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1年7月23日,倪桂珍在青岛市湛山一路2号别墅意外去世,享年62岁。很多读者可能对倪桂珍这个名字并不熟悉。她可以说是民国历史上最有权势的母亲,也是中国历史上最光荣的婆婆。
倪桂珍(1869年—1931年7月23日),浙江余姚人。父亲倪云山也是神父,母亲姓徐。她是中国最早皈依天主教的明代著名科学家徐光启的后裔。倪桂珍17岁毕业于上海皮文女子中学(今上海黄浦学校)。她擅长数学,喜爱弹钢琴。她曾经留在学校当老师。可惜她家境落后,在盛宣怀家当了佣人和养母。因为她受过一些教育,教给孩子一些知识,所以她的地位被认为比侍女还要高。
盛宣怀
盛宣怀盛家到底有多强大?他是当时上海第一资本家,“中国工业之父”、“中国商业之父”、“中国高等教育之父”。他一生创办了许多开创性的事业:轮船招商局、中国电报总局、中国商业银行、京汉铁路、北洋大学(今天津大学)、南洋公学(今交通大学)等当时中国的重大工程。 ,全都出自他的手笔。
盛宣怀家下人不少,但其中有两个人在后世名声大噪。一位是吕宝珍,赵四小姐赵一荻的母亲,后来成为张学良的婆婆。另一位是比较有名的倪桂珍。
宋嘉树(1864—1918)出生于海南岛文昌县一个韩姓家庭。他的原名是韩教准。十岁左右的时候,他被在美国做生意的叔叔从文昌老家带到了美国。他先在叔叔的茶叶和丝绸店当学徒。后被收养为儿子,改姓宋嘉树,又名宋耀如。
宋嘉树年轻时
1880年11月7日,宋嘉树有幸成为美国北卡罗来纳州第一位接受圣体洗礼的华人。不久他进入杜克大学三一学院,成为该校唯一的外国学生。一年后,宋嘉树进入田纳西州内维尔的旺比德大学神学院。 1885年毕业后,受按立并被派回中国上海,在林乐智博士的传教团中传教。
早年在美国,他鼓励宋嘉树逃离茶馆,去远大前程留学。同学牛尚舟、温秉忠回国后分别迎娶了倪家的大女儿和二女儿。当他们在上海认识宋嘉树时,他们单身,还没有结婚。他们立刻想到了离婚的倪桂珍。当时,倪桂珍脚大,接受的是西方教育,这成为她找丈夫的巨大障碍。恰巧宋嘉树的传教士身份和古怪的穿着也让他的婚姻遇到了困难,于是两人决定撮合。
宋嘉树与倪桂珍夫妇
照片中,宋嘉树在后排右侧,牛尚舟在后排中间,倪桂珍在前排右数第三个(手里抱着宋霭龄的人是宋庆龄).当时宋庆龄尚未出生,倪贵今在前排右四。
1887年,18岁的倪桂珍与宋嘉树结婚。婚后,她与丈夫一起居住在昆山。直到父亲去世,她才回到川沙,继承父亲的遗志,继续在家乡开创基督教事业。父亲去世那年,倪桂珍也生下了第一个女儿,夫妇俩给她取名宋霭龄。
倪桂珍
由于宋嘉树是一名传教士,每月收入不足15美元,一家人生活十分艰苦,倪桂珍需要嫁妆才能维持生计。嫁妆有限,不能固步自封,宋嘉树于1892年辞去牧师职务,开始从事工商业。他在川沙开设了家庭印刷所,后来又到上海开设了印刷所和面粉厂。借助倪桂珍娘家的名气和社会人脉,给宋嘉树提供了更多的机会。很快,宋嘉树成为上海著名的实业家。
1913年,孙中山(前排左二)、宋嘉树(前排左一)、戴季陶(前排右一)等人参观日本大阪《每日新闻报》。
宋氏全家福,摄于1917年。前排:宋子安;第二排左起:宋霭龄、宋子文、宋庆龄;第三排左起:宋嘉树、倪桂珍;后排左起:宋子良、宋美龄。
