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波时空》作者刘畅等人“聚金于卢居坞,散火于杨梅林。茶竹笋满禅味,松柏真法音”。苏东坡的诗“十六人初聚志国书院,参廖师,赋诗异韵诗德”,就将茶与竹笋并列提及。笋即苦笋,又称甜笋、冷笋。从名字就可以看出,苦味并不是唯一的。早在3000多年前,古人就注意到了苦笋的美丽。其香气清爽,味微苦,余味甘润。
无独有偶,唐代大书法家怀素的名作《苦笋扎》,包括名字在内,全文只有14个字,却讲到了两种植物,一种是苦笋,一种是苦笋。是茶。此帖是最早可考的与茶有关的佛教书法,也是禅茶的产物。可见,茶和竹笋不再只是植物。中国茶文化源远流长,已上升为茶道。
中国的很多植物都有特殊的寓意,比如大家熟悉的岁寒三友、出淤泥而不染的莲花、象征“万事如意”的柿子等等。
中国是世界上植物多样性最丰富的国家之一。在文字出现之前,新石器时代的陶器上就刻有植物图案。成书于春秋时期的《诗经》不仅记载了许多花木的生态环境和日常用途,而且通过诗歌特殊的表现手法赋予了它们深刻而浪漫的意义。古人还用它作为装饰器物的象征。常见的有莲花图案及装饰、“寒冬不凋零”的金银花图案、伸展的芭蕉叶图案、柿茎图案和各种花瓣图案等。植物已成为文物的一部分,表达了独特的精神内涵。中国人民。
秘密丛林:文物中的植物神话传说
01
青铜圣树
三星堆商代博物馆
现存商代青铜神树8棵,其中完整修复的商代青铜神树高396厘米。它是世界上发现的最大的单体青铜器,被命名为“神树一号”。一号神树由基座和主体两部分组成。树的顶部不完整。基地似乎是三座山相连。树干分三层,攀登山顶。树的分支分为三层,每层有三个分支。果枝有两根,一根向上,一根向下。水果基地巨大。全树有九只鸟,站在向上果枝的果实上。一条龙沿着主干的侧面伸展,准备飞翔。关于青铜神树的内涵,学术界尚有不同意见,但将青铜神树定义为“神树”已是共识。
一种观点认为,这棵青铜神树的造型和内涵应该与《山海经》中记载的“建木”有关。传说建木是连接天、地、人、神的桥梁。伏羲、黄帝等帝王就是用这个神梯上下人间和天地,所以神树就是古蜀人沟通人神、上下天地的天梯。地球。
也有人认为这棵神树就是传说中的“扶桑”。相传远古时期,天上有十个太阳。他们住在一棵名叫“扶桑”的树上。九个太阳住在下面的树枝上,一个挂在天上。这棵树高得足以托起太阳,因此被认为是神树。因此推测,古蜀人应该是在崇拜神树的精神力量下,建造了如此精美的青铜树,以表达对树木的崇拜。两棵木槿树同根,故名扶桑。相传木槿树还结有果实,果实呈红色,九千年才成熟一次。它们尝起来又甜又香。中国很多文献中都有对木槿树的描述,几乎都与太阳有着密切的关系。因此,芙蓉树成为了东方常见的图腾,表达了人们对光明的崇拜。
02
金钱树
汉四川绵阳博物馆
西汉金钱树是我国迄今为止出土的最大的金钱树。造型生动优美,保存完好。这种金钱树基本上只出现在东汉时期的古墓中,西晋时期就完全消失了。对于其功能和属性有不同的解释。经过多年对金钱树的研究,专家认为金钱树的出现是由于古人对树木的崇拜。
树崇拜是世界各地普遍存在的文化现象,这种现象在巴蜀文化区更为独特。古蜀人认为“建木”、“若木”是通往天地的阶梯,是太阳神的栖息地。因此,早期出土的很多金钱树叶子都与各民族的神话传说相结合,演变成了社会符号。柱子和树神的镂空图案。汉代以后,随着人们人文观念的提高和宗教观念的逐渐衰落,叶子上雕刻的大大小小的钱币形状取代了以前的各种神话图案。
