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数:2000字
大约阅读时间:5-6分钟
关于林巧稚更详细的生活,网上查到很多,这里只简单提一下。至于何碧辉,资料却很少,颇令人费解。
1.“宝贝之母”林巧稚
林巧稚(1901-1983),鼓浪屿人,中国妇产科主要开拓者和奠基人之一。
她是北京协和医院第一位华人妇产科主任,也是第一届中国科学院唯一的女性院士(院士)。她终生未婚,却亲手接生了五万多个婴儿,被誉为“万婴之母”。
1921年,林巧稚报考北京协和医学院。考试期间,由于天气极其炎热,一名学生在考场晕倒。林巧稚立即停止考试,为学生救治。当他回到考试桌时,考试时间已经过去了。
林巧稚并不后悔。她很早就立志要成为一名医生。她决心明年再参加考试。没想到没过多久,她就收到了录取通知书。协和医学院的考官发现,林巧稚各科综合成绩还不错,有爱心,还能喝酒。英语流利、学术能力兼备的学生正是协和医学院正在寻找的人才。
林巧稚为何决定当一名医生?据说,小时候上手工课时,她的专注力和灵巧程度让老师很佩服:“这个小女孩的手很灵巧,适合当医生。”就是这么一句话,让林巧稚想成为一名医生。
她一口流利的英语,得益于有良好英语基础的父亲口授,以及亦师亦友的厦门女子师范学校梅锐老师的口授。
在当时的鼓浪屿,熟练掌握英语对于很多学生来说只是日常生活。当时的鼓浪屿是“万国租界”,有17个国家在此设立领事馆,比上海还多。
图片转载自《鼓浪屿学者》一书
1929年林巧稚毕业留校。 1932年赴英国深造。 1939年赴美国芝加哥大学医学院妇产科进修。
新中国成立后,她担任中国第一家妇产医院北京妇产医院院长。 1959年当选为第一届中国科学院唯一的女院士(院士),并被任命为中国医学科学院副院长。
关于终身独身,据说林巧稚参加协和考试时已年近20岁。那时她已经是一位年长的妇女了。因此,她的家人没有同意她的申请。林巧稚干脆怒道:“那我这辈子都不嫁了。”
据称,当时协和医学院的聘书上规定:“凡在聘任期间结婚、怀孕、生育的,自动终止聘任”。林巧稚受此影响,错过了婚礼。
2.《永远的妈妈》何碧辉
何碧慧,原名何百慧(1904-1994),著名妇产科专家。她是一名妇女,祖籍福建省漳浦县官寻镇。她出生后不久就与家人定居在鼓浪屿。
青年时期的何碧辉(图片转载自《鼓浪屿学者》一书)
何碧辉1933年毕业于协和医学院,1944年赴美国约翰·霍普金斯大学医学院、密歇根大学医学院进修。回国后,担任南京市中心医院妇产科主任。解放后,南京市中心医院改制为华东军区医院。 1962年起任南京军区总医院副院长、一级教授。
何碧辉还是第一届至第五届全国人大代表、全国“三八”红旗手。
何必慧不仅治学严谨,而且对后世医者也有着极为严格的要求。她规定跟随她学习的医生必须生过500个以上的婴儿才能毕业。
1995年,《科技文献》发表陈敏、王水金撰写的《永远的母亲——我国妇产科领军人物何碧慧教授》。这是纪念何碧辉的为数不多的文章之一。
关于何碧辉生平事迹的介绍很少在报纸上发表。这或许就是她和林巧稚虽然都被称为“南何碑林”,但很少有人知道的原因之一。
何碧辉回到鼓浪屿居住地
一次偶然的机会,笔者在原南京军区后勤部部长赵玉祥上尉的回忆录《柳莺之梦》中看到了一段专门提到何碧辉的段落:
何院长工作非常敬业、认真。她和林巧稚一样,从未结过婚。
晚年的何院长仍然坚持自己做饭、做饭。我劝她:“你都七十多岁了,过马路很危险,你就不能叫别人帮你过吗?”但她坚持要自己做。
军区总医院经常组织专家义诊,在马路上摆“摊”。这样的活动,何碧辉每次都参加。很多孕妇都来找她“听胎儿的声音”,判断是男孩还是女孩。老人有求必应,忙得不可开交。
她生活俭朴,常年穿着军装。很少见到她穿便衣。她家里有一台福日14英寸彩电,直到去世她仍然使用着。她家里的家具很简单,两张小单人沙发和一张茶几。都老了。
她讲究卫生,卫生间一尘不染,吃的蔬菜都要用牙刷一片片地清洗。每次我去她家,她总是请我吃一碗闽式甜食。当我吃完饭后,她常常说:“我不想吃了,等下次吧。”老人把我接到她家,每次至少三个小时,主要讲的是她从1935年到1949年的经历和趣事。抗战时期和留美时期是最重要的。热情的。
我去总医院看病时,一般不会请她帮忙。如果我向她寻求帮助,她会亲自带我去看专家。有一次我想看看我的腰关节病,她就带我去找骨科主任林恩吉,对林恩吉说:“你给他看也没关系。”林恩和同志是厦门海沧人。见何碧辉,言在闽南。我无法理解,很着急。老人见我焦急,得意地笑了笑,说:“福州话对我不好,我要学闽南话。”
因为何碧辉跟我关系特别好,林恩基经常跟人说:“赵玉祥是何院长的干儿子。”
这应该是所有记录何碧辉一生的文字中最生动、最人性化的了。
晚年的何碧辉(图片转载自《鼓浪屿学者》一书)
3、回来吧,“南北林”终于回到故乡了。
关于林巧稚更详细的生活,网上查到很多,这里只简单提一下。至于何碧辉,资料却很少,颇令人费解。
1983年4月22日,林巧稚在北京病逝,享年82岁。她留下遗嘱:将毕生积蓄捐献给幼儿园、托儿所;她的骨灰撒在家乡鼓浪屿周围的海域。
1994年5月6日,何碧慧在南京逝世,享年91岁。她的后人将她的骨灰安葬在厦门天马山公墓。
林巧稚和何碧辉都来自鼓浪屿,曾就读于鼓浪屿怀德幼儿园和北京协和医学院。解放后,她们为新中国的妇产科事业做出了突出贡献。
他们也终生未婚,行医数十年。他们在中国妇产科医学史上谱写了一段佳话“南北森林”。
阅读链接: