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可能难以置信,但事实如此,我每天早晨在上班前都会站在镜子前,涂抹口红和喷洒香水——这并非为了参加相亲,而是为了前往殡仪馆为逝者进行化妆。初入职场时,我连冷藏室的门把手都不敢触碰,然而现在,我竟能一边享用螺蛳粉,一边为年迈的长者精心修饰面容!
"练胆套餐"治好了我的社恐
新员工加入公司后,首先得经历一套“勇气挑战”:给遗体穿上袜子是首要任务。我至今仍清晰地记得,第一次我手抖得如同患有帕金森症一般,竟然将宽松的棉袜硬是穿成了紧身款。师傅见状,忍不住说道:“你就把它想象成给熟睡的父亲穿鞋!”如今,我能在三秒钟内迅速套好寿衣,甚至还能向家属推荐合适的骨灰盒款式。而冷藏室,才是真正的社交恐惧症患者的天堂。二十度的空调恒温让办公室显得格外宜人,相较之下,写字楼的环境就逊色多了。最关键的是,这里无需应付活生生的人——因为这里的“客户”绝不会对你的服务态度提出任何投诉。而隔壁那家火化车间的小哥更是独具匠心,他把手机铃声设置为《大悲咒》,屏幕保护则是阎王表情包,他自豪地称之为“沉浸式办公”。
比鬼故事更刺激的职场日常
你以为最令人胆寒的是遗体吗?大错特错!上个月家属坚称我们调换了尸体,值班大姐立刻出示了监控录像,连死者耳后痣的具体位置都记得清清楚楚。还有一次,半夜警报器突然发出恐怖的叫声,李姐拿起扫把摆出了打棒球的姿态,后来才知道是设备出了问题,她自嘲道:"要是真有什么东西冒出来,我能想出十八种让它死法"。然而,最考验人的还是对非正常死亡遗体进行整容的工作。目睹过浸泡于水中膨胀、车祸中扭曲变形的景象,经验丰富的师傅们竟能凭借油彩,将照片中的形象修复得栩栩如生,使家属得以目睹逝者安详的睡容。记得有一次,为一位跳楼身亡的年轻人进行面部重塑,化妆师竟然将塌陷的半边脸恢复得与他的身份证照片毫无二致。
相亲市场的"死亡Buff"
在相亲领域,这个问题尤为突出。王姐去相亲,对方听闻她在殡仪馆供职,还没喝完咖啡就匆匆离席,甚至直言“不吉利”。然而,疫情缓解之际,她短短三天内处理了二十多具遗体,回到家后,她抱着母亲痛哭流涕:“这些老老少少走得如此匆忙,甚至都没来得及穿上体面的衣服。”相比之下,95后的年轻人似乎更加豁达。杨旸在朋友圈分享工作照片,同学们半开玩笑地说,将来若是离世,一定会选择他提供的服务。有一位女子所撰写的悼词宛如情书,她在为家属朗读信件时,自己先泪流满面,这样的举动使得整个告别仪式充满了温馨的情感。
钢铁心脏的温柔开关
难道从事这一职业的人都心肠冷漠?火化师老陈发现孤寡老人的骨灰无人认领,便自掏腰包购置了墓地;美容师会为小女孩别上她最喜爱的草莓发夹;主持葬礼的年轻人则会在摇滚歌手的告别仪式上,全程播放他生前的经典作品。而最让人动容的是,在处理无名尸体时,工作人员会轻声细语地说:“我们回家了”,随后他们还会认真地整理遗容——即便他们知道可能永远等不到家属的认领。
活人比死人可怕系列
令人不寒而栗的是世间的算计之深。我曾目睹有人为获取更多赔偿金而伪造死亡证明,结果被业务员立刻揭穿其伪造的印章;也见过家属在灵堂为争夺遗产而大打出手;更有甚者,有次接到一个自称“客户”的电话,对方一开口就要求订购冥婚套餐,甚至还要求“挑选新娘的照片”。与这些相比,那些安静躺在冷藏柜中的逝者简直就是天使。我如今已养成了一种“无畏免疫系统”:即便下班后,我依旧悠然逛夜市品尝烧烤,周末更是兴高采烈地去游乐场乘坐过山车,尽情尖叫。这份工作让我领悟到最为关键的一点,那就是要使每一天都充满活力——因为经历过太多来不及道别的遗憾,我才更加深刻地理解了“直面生死”的深刻含义。
所以无需再询问我在殡仪馆工作是否感到恐惧,若真的遇到了鬼魂,我定会首先询问它是否需要预订往生VIP服务——因为面对KPI的压力,那可比鬼魂带来的惊吓要严重得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