重要文物原料
03
河姆渡出土朱红色漆碗
浙江省博物馆新石器时代
此碗是用一块木头用车床挖出来的,外壁涂有朱红色的天然漆。它是世界上发现最早的漆器之一,是考古学家研究中国漆器历史的重要依据。生漆,俗称“土漆”,又称“国漆”或“大漆”,是从漆树上采收的乳白色纯天然液体漆。暴露在空气中逐渐变成棕色,约4小时表面干燥硬化。形成漆膜。
漆树(Rhus)是无患子科漆树科的落叶乔木。树皮粗糙,灰白色,叶子为椭圆形奇数羽状复叶,先端渐细。叶子和树枝的背面都覆盖着细毛。当接触到漆树汁液或被漆树叶抓伤时,皮肤会出现湿疹样,即出现发红、红斑、丘疹、水疱。但它分泌的天然树脂涂料却有“涂料之王”的美誉。防腐、防虫、耐高温、密封、耐热、耐磨等都具有极高的价值。即使是早期的现代合成涂料也远远落后。
漆树种子的油可以制成墨水和肥皂;果皮还可提取蜡,制成蜡烛和蜡纸;用于建筑;同时还可入药,具有通经、驱虫、镇咳等功效。
04
马王堆一号墓木棺
汉湖南博物馆
这棺材是一套棺材,一共有四口木棺材。从里到外分别是锦漆棺、黑漆棺、红漆棺、素黑漆棺。四口木棺的内壁均涂有红漆,外壁装饰各异。外棺室为杉木,四口木棺为楸木。
中国有着悠久的木材利用历史。杉木因其质轻、坚韧、抗虫、耐腐而受到古代人们的青睐。东周时期,已有使用杉木棺材作为棺材的例子。到了宋代,杉木已被运用到生活的方方面面,如房屋、船舶、家具、棺材、桥梁、火药、古琴、香、药材等物品。有大量使用杉木的记录。在丧葬、音乐、医疗保健、诗歌等社会文化领域,杉树对宋代的影响远远大于前代。宋代,杉木文化比前代更加多元化,也取得了很大程度的创新和发展。
05
马王堆一号墓T形帛画
汉湖南省博物馆
长沙马王堆一号
这幅丝绸画同时使用矿物和植物颜料,色彩丰富、浓烈、绚丽。其中,红色金乌尤为引人注目。据考证,是用茜草染色的。
茜草根作为天然优质红色染料,含有色素,多生长于沙质土壤中。早在《周礼·地官·张染草》中就有记载,官方派专人管理茜草等染色植物:“张染草张春秋采染草物,收并赋予它们权威,并为以后的使用做好准备。”时不时地受到嘉奖。”
茜草、雪见愁等为多年生攀缘植物,根红黄色,主要色素成分为茜素、茜素。一般秋季即可采收。选根粗、断面暗红色的,挖出,晒干,贮藏。
06
“五星出东方,造福中华”的挂毯
汉疆博物馆
五星级东方锦先用白、红、绿、黄等经线织造,再用青色纬线织造。丝线染色是对植物染色水平的极大考验。这里的青色是植物色靛蓝,是由靛草制成的蓝色。
早在石器时代,人们就用手摩擦早熟禾的鲜叶,发现手最初是绿色的。用水冲洗后,逐渐变成持久的蓝色。由于发生了化学反应,绿色的叶汁变成了蓝色。主要品种有蓼蓝、松蓝、马蓝、木兰等。
马兰的根是著名中药“板蓝根”,其果实是中药“兰石”。它们均具有杀菌、消炎、清热解毒的功效,可用于预防和治疗流行性脑膜炎、流感、肝炎等传染病。
07
陆机《平符帖》卷
金故宫博物院
(黄蘖bò)
陆机《平符帖》卷所用的纸是黄麻纸,是一种用麻纸染成黄色的蘖汁制成的古代名纸。它是东晋著名医学家葛洪(公元281-341年)发明的。厚实、耐用、防蛀。
早期,纸以原料命名为“麻纸”。为了增强纸张的韧性,葛洪用黄蘖汁对麻纸进行染色,得到“黄麻纸”(黄麻纸)。黄芪为芸香科落叶乔木。它的树皮含有生物碱,既是染料又是杀虫剂和驱蛾剂。这种材料极大地解决了纸张的保护问题。
黄蘖不仅用于造纸,还具有药用价值。栓皮可用于蒙药和中药。饭后服用栓皮粉有止泻作用;或者它可以用作镇痛剂。将粉末与醋混合,然后用冷湿布涂在受伤部位。这些药用用途在《药源》、《液本草》等古代医书中都有记载。
生命密码:植物元素与文化内涵
08
尚大河方鼎
湖南省博物馆
大和方鼎为人面装饰,是目前中国唯一的人面装饰青铜鼎。内壁有两处铭文,一为“大”,一为“禾”。
草作为粮食作物的总称,是指其整体;单独而言,粮食作物的种子称为农作物,茎节称为草。禾本科谷类植物包括现在的小麦、大麦、黍、小米、水稻、高粱和玉米。此鼎上的二字铭文是古人为祈求稻谷丰收、希望庄稼长得人高、祈求农业丰收而创作的。
09
战国金银嵌丝网铜壶
战国南京博物院
酒器以战国时期镶有金银丝网的铜壶为酒器,腹部焊有纵横花枝,花枝上焊有花朵。花朵由五片花瓣和雄蕊组成,花瓣装饰细如发丝。总共有五百七十六朵盛开的桃花。此外,铜丝网盖由九十六条卷龙和576颗梅花钉制成。
粉红色的桃花十分鲜艳,自古以来就是主要的观赏花卉品种。人们也用它们来象征春天的到来。 《诗经》有一章叫“桃花”,用“桃花火红”的词来赞美新婚夫妇的美丽。桃花有红、紫、白等多种颜色,又可分为单瓣和重瓣。
10
新石器时代龙山文化彩绘龙纹陶盘
中国社会科学院新石器考古研究所
彩绘龙纹陶盘上有一条盘踞的龙,嘴里叼着一根类似“叉状树枝”或桑叶的东西。桑树是一种树干或灌木,树干高,叶子较大,椭圆形,边缘有粗锯齿,花和果实较小。
“桑”字最早出现于南朝,被南朝徐陵编撰的诗集《鱼台新赋》收录。 《本草纲目》记载:“桑葚能祛风除湿,治风寒湿痹、脚气、水肿、身痒;根皮能清肺平喘、利尿消肿、治咳嗽”。因肺热,水肿,喘息,小便不利。”先秦时期,桑树是沟通天地的重要媒介。例如,《尚书》记载,盘庚曾到桑林祈雨。作为交流的媒介,桑林也是神奇动物(蚕)的家园,它们可以变成飞蛾,飞上天空。因此,桑林就成为巫师们练习魔法的绝佳场所,后来发展成为“扶桑”的概念。 《定志方中》曾写道:“景山京城,下看桑云,吉祥,终许臧”。表达了桑树在古代是国家安定、人民丰衣足食的象征。
11
太保顶
天津西周博物馆
太宝鼎的腹部四面均饰有蕉叶纹和饕餮纹。四个角均饰有门脊。鼎腹内壁刻有“大宝珠”三个大字。蕉叶纹是商周青铜器上常见的几何图案。因其形似三角形,边线呈弧形,形似芭蕉叶而得名。
商周时期,蕉叶纹主要装饰在器物的颈部和腹部,视觉上给人一种无限向上的感觉。它可能象征着人与天地之间的沟通和对话,是人们祈求祖先和神灵保佑的媒介。 。
芭蕉叶可入药。它们性寒,味甘。它们具有清热、利尿、解毒的功效。在诗人眼中,芭蕉常常与孤独、悲伤,尤其是分离的情绪联系在一起。但同时,芭蕉又是正直、高大、粗犷、高大、洒脱的。
12
齐王墓出土铜方镜
汉子博市博物馆
齐王墓青铜方镜背面有五个圆形弦纹纽扣,两个短边各铸有两个纽扣。每颗纽扣周围均饰柿茎纹,背面饰夔龙缠纹,卷曲交错自如。柿蒂纹是战国时期出现、汉代流行的一种具有时代特征的装饰图案。因有的图案形状像柿子蒂分为四片花瓣而得名。又称柿蒂纹。
早在2000多年前,汉代司马相如所著的《枯林颂》(公元前120年—公元前118年)中就有“枇杷烧柿子”的说法。可见,早在汉代就开始栽培柿子,已有2000多年的历史。柿子深受古代人们的喜爱。 “柿”与“事”谐音,寓意“万事如意”。中国人喜爱有吉祥寓意的事物,自然更偏爱橙红色的柿子。于是,一个与其相关的颜色名称就诞生了——“朱柿”。
13
人兽树纹汉红袍
汉疆文物考古研究所
袍上图案中的石榴树,枝条苍劲,树头上叶子稀疏,枝条间果实累累。在古希腊神话中,石榴是农业女神德墨忒尔的象征,具有丰饶、多产的寓意。
