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作人员将信件按顺序放在墓前(骨灰室)。
为满足疫情期间市民需求,广州市民政局创新推出“信函、邮政慰问”追思服务。市民可以写一封对祖先的思念信,邮寄至市殡葬管理办公室(广州市沿河区)。岭路394号),工作人员将举行隆重的信件交接仪式,将收到的信件放置在墓地或骨灰瓮前,并鞠躬交付“信件”。
这封特殊的“家书”能否顺利送达?昨天,记者追踪了从市殡葬管理办公室寄往先人墓地或骨灰盒的信函“旅程”。
文/广州日报全媒体记者 苏赞 吴阳宇
图/广州日报全媒体记者 陈友子 王艳
信已到达,将于当天下午3点前送达
记者了解到,这些信件经市殡葬管理办公室整理后,立即进行了分发和投递。对于存放于各区坟场及骨灰安置所大楼内的信件,将于下午3点前通知工作人员领取,属银河坟场及殡仪中心。这些信件将由志愿者直接护送。目前,该市已收到300余封慰问信。
昨天上午,在广州市殡葬管理处,广州邮政的邮递员送来了一批信件。据悉,广州市民政局创新推出“信邮寄哀”追思服务后,广州邮政部门迅速整合邮政线上线下平台和配送服务等资源,开通了信件收寄绿色通道,以及个性化的设计和生产服务。广州市殡葬管理办公室统一设计了“信函邮寄慰问品”专用信封、文具和明信片模板,采用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服务模式,确保市民投递信息安全,让亲人表达思念和思念。交付过程中的哀悼。尊重。
负责签收登记的邮递员走进营业厅,将手中的信递给了工作人员。签字后,志愿者们开始对信件进行分类,按照目的地一一仔细分类,并进行塑化处理,以保护信件不被风吹雨打损坏。
守护信封,每一步都充满仪式感
据了解,银河革命公墓共收到67封市民的吊唁信。工作人员收到信件后,举行了隆重的信件交接仪式。收信过程中,三名工作人员端着铺着绒布的托盘,在志愿者的护送下接收信件,并开始分类收集。签字登记后,工作人员打开盒子,里面写给先人的信被墓地郑重接收。
随后,工作人员一一核对祖先的姓名和存放地点,按照墓区、骨灰教区、烈士区进行分类,装进专门的“信袋”。
到达陵园后,工作人员戴着白手套,呈“针”字形拾级而上,来到烈士骨灰纪念馆外设立的信邮哀悼站。三名工作人员将信件送到先人的墓前(在坟墓(或骨灰室)前,工作人员鞠躬,在墓碑上画上死者的名字,擦拭墓碑(或骨灰室),放置信函在墓前(骨灰室)有序摆放,献花后,工作人员三鞠躬完成了整个过程,顺利传递了先人的信函和思念。
此外,工作人员还在每个骨灰安置所设立了“天堂信箱”。市民还可以根据“骨灰存放卡”业务电话号码告诉工作人员自己的“留言”,并委托工作人员写在一张专门的“爱心卡”上。放在“天信箱”里,或者放在安放祖先的墓地、骨灰瓮前,随心所欲。通过文明、朴素、诗意的方式,深深铭记人们静谧的追思,送去对逝者最深情的思念和崇高的敬意,让家属的忏悔被“看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