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俄罗斯旅游的人,如果有机会参观新圣女修道院,一定会经过一处墓地。这里的墓地是莫斯科郊区著名的墓地,名为“新圣女公墓”。这个墓地是欧洲第三大墓地。 。
新圣女公墓之所以出名,主要有两个原因:一是毗邻新圣女修道院。这座修道院建于16世纪,是继克里姆林宫之后著名的旅游景点。其次,这座坟墓里有沙俄时期教会上层和贵族的坟墓。后来这里成为一些苏联名人的墓地,其中包括赫鲁晓夫等人的墓地。
赫鲁晓夫之所以葬在这里,主要原因是他在“宫殿政变”后受到勃列日涅夫排挤后失去权力,退休在家。后来,赫鲁晓夫因病突然去世。作为苏联前领导人,按理说他应该安葬在红场公墓,但勃列日涅夫却不能让赫鲁晓夫安葬在那里。于是赫鲁晓夫被安葬在新圣女公墓。他的坟墓是一尊黑白大理雕像,表明他在世时可以被分成两半。
距离赫鲁晓夫墓地不远,有一座墓地也非常显眼,因为这座墓葬的是一个中国人。此人就是王明,我国近代著名人物。关于王明的历史,百科全书中解释得很详细,这里就不赘述了。我国有句俗话:“叶落归根”。王明为何不回国而葬在新圣女墓地?
王明之所以安葬在莫斯科新圣女公墓,主要是因为他曾长期生活在苏联,相当于“移民”。回到中国是不可能的。关于王明到达苏联的历史,主要是由于他的个人原因。据记载,王明于20世纪50年代赴苏联求医,后回国。然而1956年,王明再次带着家人前往苏联治病。这次他去了苏联,再也没有回到中国。 。
王明访问苏联的时机非常微妙。当时正值中苏冲突时期,赫鲁晓夫也宣布撤走苏联专家。王明去苏联治病后,就再也没有回国。后来他在苏联生活的时候,也发表过一些歪曲我国领导人的文章。此后,他被一些反对赫鲁晓夫的人利用。
赫鲁晓夫下台后,王明自然想看看勃列日涅夫的脸色。因此,王明在苏联的角色实际上是“一颗棋子”。虽然用处不大,但在关键时候出现,还是能起到一定作用的。
从当时王明在苏联发表的文章来看,这些文章都与政治有关。如果没有苏联领导人的同意和指示,王明是不会写出这样的文章的。
从当时苏联的情报来看,有针对我国的战略。所以,苏联留住王明有其战略考量,关键时候说不定能派上用场。
从王明的身份和地位来看,他是最早的布尔什维克之一,苏联领导人当然不得不对他另眼相看。正是这个身份使他死后能够被安葬在莫斯科的新圣女公墓。
1974年,王明因病去世。此时我国与苏联的关系还没有改善。 20世纪70年代的苏联是侵略扩张的时代,也是苏联发展最快的年代。勃列日涅夫的做法在华约体系及同一阵营国家中仍处于领先地位。王明已经病逝,所以将他安葬在墓地,以表明苏联对这个人的重视。此举也是苏联的政治举动。
此外,新圣女公墓还是埋葬名人的地方。由于新圣女修道院也是著名景点,游客参观时也能看到王明,这样也能起到宣传作用。
王明也是苏联的“元老人物”。 1920年代,王明赴苏联留学,受到米夫的高度评价,也接受了共和国的重点培养。当时共产国际把王明视为“领袖培训”。看得出来王明的资历很深,也算得上是名人了。
苏联将王明安葬在新圣墓地,这不仅是对他的肯定,也让他能够继续留在这里发挥不同的作用。王明逝世第二天,苏联机关报《真理报》发表题为《纪念王明同志》的文章,称王明是“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元老和著名活动家”、“苏联的老朋友和老朋友”。苏中两国人民友谊与合作的积极捍卫者。”可见苏联是明确反对我国的。
中国人有“落叶归根”的传统。王明死后为何要葬在苏联?其实王明也想回到家乡,但当时他已经回不去了。就算王明想回去,苏联也未必会放过他。另一个原因是他的犯罪行为让他无法处理祖传的汽车。
基于以上情况,王明只能留在苏联,并最终葬于苏联。至于埋在哪里,是王明家人向苏联提出的,还是苏联领导人已经做好了安排?目前还没有找到具体的记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