石榴和葡萄是西汉张骞出使西域时带回中国的。石榴原产“安石国”(今伊朗、阿富汗),故称安石。种子有透明的外皮,可以食用。它们还用于酿酒并种植为果树。石榴花鲜艳如火,还有粉红色、黄色和白色的花品种。历代以来它都是重要的观赏植物。宋代王安石说“翠丛中一点红,不须多动春色”,就是指石榴花。
中国人还把石榴视为吉祥物,认为它是生育和繁荣的象征。古人说石榴“千家同膜,万子如一”。民间婚礼时,常将剥开果皮、露出浆果的石榴放在新房的案头或其他地方。有些人还赠送石榴作为礼物,以祈求好运。
14
北魏绣佛像供养者
魏敦煌博物馆
此残片中的供养者身穿窄袖左翻及膝长袍,饰有桃形金银花。
金银花是一种匍匐植物。因花黄白色,故俗称“金银花”、“金银花”,俗称“卷草”。花有长花瓣和下垂的胡须,半黄半白。它们在冬天不枯萎,所以被称为金银花。藤蔓主干棕色至黄褐色,幼枝绿色,空心;叶椭圆形,对生,有柔毛;花初为白色,渐黄,黄白相映。浆果成熟时呈球形、黑色、有光泽。
金银花是多年生半常绿缠绕灌木,适应性强,无论土壤质量如何。它既耐旱又耐涝,而且根系深厚,可以防止水土流失。 《本草纲目》记载,忍冬性味甘寒,清热解毒,消炎消肿,对细菌性痢疾及各种化脓性疾病有功效;也可制成花草茶作为饮料饮用。
15
长阳太尊石像
唐山西美术馆(太原纯阳宫)
石像富含莲花元素。底座一层周围刻有莲花、金银花、仙鹤;底座右侧刻有站在莲花座上的弟子和道士。石像本身戴着莲花形的皇冠。由此可见莲花在道教中的象征地位。
六朝时期,莲花作为道教吉祥象征的属性就已经形成。在中国的神仙世界里,莲花是一种很常见的花;仙人常以“青莲藕”为食。道教有“八宝”,又称“暗八宝”,是八仙所持之物组成的图案。其中一件“宝物”就是何仙姑所持的莲花。 《封神演义》中,哪吒“复活”了。太乙真人以莲藕为材料,为哪吒重塑了肉身。
此外,荷花还具有一定的药用价值。莲子、莲衣、莲室、莲须、莲子心、莲叶、莲茎、莲根节等均可入药。莲子能活血止血、祛湿祛风、清心凉血、清热解毒。莲子能滋补心、肾、脾、肠。莲藕能清心、补肾、涩精、止血、清热除烦、生津止渴。荷叶能清热利湿、升阳止血、帮助减肥。
16
新郑出土莲花鹤铜方壶
春秋时期 河南省博物馆、故宫博物院
莲花鹤方壶的壶盖铸成莲花花瓣形状,四周展开一圈肥硕的双层花瓣,花瓣上布满了镂空的孔洞。
荷花,又名荷花,是我国传统名花。它的花叶娇嫩,香气四溢,深入人心。它具有迎着烈日不畏惧、出淤泥而不染的气质。在人们心目中,莲花是真、善、美的化身,是吉祥、繁荣的预兆,是佛教中神圣、纯洁的名字。荷花一般每个节上只有一朵花。有时,基因突变会导致同一节点上开出两朵花。古人将此视为吉兆,称之为“平行枝芙蓉”。
17 号
北齐青釉莲花尊
中国北朝国家博物馆
此尊雕像通体有十三层装饰。除颈部刻有宝相花和浮雕动物纹外,其余均为莲瓣纹。盖下有重瓣莲瓣,盖沿有重瓣向上莲瓣,上腹有三层莲瓣,下腹有重瓣莲瓣。莲瓣丰满,微微向外卷曲。造型端庄,纹饰丰富,是典型的北朝青瓷器物。整体装饰雕塑工整精致,呼应上方的呼唤,气势磅礴。
荷花有许多古名,有芙蓉、莲藕、水木耳、水花、水芙蓉等。 起源于印度和中国,《诗经》《国风臣风·则佩》云:“在河的彼岸,有香蒲和莲花。”人们崇拜莲花,因为它死后仍能存活,并能在来年重生。古人以荷花为食。希望一个人的灵魂能够在死亡后继续存在。因此,莲花雕像的装饰内容被用于墓葬中,代表着对死者的一种精神寄托。
