扬州,江苏省地级市,古称广陵、江都、未央。其创建历史可以追溯到公元前486年。是首批国家历史文化名城之一。中国大运河扬州段入选世界遗产名录;扬州被纳入中国海上丝绸之路。被宣布为世界遗产城市之一。境内现有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处。
1、何园:位于扬州市徐宁门街66号,又名“继晓别墅”,是一座建于清代中叶的中国古典园林建筑,被誉为“晚清第一园林”清代”,占地14000多平方米,建筑面积7000多平方米。何园是清光绪年间何之璠所建。石山屋是石涛大师的作品。
2、个园:位于扬州市广陵区东北角延府东路10号,是由总经理黄志云在原明代“寿植园”的基础上修建的。清嘉庆二十三年(公元1818年)两淮盐业。用于住宅花园。这座清代扬州盐商宅邸的私家花园,以翠绿竹林而闻名。它以其石堆艺术而闻名。春夏秋冬四季假山由竹笋、湖石、黄石、伊石组成。它融合了造园规则和山水画理论。被园林大师陈从周先生誉为“中国孤例”。
3、吴氏宅邸:位于扬州泰州路45号,是清光绪十四年(公元1888年)宁绍道台人吴寅荪仿宁波仿照建造的大型私人住宅。道台衙门。现存建筑有大雄宝殿、观海楼、小洋楼、观音殿、大仙殿、爱丽轩、轿厅、仪门、影壁等。西方古典建筑;吴道台府展现了中国古典文化和旧官府文化的精髓,是不可多得的古典建筑之一。
4、小盘古:是一座建于清代的古典园林建筑。扬州市丁家湾大树巷,清光绪三十年(1904年)两江总督周馥购置徐氏旧园,重建。园内假峰险路,苍岩探水,谷深,石路蜿蜒,故名“小盘谷”。
5、一铺:位于扬州市东关街356号,为民国初期货币行商汇裕银行老板李和生(1871-1937)于宣统二年所建。清朝(1910年)。依浦有四大景点:一是园,二是山,三是门,四是“雕”。
6、王氏盐商住宅:位于扬州市广陵区南河下,是扬州保存最完好的清末民初大型盐商住宅之一。房屋布局规整,装饰雕刻精美,庭院精致,文化底蕴深厚。王氏花园占地3000多平方米,残存老屋近百间,建筑面积1600多平方米。小花园布局规整:住宅横向三路平行排列,主屋纵向向三个方向延伸。前后中轴线贯穿其中,左右对称,体现了儒家的中庸之道。
7、贾氏盐商宅邸:位于扬州市区大武城巷,为清光绪年间盐商贾松平所建。这座老屋的砖雕、石鼓虽然有些破损,但门墙的整体格局依然完好。当年盐商家气势磅礴的门楼,给大武城巷平添了一份神秘感。
8、卢氏盐商住宅:位于扬州市老城区康山街22号,建于清光绪二十年。是扬州现存最大的盐商住宅建筑,被誉为“盐商第一楼”。房子的主人是富商陆少絮。据介绍,该房屋占地面积一万多平方米,建造费用达七万多两白银。
9、王氏小院:位于扬州市东泉门历史街区东寿区地官十四号14号。由于主人姓王,所以住宅为主居,花园与之相辅相成。花园面积不大,故称王氏小园。
10、莲花桥、白塔:位于扬州市邗江区扬子江北路405号瘦西湖风景区,建于清乾隆二十二年(1757年)。莲花桥和白塔是瘦西湖的核心建筑。白塔和青云是瘦西湖二十四景之一。莲花桥、白塔横竖,一彩一素,一柔一刚。莲花桥是用绿色的石条建成的。主桥平面呈“工”字形。南北引桥下各有半拱桥。桥墩布置在四个翼上,每个翼有三个拱门。正面和侧面共有15个桥口。白塔位于莲花桥南侧的莲兴寺内。它由砖砌成,与喇嘛塔相连。它高30多米。莲花桥集桥与亭于一体,结构复杂,造型优美。是中国古桥梁建筑史上的孤例,也是扬州的标志性建筑。
11、扬州大明寺:位于扬州市西北郊,因始建于南宋孝武帝年间(457-464年)而得名。现存建筑大部分为清代建筑。
12、扬州崇宁寺:位于扬州长征路15号,清代扬州八大名寺之一。始建于乾隆四十九年(1784年)。咸丰年间毁于战乱,同治年间重建,光绪年间重修。现存天王殿、大殿、文昌阁、僧房,建筑面积约2000平方米。大雄宝殿依山而建,重檐,面阔五间。大厅由铁栗木柱组成,天花板彩绘精美。还有清高宗弘历题写的匾额和他手书的“万寿崇宁寺碑”。
13、郓城站:始建于明洪武八年(1375年),位于高邮市南历史文化区。是中国驿站的“活化石”,也是全国规模最大、保存最完好的古驿站。榆,古时用来盛放粮食、水等的园口。 榆城,高邮别称,取自宋代诗人秦绍游描写家乡的诗句“我的家乡是犹如盖上的虞”,虞城站因而得名。
14、高邮当铺:位于高邮城北门外北门大街路口,开业于清代中期。是我国发现的保存最完好、规模最大的古代当铺遗址。占地面积3300多平方米,基本呈五行五进排列。原有房屋80多间,其中柜房3间,客房3间,珠宝间24间,号码房、更衣室、客厅等30余间。有20多个房间。
15、庙山汉墓:仪征庙山位于古城扬州广灵城西南20多公里处,是西汉诸侯王的大型墓葬区。
16、普哈丁墓:是中国伊斯兰教先贤的古墓。位于扬州市解放桥南侧、运河东岸的灰灰塘内。为阿拉伯风格建筑,平面呈正方形,面积约14平方米,亭高3.5米。内部为圆形拱顶,外部为四角瓦顶。四堵砖墙上各有一个拱门。墓室位于墓亭中央,有五层长方形青石顶,周围刻有《古兰经》铭文。
17、史可法墓:位于扬州广楚门外梅花岭西麓。史可法,明末清初著名政治家、反清英雄。字仙芝,别号道临。河南省祥符县人。清兵南下。史可法被困扬州。城破杀灭,清兵屠城十日。因遗骸无法辨认,遂在梅花岭筑坟。乾隆三十七年,又建庙祀之。墓庙统称石公庙。
18、龙丘村遗址:位于高邮市龙丘镇,是江淮东部地区规模最大、发现出土文物数量最多的新石器时代早期遗址。高邮龙丘庄的陶文被誉为中华文明的曙光。
19、扬州城遗址:位于扬州城西北疏冈上,与现代扬州城完全重叠。春秋时期,武王夫差开始修建汉城,历代相继修建。隋唐时期,已扩展到蜀冈下的平原,成为仅次于京师的繁华商业城市。城址分为子城和罗城两部分。
20、朱自清故居:位于扬州市安乐巷27号,建于清末,至今保存完好。拥有三间卧室,一间对面,两间客房,一间门过道,一间天井。是扬州传统的三河源民居。住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