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朝末年,由于孙中山先生的人格魅力和革命抱负,许多有识之士聚集在他周围,为中华民主共和国抛头颅、洒热血。被称为1911年辛亥革命先驱的杨衢云就是其中的佼佼者之一。
杨衢云旧照片
兴中协会首任会长
杨曲云(1861-1901),原名和吉,又名飞鸿,字兆春、曲云。祖籍福建省漳州府海城县三都乡(今厦门海沧),出生于书香门第。其祖父杨福康曾任广东肇庆新兴县县令。后因鄙视清政府的腐败,出仕隐居。父亲杨庆和是香港书院的一名教师。
在祖父和父亲的影响下,杨曲云学东西方。彼曾于香港湾仔国立书院、招商局集团及新沙逊公司工作。杨衢云在香港任职期间,广泛接触西方资产阶级思想。他日益痛恨清政府的腐败统治,并产生了反清革命思想。
1894年春,孙中山先生从美国檀香山回国,杨曲云结识了他。由于兴趣相似,两人很快就成为了亲密的朋友。在杨衢云的帮助下,1895年2月21日,兴中会总部在香港中环斯坦顿街13号成立。杨曲云担任复兴中华会首任会长。
孙中山先生与杨衢云等日本革命爱国人士合影(第二排第三人为孙中山先生,第一排第二人为杨衢云)
中国第一位名义上的国家主席
1895年3月16日,孙中山、杨衢云等在香港兴中会总部讨论反清起义。他们最终决定在广州发动起义,决定选派3000名运动员从香港进攻广州,并采用以蓝天白日为国旗的形式,取代满清的黄龙旗。
为了进行起义,杨曲云在香港招募战士并筹划后勤军械,而孙中山则前往广州专门指挥军队。同年秋,起义时机成熟,为了为革命成功后的国家建设做准备,兴中会党员投票选举了联合政府主席。
当时,符合任职资格的候选人只有孙中山先生和杨曲云。为了联合反清,孙中山先生自愿放弃王位,杨曲云当选为大总统。后来,广州起义因起义计划泄露而终止。杨衢云由此成为中国第一位名义上的国家主席。
无名坟墓下的革命烈士
1900年,兴中会革命党人策划在惠州发动起义。为了大局,杨曲云毅然辞去五年兴中社会长职务,全力辅佐孙中山先生,积极准备惠州起义。
同年10月6日,起义的第一枪在惠州三洲田(今深圳盐田沙头角)打响。在杨曲云等人的精心策划下,起义军一度发展到两万余人,声势浩大,让国内外观众为之振奋。但由于敌众我寡,寡不敌众,徽州起义最终失败。
徽州起义失败后,清政府为了报复“叛党匪首”,花重金抓捕兴中会革命领袖。其中,悬赏杨曲云三万金。面对危险,杨曲云冷静应对,感慨道:“人死了就死了,何必回避呢。”
杨衢云墓
1901年1月10日晚六时,清政府派刺客秘密潜入杨衢云在香港的寓所,对他连开数枪,将其杀害。杨衢云被刺杀时年仅40岁。他去世后,兴中会革命党出于保护遗体的考虑,将他安葬在香港跑马地。为了防止清政府毁坏坟墓,碑上只刻了数字:63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