荷花是观赏植物和重要的水生蔬菜。作为观赏花卉品种,花色有红、粉红、白、浅绿、黄、复色、中间色等;花型有单瓣、复瓣、重瓣、重瓣、千瓣等,花瓣数有数十至二瓣。有千余朵花;花径可大至30厘米,小至仅6厘米。可谓千变万化,纷繁复杂,丰富多彩。
18
五朝越窑莲花座
苏州五朝博物馆
秘彩瓷莲花碗造型厚重端庄,比例适中,线条流畅,丰满华丽,通体酷似一朵盛开的莲花。青瓷釉色冰莹如玉,胎质细腻。 “亭与纯植”的莲花造型相得益彰。
莲花在佛教中是纯洁、圣洁、吉祥的象征,也代表佛陀本人。相传释迦牟尼佛诞生时,他的脚下盛开着一朵莲花。佛教常将莲花性比作佛性。这一象征意义体现了佛教徒对佛陀的崇敬和尊重。莲花也成为佛教许多佛像、绘画中的主要元素之一。
19
银花双轮十二环锡杖
唐法门寺博物馆
法杖呈中空圆柱形,通体布满藤蔓。其上刻有圆觉十二和尚,手持铃铛,立于莲台之上。他们个个天真可爱;下端饰藤蔓、云朵、花卉。 。杖头有四股、二轮、十二环,是佛教界最高权威的象征,属于释迦牟尼佛。
佛座称为“莲花座”或“莲台”。莲花形象常见于佛教建筑、造像、绘画中,是佛教、佛国、佛菩萨的象征。莲花有两个含义。 “不灭”是比喻佛的品格和境界,“光明”则承担着救度众生的重任。莲花的鲜艳形象起源于古埃及,经波斯传入印度。古埃及的复活概念和表达方式与佛教的“莲花重生”高度相似。佛教莲花的“仙”、“香”、“光明”的内涵丰富了中国莲花的意象。生长在泥土里的莲花,就如同生活在尘土飞扬的世界里,会受到许多邪恶污秽之物的侵袭。佛教要求人们不受世间邪恶、污秽的干扰和影响,要像莲花一样“出淤泥而不染”,开出洁净美丽的花朵。
植物与文物的诗意对话
20
孙伟《高义图》卷
唐上海博物馆
又名《竹林七贤》,此图描绘魏晋时期竹林七贤的故事。该画描绘了魏晋士大夫“风采”的共性,也描绘了他们的个性。
竹林七贤对中国古代文化、艺术、思想产生了巨大而深远的影响,永垂青史。无论欢乐与痛苦,无论反抗与纠缠,他们都保留着人格的魅力与尊严。他们有着无忧无虑的人文精神、诗意的自由,展现出“独立的精神和自由的思想”。
为什么取名为“竹林”?事实上,“竹林”是以嵇康为首的几人经常聚集的地方。它位于“河内山阳县”。经专家考证,今河南修武县云台山一带,就是嵇康隐居之地。地方。但这个地方好像没有竹子,因为如果你留意一下“七贤”的诗,几乎没有提到竹子。如果当时他们聚集在竹林里,一定会对竹子产生“感情”。住在山南的是吉康。 ,我们在他的诗中几乎找不到竹子一词。因此,“竹林的七个贤哲”是一个文化概念,后来的人们给出了象征意义,并且与实际的天然竹林没有直接关系。
竹子直立而优雅,像一个英勇的人一样镇定,就像一个坚定的绅士一样时尚。直立和直立,既不自大也不谦卑,“树枝是水平的,云在做梦,叶子在拍拍天空,云仍然谦卑。”是中国国家的传统美德的化身。因此,后来的几代人使用“竹林”作为“七个圣人”的隐喻,象征着一种性格和钦佩。
21
Wang Shen的“渔村中的小雪”。
北京的Song 博物馆
“渔村中的小雪”显示了扬兹河南早期雪的渔民钓鱼现场,这反映了作者对山和森林隔离的渴望。图片滚动大致分为三个部分:在图片的中间,山脉正在滚动和滚动。在前景的岩石悬崖上,两个绿色的松树彼此和谐地摇摆。在悬崖脚下,优雅的人坐在船上喝一杯,享受自己。在山谷的中间,抱着员工的老人紧随其后,紧随其后的是载有竖琴的仆人。遥远的视野的特点是一群高高,绿色和雄伟壮观的山峰,山脉直奔绘画。悬崖,瀑布和泉水之间流动的水。
