩殿前仅设有一道入口,但昭西陵却增设了两道门,并且陵园亦相应地修建了内外两道围墙;其三,在陵墓前方并未挖掘马槽沟,也未建造三孔拱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