次年,倪桂珍夫妇二女儿出生,取名宋庆龄。 1896年,两人迎来了长子宋子文。随后几年,倪桂珍为宋嘉树生下女儿宋美龄、儿子宋子良、宋子安。期间,考虑到丈夫忙于生意,为了不让丈夫分心,她主动提出带着孩子回川沙老家休养。当得知丈夫与孙中山等革命人士有接触后,她不但不反对,还支持宋嘉树。她也加入了他的行列,成为“1911年革命”胜利的英雄之一。如此贤惠的人,实属罕见。
倪桂珍与两个女儿合影
少年时期的宋庆龄和她的母亲倪桂珍
倪桂珍起初反对庆龄嫁给孙中山,但后来承认了这门婚事,并送给女儿一套古色古香的家具和一床绘有百子图的缎被作为嫁妆。 1925年4月12日,他参加了在上海西门外体育场举行的有十万市民参加的孙中山追悼会。 1929年6月1日,出席孙中山的追悼大典,与庆龄等人返回上海。
三大家族与宋妈妈合影。前排左起:宋美龄、倪桂珍、宋霭龄;后排左起:宋子良、蒋介石、孔祥熙、宋子安。
1915年的孙中山和宋庆龄
蒋介石与宋美龄恋爱了五年,于1927年12月1日结婚。图为宋美龄与蒋介石在上海结婚。
宋霭龄与孔祥熙
宋子文和张乐怡结婚照
宋美龄(左)、宋子文(中)、宋庆龄(右)在美国留学时的合影。
宋三姐妹
因为倪桂珍和宋嘉树一家非常重视教育,所以对这些孩子特别严格。为了培养这些女儿,倪桂珍直接送她们去美国留学。清末民初,国弱民穷,有条件出国的家庭很少。在国外留学,做她的儿子和女儿是一件非常幸福的事情。届时不仅可以享受现金教育,还可以根据自己的意愿选择婚姻。虽然在选择结婚时遭到二女儿宋庆龄的反对,经历了一番波折,但她最终还是承认了这桩婚事。
倪桂珍的三位女婿中:一位是开国元勋孙中山,一位是中华民国大总统蒋介石,一位是中华民国行政长官孔祥熙。这三个女婿,无论是过去还是现在,都可以说是家喻户晓的名字。倪桂珍的子女对中国近代史也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1918年,宋嘉树去世,这对倪桂珍来说是很大的打击。孩子们都忙于自己的事业,所以她一个人生活。
倪桂珍生前与子女合影
1930年,宋子文在青岛市湛山一路2号购买了一栋别墅。应该说,宋家与青岛有着密切的关系。宋庆龄在海洋路8号的别墅和孔祥熙在云阳路33号的别墅至今仍保存完好。民国首富孔祥熙于1920年代初成为胶澳商港电话总监。孔祥熙的办公室设在安徽路5号原胶澳德皇邮政局内。 《胶澳纪事》记载,他的任期从1922年12月开始,到1923年8月,一共9个月。
1931年,宋子文邀请母亲倪桂珍到青岛生活养老。 1931年夏天,倪桂珍在青岛的一栋别墅里避暑。 7月23日,突然传来宋子文在上海北站被刺杀的消息。倪桂珍已经病了。得知噩耗后,她的血压突然升高,倒地身亡,享年62岁。事实上,宋子文没有受伤,但他的秘书唐福禄被枪杀。倪桂珍的突然去世自然成为当时国内的头号事件。
宋子文通知兄弟姐妹来青岛,并在这里为母亲安排后事。于是,青岛历史上最大规模的葬礼也发生了。
据老青岛回忆,当时的葬礼规模非常大,堪称青岛历史上规模最大的葬礼。
倪桂珍上海颁奖典礼现场