松树表现出孤独而直立的特征。松树在高山的悬崖上生长,它们的根部深深地嵌入岩石缝隙中。即使它们以一定角度生长,后备箱也将保持直立的人,就像一个直立的人一样,不会受到外部环境的影响。此外,松树生长的环境很苛刻。 ,没有其他植物生长,给人们一种孤独和孤独感。
“山上有松树,天上有龙游泳。你可以看到狡猾的男孩,而不是齐兴。”在这首诗中,长大的绿色松树在山上种植被用来隐喻和突出世界上的好人。人们使用松树来象征贵族性格和坚定的精神。这种写作方法已在整个年龄段使用。王申被降级后,该卷是绘制的。画家结束了嘈杂的官方生活并回到了自然景观世界之后,他从“隐居社会”中撤退,他对牧民生活的追求变得更加紧张。因此,“不爱上平阳池塘,而是享受旷野”的观点在整个工作中浮现。
22
Liang 的“ 中的雪图片”卷。
北京的Song 博物馆
“ Lu ting大雪”描绘了一个小芦苇池塘,上面覆盖着茂密的雪和晴朗的沙丘河岸。它将空旷而安静的场景与茂密的雪覆盖的天空进行了对比。这是湖泊和天空的一个小场景,山脉,河流,鲜花和鸟类合并。佳作。
在世界各地,在低湿地,例如灌溉沟渠,河岸沼泽或浅水中,垂贴在世界各地生长。它在我的国家广泛分布。芦苇具有相对强大的生殖能力,可以轻松形成连续的芦苇沼泽。它在有水的地方变得更好,并且可以通过风散布种子。里德的根茎非常发达。它主要由根茎在自然栖息地中繁殖。根茎具有非常强大的活力,在遇到合适的条件时可以迅速发展新的分支以供繁殖。
芦苇的含义和象征是简单,韧性,相思性和坚韧。在增长过程中,芦苇只有三种颜色:黄色,绿色和白色,给人们一种简单而朴实的感觉。此外,芦苇每年都会在秋季和冬季枯竭,并在次年春季再次生长叶子,但在秋季和冬季枯竭。芦苇仍然保持着正直的成长姿势,不会改变,就像捍卫自己的家园和国家的士兵一样,即使他们的生命结束,他们也不会忘记自己的责任。它反映了毅力和努力的精神。
23
Zhao Bosu的“一万松树和金塔”。
北京的Song 博物馆
“一万松树和金塔”是一幅由南宋王朝画家Zhao Bosu创建的绿色和绿色丝绸绘画。它描绘了长江南部湖边的松树山脊和凉亭。松树是茂密的,山顶蜿蜒曲折,顶部有Qiong塔和金塔。这张照片是一个绿色的风景,具有清晰,详尽且复杂的刷子和柔软优雅的风格,显示了南方歌曲王朝皇家贵族的美学味道。
在各个年龄段中,无数崇高的理想和文字的人都绘画并写下诗歌来赞美松树。赞美松树的庄严和威严,在寒冷的天气中高呼松树,并全年保持绿色。从远古时代开始,中国人对松树和柏树有一种特殊的感情。他们经常使用松树和柏树树来象征坚强而坚定的特征,并将松树,竹子和李子树称为“冬天的三个朋友”。
松树是全年郁郁葱葱的常绿树木。无论是how叫秋天的风,how叫北风或霜冻的入侵,它仍然一动不动,站在那儿,不会被寒冷或冰雪覆盖所困扰。它代表着无所畏惧和毅力的精神,象征着那些顽强,毅力和顽强的人。松树的含义是积极,坚固且不屈服,不要屈服于困难。另一个象征意义是:因为松树一年四季都是常绿的,所以它也可以代表常绿并象征着长寿。因此,Zhao Bosu的绘画的目的是祈祷宋朝的国家将就像常绿的松树林一样,就像太阳和月亮一样。松树是世界上寿命最长的树种,其寿命为一万年。俗话说:一千只有一千只历史的松树。中国民间习俗通常包括说:“祝福只要东方海流动的水,而寿命就与南部山区的永恒松树一样长。”
24
Mi Fu的“ 诗”卷
皇宫博物馆