当灵柩安放在院子里时,每天都有很多人前来吊唁,其中有青岛市党政军各界领导,也有工商界各界大人物。随后,棺材从湛山一路2号别墅出发,运往大港。 32人抬着棺材,走在最前面。上面盖着“棺材盖”。棺盖做工精美,是丝绸材质的,上面绣着素色的花朵。那个时代的葬礼,至少需要4人抬棺,多则需要16人抬棺。而宋家却达到了最高标准,用了三十二人。由于路途遥远,沿途要换人,所以光是抬棺材的就有64人。
宋氏家族均信仰基督教。一路上没有和尚、道士。只有乐队演奏的悲伤音乐声传遍大街小巷。大儿子宋子文走过去支持灵,后面跟着二十多辆马车,上面坐着宋氏姐妹和其他亲戚。
这场“大葬礼”共安排了8场路祭,其中有军政要员、社会名流送来的花圈和葬礼帐篷。其中,胡若愚和沈鸿烈分别以市政府和东北舰队的名义在中山路修建了两座最大的道路纪念馆。道路纪念工作人员均穿着便衣。沉鸿烈也戴着黑色臂章,一脸悲伤。队伍悼念完毕后,他随灵柩一同抵达上海。
灵柩运回上海,1931年8月18日上午9时,宋氏家族在上海万国公墓大礼堂举行了隆重的追悼仪式。国民政府颁布语:“教忠报国”。蒋介石亲自出席了仪式。葬礼动用了大量军队,这绝对是规模最大的国葬。
当时《宋府丧礼》的记载一览
当时,许多个人和社会各界团体捐赠了不同数额的善款。少数在4、5元左右。不仅如此,还要花费数千甚至数万元。时任南京市长的魏道明捐了200元;后来与蒋介石闹翻的蒋广鼎捐了1000元。送礼物较多的人来自烟草业。英美烟草公司捐赠2400元,上海卷烟行业协会捐赠6918元。
当年,上海银行收到中央银行将宋代丧葬仪式转至中山医院的收据。
上海中山医院民国档案馆保存有“宋府丧礼”的具体记述。因为当时宋家把所有的钱,一共五万九千七百五十六元一分,都捐给了上海中山医院筹备委员会。
倪桂珍的一生也是一段传奇而精彩的一生。她对当时的社会有自己的想法和看法。也正因为如此,她以后才能拥有更加美好的生活。
照片最左边是孙中山和宋庆龄,最右边是孔祥熙和宋霭龄,前面是他的弟弟宋子文。
倪桂珍的二女婿孙中山三年前去世,但他创立的国民党统一了中国,开始尊孙中山为“国父”;她最小的女婿蒋介石已经是最高军事和政治领导人。她的长子孔祥熙和长子宋子文轮流主持内阁和国家财政经济事务长达20年。事实上,中国从此进入了宋朝。
宋嘉树、倪桂珍去世后,宋家六兄妹之间的关系颇为矛盾,如二姐宋庆龄与妹妹宋美龄之间的政治分歧、宋子文之间的经济权力斗争等。和她的姐夫孔祥熙。
倪桂珍的子女中,宋子安在香港去世。在美国去世的有长子宋子文(1971年)、长女宋霭龄(1973年)、次子宋子良(1983年)、三女儿宋美龄(2003年)。
令人失望的是,这四位兄妹晚年都选择了定居美国。然而,由于生前的各种冲突和纠葛,他们的关系并不融洽。比如,宋子文去世后的葬礼上,宋氏三姐妹都没有出席。但幸运的是,他们死后都选择安葬在同一个地方——纽约的芬克利夫公墓。
20世纪40年代末,宋氏兄妹陆续离开,但宋庆龄选择留在大陆。
1981年5月,宋庆龄去世,享年88岁。根据她的遗嘱,骨灰安葬于上海万国公寓宋庆龄陵园(今宋庆龄陵园)。这也是她父母宋嘉树和倪桂珍的墓地。她选择埋葬在父母旁边。
在历史的转折点上,不同的选择造就了不同的人生,也注定了不同的结局。
编制并发布青岛市档案论坛公众号、青岛市记忆头条号。转载时请注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