Mi Fu正要从Wuxi转到,所以他写了一首诗,并向他的朋友们介绍了这首诗,并在卷开始时写道:“ Pines和呆在夏天,而离开了秋天。”他喜欢夏天在Wuxi的美丽的松树和竹子,所以他在Wuxi停了下来。现在,为了欣赏秋天的美丽风景,Mi Fu将去欣赏山和河流。
竹子是格拉米科家族和竹子属的多年生草原植物。茎大多是木质,有些是草本的,中间有些空心,有许多节点,并且稠密。叶子狭窄地披针形,深绿色的叶子。花就像米饭。耳朵的主要颜色为黄色。开花时期通常是可能的,结实期是十月。竹纤维具有良好的空气渗透性,吸水性和耐磨性,可以制成各种家具或手工艺品;可以食用或用作药物,具有较高的经济价值。竹子的生长周期很短,全年都是常绿,并且不怕严重的寒冷,热,风,霜和雪,因此受到人们的喜爱。
松树和竹子在冬天从未枯萎,表现出他们的骄傲。难怪Mi Fu之所以选择留在Wuxi,是因为他对美丽的松树和竹子着迷。松树和竹子的美丽反映了直立,坚定的个人性格以及无畏而高贵的精神寄托。
25
Lin Bu的“自写诗”卷
皇宫博物馆
诗人林布(Lin Bu)充满了才华,并不关心成名和财富。他只喜欢种植李子树和饲养起重机。他说,他“将李子树作为他的妻子,并作为儿子吊销。”林布(Lin Bu)喜欢李子花朵,写了许多美丽的句子,称赞李子花朵的贵族和香气。
李子是酒渣科家族中的木质木材植物。小树,稀疏的灌木,高4-10米。梅花是孤独的,有时有2个出生在一个芽中。他们有强烈的香气,在叶子前开放。花萼通常是红棕色的,花瓣是卵形和白色的粉红色。可以提取李子花的本质,并可以将花,叶子,根和种子用作药物。可以食用,腌制或干燥或熏制的水果制成黑李子药,这具有缓解咳嗽,腹泻,促进液体产生和渴望渴望的作用。
梅花是中国十种著名花朵中的第一款。它被列为四位绅士,以及兰花,竹子和菊花。它也被称为“三个的朋友”,以及松树和竹子。在中国传统文化中,梅花开花激发人们以其崇高,坚强和谦卑的性格努力工作。在严重的寒冷中,李子花朵在数百朵花之前开花,春天是世界上唯一的一朵。
26
Huai Su的“苦芽领带”卷。
唐上海博物馆
“苦竹芽”仅包含14个字符,其中包括其名称,但它谈到了两种植物,一种是苦竹芽,另一个是(优质的茶)。 “苦竹领带”是与可以测试的茶有关的最早的佛教书法,也是禅宗茶的产物。
苦竹芽也称为胡萝卜竹芽和冷竹芽。古人早在3000年前就注意到了苦竹芽的美丽。它们的质地酥脆,柔软,颜色为白色,芬芳且略带苦,嘴巴甜而光滑。它的味道很美味,吃完后会给您带来无尽的回味。它的苦糖苷可以刺激具有抗癌和排毒作用的巨噬细胞的产生。
中医认为苦竹芽是甜,轻,略带苦和寒冷的。他们具有清除热量,利尿,激活血液循环和驱散风的功能。他们可以治疗风湿病,食物积累,咳嗽,疮和其他疾病。它记录在明朝的医学科学家Li 撰写的“ 的纲要”中:“苦竹芽苦涩,甜美和寒冷。它们主要用于治疗失眠症,去除热量,去除热量和黄色面部和舌头,渴望渴望,减轻酒精中毒,去除热量,补充气质和力量,以及降低气体以转化氮气,调节风和热量出汗后。”可以看出,苦竹芽是稀有的竹芽,对药物和食物都有益。
当两种植物,茶和竹芽与自我文化和追求纯度结合在一起时,它们包含了对生活和精神追求的兴趣。难怪一代僧侣和大师书法家使用书法来表达茶,竹芽和禅宗之间的各种联系。关于和尚禅和茶竹芽,北方歌曲王朝的作家Su Shi甚至写了一首诗:“黄金在积累,大火在 中蔓延。风味,松树和小腿是佛法的真正声音。”
图片| Liu Chang等。
排版|小谢
设计|梓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